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愛情婚姻經濟學(4)(2 / 3)

年輕女性幾乎沒有什麼負擔,花錢一般不注重節儉,每個月都口袋光光。但是,長此以往,生活就會被金錢牢牢套住。若想過更舒適的生活,就要學好經濟學,開始理財了。

“男人有錢就變壞”與鬥雞博弈

羅潔和郝傑放在大學相識。他們一個是中文係的團支部書記,有組織才幹;一個是經濟係的班花,還能畫得一手好畫。一次偶然的院係聯歡,兩人墜入愛河。在畢業以後,通過各種辦法,終於幸運地分到一個城市。郝傑放在市委宣傳部做幹事,羅潔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當會計。畢業一年後,兩人組成家庭,有了孩子,男才女貌,不知多少人羨慕。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不安心在官場上“排隊”的郝傑放試圖下海,在商場上打拚,羅潔經過反複思考,決定支持丈夫外出闖蕩。

商場的拚殺是激烈無情的,郝傑放雖然在大學和從政期間積累了一點人脈,但在商場卻顯得微不足道。幾起幾落,日夜奔波。羅潔白天忙著企業的工作,晚上成為丈夫的總管和參謀。幾年過去,丈夫的事業有了起色,成為當地裝飾材料的領軍人物,妻子卻因為過度勞累而落下一身病痛。丈夫心疼妻子,看見公司進入正軌,幹脆讓妻子辭職在家安安心心帶孩子。羅潔樂享其成,決定做個“全職太太”。

不料兩年過去,外麵卻風言風語,傳言郝傑放在外麵有了“相好”。羅潔起初不在意,但傳言越來越多,丈夫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難得回一次,也是匆匆就走。羅潔反複打聽,終於知道丈夫的確有了“外遇”,一個離異但頗有風韻的商界女人。羅潔質問丈夫,郝傑放淡淡地說:“逢場作戲,男人嘛,總會有點。”而且回來的次數更加少了。

這樣的事例我們早已不感到新奇。但是,男人真的就是有錢就變壞嗎?

男人有應酬,夜晚總遊走在夜總會、酒吧、KTV、洗腳、按摩、蒸桑拿。辛苦的不隻是男人,女人在家也很辛苦。

男人很容易能找到一堆應酬的理由。男人有錢,而錢是要花的,不花錢,不交朋友,不一起“腐敗”,是很難融合到那個圈子裏的。誰不參與,誰就不是自己人。所以男人們或“身不由己”、“正中下懷”或“半推法就”地加入了進去。

於是男人回家越來越晚,“婚外戀”、“包二奶”,對家裏的女人越來越冷落。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觸動他們的良心,但是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外麵的誘惑還是戰勝了家裏的糟糠。

鏡頭轉向另一麵,白天女人在周圍女性羨慕的目光中招搖過市,晚上卻在電視陪伴下或美容院裏打發寂寞的時光。她們穿著昂貴的內衣,卻沒有人來欣賞;剛做過美容的白嫩肌膚,也沒有人來親近;把孩子弄睡了,自己卻沒了睡意,直到鑰匙開門的聲音響起,直到他的呼嚕打起來,接近天亮了才輾轉入睡。

女人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幸福,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枕邊的那個人卻越來越陌生和遙遠;錢越來越多,卻越來越在意自己的位置會不會給人奪去,在意自己身上會不會染上什麼病……

拋開倫理道德不講,我們試圖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一下,也許能理清一些比較理性的思路。

首先,這是一個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男女組成家庭後,對另一半早已熟悉,美好的新鮮感逐漸褪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男人三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豆腐渣”。隨著年齡增長,事業順利的男人是越來越有魅力,也越來越容易尋求新的滿足,而妻子卻越來越沒有“亮點”,越來越不能得到男人新的“投資”。

凡事有度,超出這個限度並不能給你帶來滿足。比如沒有吃的時候,想著有錢了要天天大魚大肉,真的有錢了,你也真的天天大魚大肉了。但錢更多的時候,你不會在大魚大肉上投資更多,因為按照心理學的規律:繼續對已經滿足的需求追加投入是無效的刺激。所以人們自然要尋找新的刺激,於是就會出現買房、買車,甚至養情人、包二奶等係列新的需求。需求的轉變是需要有錢作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