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地產能繼續提升
上海汽車的投資重點將主要集中於打造南京、成都兩大國內基地,2010年12月24日,在“上南合作”三周年儀式上,上汽與南京市政府正式簽署《上汽集團南京基地發展合作備忘錄》,上汽集團“十二五”計劃投資100億元,在南京建造產能100萬輛的汽車生產基地,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帶動形成1個零部件及汽車服務貿易的產業基地。該基地產能將包括:2011年上海大眾第四工廠規劃形成的產能30萬輛,自主品牌A級乘用車產能約30萬輛,南京依維柯商用車產能約30萬輛,及無錫聯營廠產能等。有消息稱,上汽集團正考慮在西南地區設立新工廠,而根據目前的工廠戰略規劃來看,新工廠落戶成都的可能性最大。同時,上汽通用五菱的產能也有進一步擴大需求,2010年5月,上汽通用五菱柳州、青島兩大基地的產能擴張計劃悄然啟動。根據規劃,到2012年下半年,柳州基地的整車年產能將從現有的59萬輛提升到80萬輛,青島基地最終產能將由現在的30萬輛提升到51萬輛。此外,上汽通用五菱規模龐大的乘用車項目寶駿也在柳州啟動。目前國內微車的價格集中在3萬—5萬元之間,而國內一輛遠距離車輛運輸成本可以達到3000元。如果上汽通用五菱在成都新設一家工廠,將形成柳州、青島、成都三足鼎立的鐵三角狀態,非常有利於其保持國內最大單一汽車廠家的勢頭。
(三)世博推動新能源汽車
世博會推動了上汽集團及整個新能源汽車業的發展,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也隨之增長,促使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提升。2010年,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上海首條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示範線,年供應2000餘輛純電動轎車。航天機電闖關車用鋰電池,源於上海汽車業這一堅實後盾,航天機電已經向上汽集團提供了數套正樣產品和電池管理係統,這為未來大批量供貨打下基礎,並將成為上汽集團的主要供應商。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2010年8月19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唐山市人民政府在上汽大廈簽訂《上汽唐山曹妃甸綠色能源汽車項目》合作洽談備忘錄,將與唐山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海興(唐海)投資公司共同投資設立“上汽唐山客車有限公司”,落戶唐山曹妃甸新區臨港產業園區,注冊資本為1.7億元,其中上海汽車出資8670萬元,占總股比51%。該項目的實施有利於發揮雙方在政策、技術、人才等方麵優勢,加快公司的發展,推動和實施唐山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示範推廣方案,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這標誌著上汽與唐山的合作項目——曹妃甸綠色能源汽車項目在合作框架協議的基礎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上汽與唐山合作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於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沃爾沃總部落戶嘉定
2010年3月,吉利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轎車,並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相關資產。2010年8月2日,沃爾沃正式從福特交割給吉利。2011年新年伊始,沃爾沃汽車集團中國區總部即宣布在上海嘉定工業區掛牌成立,同日成立的還有沃爾沃中國區技術中心,來自嘉定區政府官網的消息表明,沃爾沃中國總部、研發中心、銷售采購中心選址於嘉定工業區城北路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嘉定基地東側,占地300畝,其中,研發中心總建築麵積為10萬平方米,此外還將建一座數千平方米的沃爾沃曆史博物館。目前,詳細規劃正在進行中,預計2011年3—4月份開工建設、2012年下半年完工。上海嘉定、黑龍江大慶、四川成都三地工廠也已經初步確定,沃爾沃在中國由一家銷售公司,升級為一個全職能業務集團,業務範圍包括產品開發、製造、質量控製、采購、銷售等各個領域。
在被吉利收購的2010年,沃爾沃汽車重新實現了盈利,雙方的磨合因此輕鬆了很多。2010年沃爾沃在全球共銷售了37.4萬輛汽車,比2009年增長11.2%。其中3萬多輛來自中國,比2009年增長36%。未來沃爾沃要實現複興,其支撐點仍然是中國市場。目前,沃爾沃已經製定了《沃爾沃汽車中國成長計劃》,其目標是在保持北歐高檔轎車特色的基礎上,在中國實現本土化,到2015年,使沃爾沃汽車成為中國豪華汽車市場領先的品牌之一;中國市場的未來銷量規模在5年內達到20萬輛,在豪華車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0%。
沃爾沃將在中國成都建設其首座汽車組裝工廠,計劃中的成都工廠在2013年初投產,將達到每年10萬輛的產能,主要車型是S60和XC60。按照李書福的計劃,沃爾沃還將在上海和大慶也分別建立生產基地,以支撐其在5年內達到20萬輛的銷量目標。
相對於成立的風光,業內分析人士也認為,相比沃爾沃中國市場2010年3萬輛的銷售,2010年奧迪在華銷售22.558萬輛,同比增長43.5%,奔馳在華銷售14.767萬輛,增長115%,而寶馬銷售16.90萬輛,增長87%。顯然,沃爾沃中國總部的掛牌還隻是一小步。沃爾沃在中國的成長將麵臨研發獨立性、本土化和銷售渠道等問題,這對於沃爾沃的成長計劃而言將是一個十分艱巨的目標。
四、商務車和工程機械車的調整
在整車的乘用車市場上,上汽一直是公認的“龍頭老大”,在商務車和工程機械方麵則是上汽的“短板”,因此,上汽也積極謀劃,開展合作和重組,包括:
(一)上海彙眾重汽業務轉讓
2010年9月底中國重汽對上汽上海彙眾重汽業務的收購。上海彙眾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彙眾)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一家集商用車製造與轎車底盤係統生產的企業,於1992年1月11日正式成立,下設七大生產基地,擁有四家合資企業,占地麵積約70萬平方米,建築麵積40多萬平方米;現有員工8000餘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500餘人,主要產品為輕型客車、重型卡車與轎車底盤係統三大業務板塊,但在發展過程中,上海彙眾重卡麵對一個尷尬的現實:在2007年達到曆史最高銷量2595輛後,產銷量一路下滑,與看上去紅紅火火的重卡市場漸行漸遠;2008年銷量下降到1286輛;2009年竟萎縮至694輛。在過去的10年間,上海彙眾重卡總銷量也隻有1萬輛左右。從上汽集團2010年1—8月份的重卡銷量來看,2007年6月在重慶掛牌的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已成為集團最大且增長最快的重卡資產,2010年前八個月銷售重卡2.4萬輛,同比增幅超過67%,完成全年3萬輛的銷售目標幾成定局。而上海彙眾的重型貨車整車和非完整車輛銷量均已萎縮至兩位數,隻有半掛牽引車銷量增勢較好。於是上汽集團便準備收縮陣線致力乘用車,將上海彙眾重卡業務出售。
另一方麵,長三角曆來也是中國重汽的重點銷售地區,以2010年上半年為例,重汽在華東地區的銷售達48.82億元,占主營業務的29.47%,位居各地區首位,加上華北地區的46.93億元,兩地區銷量已占到重汽主營業務的半壁江山。從中國重汽近期的市場布局來看,目前重汽在濟南和成都設有生產基地,在綿陽設有專用車基地,但四川和福建的生產基地都偏向於中卡甚至是輕卡,對重汽相對緊張的重卡產能來說,緩解作用並不明顯。彙眾重卡被收編之後,其生產基地可能會繼續生產重卡,其生產設備也將為中國重汽提供不少助力。同時,上海的地理位置也將為重汽節省一些物流成本,比如發動機的就近配套等,不僅有效減少成本而且能實現部分銷地產,一舉數得。而鑒於華東地區對高端產品的接受程度和需求量,以及沿海城市港口運輸需求的增長,都能為中國重汽的高端產品提供市場切入點。
(二)加強與徐工集團工程機械主機業務合作
2010年7月8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同意以彭浦機器廠有限公司為基礎共同發展以推土機為主產品的工程機械主機業務。雙方合作的對象——彭浦機器廠成立於1959年,2004年通過改製重組成為上海汽車的控股子公司,是國內品種最齊、功率最大的履帶式推土機製造企業之一,目前位列國內行業第四位。為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徐工集團把推土機納入自己的經營體係,擴大產品門類、豐富產品線,將大大提高公司的整體競爭優勢。同時,此次合作為徐工集團在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建立了一個開放的窗口,能夠讓徐工集團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和地域優勢,建立研發中心和出口基地,並作為公司資本運作的有效實踐,為今後實施新的購並項目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於做大徐工集團工程機械主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三)新設上海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
目前上汽商用車版圖中,包括躍進、彙眾、上柴、重慶紅岩、申沃和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但除上汽通用五菱在微客領域做大外,商用車板塊仍是上汽的短板,眾多品牌也缺乏完整的發展規劃。因此,2010年,上海汽車對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彙眾實施分立,並設立上海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96億元,主要將開發、生產載重汽車及汽車、銷售自產產品,進行商用車及九座以上乘用車、掛車、汽車底盤的銷售、汽車製造業的技術谘詢服務,並從事進出口貨物和貿易。
第二節上海汽車零部件及汽車關聯產業整合
與上海汽車整車行業組織結構調整的熱鬧景象相比,上海汽車零部件企業和關聯產業的整合也是色彩繽紛,如華域汽車整合基本完成、汽車關聯製造業產能擴張和汽車服務業繼續發展壯大等,上海汽車產業鏈條上各主要環節進一步完整,產業的集聚特征更加顯現。
一、華域汽車等汽車零部件企業整合
(一)事件概述
2010年,在上海零部件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值得關注的事件:
一是2010年5月18日“上汽變速器”新生產基地開工奠基,標誌著上汽變速器新廠區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形成年產500萬台汽車變速器總成能力和80億元銷售規模,躋身世界同行前10強。
二是華域汽車12月11日發布公告,收購集團旗下上海聖德曼鑄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和相關資產、上海薩克斯動力總成部件係統有限公司50%的股權和上海幸福摩托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三是2010年12月14日華域汽車係統股份有限公司與貴州航天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就雙方合資成立華域汽車電動係統有限公司簽署股東協議,其中華域汽車占60%的股權,貴州航天占40%的股權,主營包括混合動力及電動車使用的驅動電機、汽車用其他驅動和執行電機機器控製係統等。此次華域汽車攜手中國航天工業龍頭企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屬貴州航天合作成立華域汽車電動係統有限公司,表明合作雙方希望通過強強聯手,充分發揮雙方在市場拓展、生產製造、企業管理和高新技術研發等方麵的各自優勢,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車各類電機及控製係統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製造能力,力爭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製係統零部件技術的引領者,標誌著華域汽車和貴州航天攜手共同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邁出了實質性的關鍵一步。
(二)華域汽車收購集團資產的影響
2010年12月11日,華域汽車發布公告,將以3.11億元價格收購上汽集團持有的上海聖德曼鑄造有限公司100%股權、上海薩克斯動力50%的股權、上海幸福摩托100%股權和土地與房產。與此同時,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告顯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將其所持有的三家零部件相關公司股權予以公開掛牌轉讓,上海聖德曼鑄造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價格為3877.7萬元,上海薩克斯動力總成部件係統有限公司50%股權轉讓價格為1.2億元,上海幸福摩托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價格為3009.7萬元,三項零部件資產轉讓價格合計為1.89億元。
華域汽車所收購的這三家企業資產構成如下:上海聖德曼鑄造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46000萬元,截至2010年9月30日淨資產為3236萬元,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4.9億元,淨利潤1493萬元,2010年1—9月份實現營業收入4.56億元,淨利潤467.77萬元。上海薩克斯動力總成部件係統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400萬美元,截至2010年9月30日淨資產為22570萬元,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5.43億元,淨利潤2441萬元;201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5.15億元,淨利潤5389萬元。上海幸福摩托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39000萬元,截至2010年9月30日淨資產為2154萬元,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1.32億元,淨利潤230萬元;2010年1—9月份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淨利潤2211萬元。
雖然三家企業的注入對華域汽車盈利方麵的影響並不明顯,三家公司股權所對應的2010年前三季度的盈利合計約隻有5372.77萬元,而華域汽車同期淨利潤約為18.86億元,收購對公司的盈利提增僅為2.78%。但它對上海零部件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卻顯得非常重要,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補全了零部件產業鏈,提升了公司零部件整體競爭能力。目前,華域汽車作為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獨立供應商,擁有汽車內外飾件、功能性總成件、金屬成形及模具、電子電器、熱加工和新能源等六大業務板塊。公司此次注入的資產與公司現有業務存在一定的互補關係,其中:上海聖德曼鑄造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範圍為開發、生產汽車工業和其他工業用的鐵鑄件、零部件和模具,銷售自產產品,主要產品為汽車鑄造類零部件;上海薩克斯動力總成部件係統有限公司是由上海集團和德國采埃孚成立的合資公司,采埃孚是歐洲最大液力變矩器獨立供應商,經營範圍為汽車自動變速器部件(液力變矩器)、離合器及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並銷售自產產品,主要產品為用於汽車自動變速器部件(液力變矩器)、離合器等;上海幸福摩托車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為汽車零部件,汽車發動機零部件,轉讓技術,對國內外進行投資,本企業或成員企業生產、科研所需的原輔材料、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樣品的進口,主要產品為汽車製動主缸體機加工、汽車機油泵製造、再製造發動機和變速箱等。三家公司的客戶主要為上汽集團內企業。因此,本次收購完成對於集團零部件平台的完整性是一個有力的補充。至此,公司已經控製或參股了集團官方網站上的所有提名零部件資產,公司業務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展,並與現有業務整合產生一定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完善了公司的零部件配套產品體係,提升了公司零部件整體競爭能力。2008年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時,上述三家企業分別因虧損、未與外方股東就重組事宜達成一致以及主營業務調整等原因未被納入重組範圍。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消除同業競爭的要求,公司控股股東上汽集團曾承諾:“從公司和投資者利益出發,如華域汽車有意收購上述企業,上汽集團將依法全力支持該收購。”此次華域汽車的收購將有效履行重組時的有關承諾,消除公司與控股股東上汽集團間存在的潛在同業競爭,減少與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