第52章 愛情婚姻經濟學(4)(3 / 3)

男人有錢變壞,跟需求轉移是一樣的。在沒有錢的時候,他的需求是比較小的,因為沒有擴大自己需求的資本。而資本充裕了,他固有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就會尋求新的追求。

因此經濟獨立對女性很重要,它能讓你在不想忍氣吞聲活下去的時候瀟灑地離開。

夫妻之間出現感情危機畢竟不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在做家務和為小事慪氣等常見問題上,又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經濟學智慧以避免兩敗俱傷呢?

某一天,在鬥雞場上有兩隻好戰的公雞發生遭遇戰。這時,公雞有兩個行動選擇:一是退下來,一是進攻。

如果一方退下來,對方沒有且獲得勝利,這隻公雞會很丟麵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自己沒退下來,而對方退下來,自己則勝利;如果兩隻公雞都前進,則兩敗俱傷。

因此,對兩隻公雞來說,最好的結果是,對方退下來,而自己不退。

不妨假設兩隻公雞如果均選擇“前進”,結果是兩敗俱傷,兩者的收益是-2個單位,也就是損失為2個單位;如果一方“前進”,另外一方“後退”,前進的公雞獲得1個單位的收益,贏得了麵子,而後退的公雞獲得-1收益或損失1個單位,輸掉了麵子,但沒有兩者均“前進”受到的損失大;兩者均“後退”,兩者均輸掉了麵子,獲得-1的收益或1個單位的損失。當然這些數字隻是相對的值。

如果博弈有唯一的納什均衡點,那麼此博弈是可預測的,即這個納什均衡點就是——事先知道的唯一的博弈結果。但是如果博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納什均衡點,則無法預測出結果來。鬥雞博弈則有兩個納什均衡:一方進另一方退。因此,我們無法預測鬥雞博弈的結果,即不能知道誰進誰退,誰輸誰贏。

由此看來,鬥雞博弈描述的是兩個強者在對抗衝突的時候,如何能讓自己占據優勢,力爭得到最大收益,確保損失最小。鬥雞博弈中的參與者都是處於勢均力敵、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這就像武俠小說中描寫的一樣,兩個武林頂尖高手在華山之上比拚內力,鬥得難分難解,一旦一方稍有分心,內力衰竭,就要被對方一舉擊潰。

夫妻吵架中常見的就是,吵架吵得厲害了,不是妻子回娘家,就是丈夫去外麵抽支煙,反正就是走不到一塊兒。那怎麼辦呢?

鬥雞博弈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究竟哪一方退下來,因為退下來雖然比兩敗俱傷要來得好,但總是一件丟麵子的事情。總是寄希望於對方先作出讓步,誰都不願意首先作出讓步,最後也可能出現兩敗俱傷的悲劇。事實上在混合策略的鬥雞博弈中,兩敗俱傷的結局甚至可能還會是一個納什均衡。所謂混合策略就是要估計對方進攻或者退守的各種概率,然後自己估算出一個綜合效用收益加以比較,如果自己選擇進攻的效用收益高於退守,那麼就會進攻,反之亦然。

事實上,很多夫妻之間慪氣也是這樣的,各自都是估計對方先作出讓步的可能性有多大,然後判斷自己是作出讓步呢,還是繼續保持強硬姿態,最後不湊巧,擦槍走火,大家都選擇了保持強硬姿態而兩敗俱傷。

家務問題也是一個典型的鬥雞博弈,如果夫妻雙方對於幹淨衛生的容忍度都一樣的話,那麼隻要一方去做家務,另一方就不會去做。所以雙方都在心裏盤算著對方會去做家務的概率,概率要是算得準,倒也沒什麼,怕就怕沒算準,要麼弄得大家都不做家務,要麼都去做家務;一個看到另一個去做家務自己就不做,即使自己剛打算做也不做了,另一方看到了就覺得自己做了家務虧大了,於是就要對方來做。

其實,做家務也不是一次的事情,是一種連續重複博弈,要做很多次的,大家協商著也好辦。

鬥雞博弈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一幢大樓裏的某些公共設施,一家出錢裝了,另一家可能就不會去裝,反之亦然,總之,大家都認為這個公共設施是重要的,但都不願意自己掏錢,鬥雞叼鬥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