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又涉及一個新的問題,就是離婚的成本問題,這些成本包括因離婚給各自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離婚的成本主要包括四個方麵:一是婚姻合約前的沉沒成本,主要是雙方在實現婚約中的交易成本,婚姻持續時間越長,沉沒成本越大。二是道德成本,即因離婚導致的品頭論足,親人和同事對你的輿論等。三是離婚對家庭、對自己心靈傷害的成本以及對下一次婚姻的負麵影響。四是解除婚約的交易成本,如訴訟的費用、耽誤的時間和精力等。如果離婚成本太大,人們就會繼續維持下去,特別是在把離婚與道德問題聯係起來的環境中,很多人會選擇不離婚而維持“白開水”式的婚姻。倒過來看,如果的成本為零,就不會有人結婚。
與婚姻糾纏不清的另一個問題是“二奶”現象。為什麼“包二奶”這一現象越來越普遍,我們隻能用成本理論來做出合理的解釋。首先,“包二奶”是一種純粹的經濟行為。當事人不是典型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采取定時定量交錢,隨時隨地供貨的方式來進行交易。其次,“包二奶”是一種理性的經濟決策。它有兩個參照係:一是納妾。這是一種事實婚姻,男人要承擔對此“姨太太”喪失性趣之後的“法定”支付,花費相對較大。二是嫖娼。對於有身份的男人而言,這種行為有失體統,且安全係數太小。
同時,以上兩種參照係在大多數國家都屬違法行為,而“包二奶”則避免了這兩種選擇的弊端,采取的是階段性占有,隨興趣享受的消費方式。被包的女人,既不是妾,又不是娼,既免了長期受苦的可能,又免了被人輕視的身份。雙方各有所得,皆大歡喜。第三,包二奶又是一種相對經濟的投資。市場是變動的,各種資源的餘缺、供需、價格、質量都是變數,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適當地儲藏一批,雖然需要投入一些保養費,但可以隨時支配。這也符合用兵邏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一句話,“包二奶”的經濟意義,就是將某種資源進行階段性囤積,暫以租借或短期購入的方式,轉化為內部可支配的生產資源,以備隨時投入到使用程序中。
總之,婚姻是一種交易,而任何交易都是存在風險的。投資理論認為,“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但婚姻的製度約束及性質決定了婚姻隻允許有唯一的賭注,“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由於女性的折舊率高於男性,因此女性的婚戀風險也較男性大得多。婚姻的風險來自多種複雜的因素,為了規避風險,人們在選擇對象時,總是陷入周密的計算與考慮之中,房子、票子、車子、對方的職業、健康等非純粹愛情因素成為婚姻是否安全的重要考量指標,婚前財產公證、家庭開支AA製等各種雜音乘虛而入,使原本應是兩情相悅的愛情婚姻蛻變成對數量的計算與追逐,使得愛情的領地越來越小,這種理性牢籠成為現代人婚戀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婚後女性的生活很可能不美滿,那麼選擇單身的女性過得又如何呢?
感情的問題,同樣也是利益權衡的問題,隻不過這裏的利益包含了感情而已。愛情和婚姻就像其他人類行為一樣,尋求的是實實在在的收益,必然經由理性的選擇,並符合經濟學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分析。在經濟學家看來,單身同樣是一種經濟理性的選擇。
一次性的男女感情交往就像是購買日用消費品,而婚姻好比是購買耐用消費品。婚姻是需要很大投入的產品,包括喪失一些個人的自由、時間投入、資金投入,在茫茫人海中搜尋中意的男子必需的搜尋費用,找到之後的交往費用,另外婚後每天培養感情還需要投入一些流動資本。
單身女子走入婚姻的機會成本更大,所以寧願選擇單身。一般來說,這個群體的收入高於普通群體,正是因為經濟上的獨立這個前提條件,她們無須依賴男性,而對婚姻挑三揀四。舊時代的女子單身極少,因為那時的女子一無所有,完全沒有經濟地位,嫁給男人,失去的是自由,但可以得到飯碗。在現代社會,一個優秀的職業女子麵臨許多選擇,她有很好的工作機遇。對於商家來說,讓女人變美永遠是最佳的賣點,對於單身女子來說就更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