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中國汽車產業大發展的一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銷量一舉超越美國於2000年創造的1740萬輛的銷量記錄,創全球新高,汽車銷量實現35%的高速增長,保有量也呈現20%左右增長。
與此同時,2010年以來,國際、國內汽車企業不斷發生合資合作、兼並重組事件,企業內部的調整也在進一步加強。在國際上,法國雷諾、日本日產和德國戴姆勒三家汽車業巨頭在布魯塞爾結成同盟,在小型車和發動機研發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雷諾—日產聯盟將分別持有戴姆勒公司1.55%的股權,戴姆勒公司則分別持有雷諾和日產3.1%的股權。在國內,汽車企業一方麵加強了與國內外汽車企業間的合作,如意大利菲亞特汽車、美國克萊斯勒汽車、日本斯巴魯汽車與廣汽集團,法國PSA(標致雪鐵龍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等相繼開始了密切接觸或者達成了合作。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轎車,並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相關資產。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吉奧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投資協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由國資委主導、16家央企參與組建的“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該聯盟的主要任務是整合央企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台,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全麵提升我國電動車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全球競爭力。另一方麵,國內汽車企業內部整合進一步加強,長安集團將長安福特馬自達拆分為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兩家對等股比的合資公司,其中長安馬自達以南京工廠為生產基地,長安福特以重慶工廠為生產基地,一汽、上汽、北汽等都在籌劃整體上市或資產注入事宜。
上海汽車企業在經曆了2009年的蟄伏期以後,2010年,在上海“世博”的推動下,上汽集團借與通用集團全麵合作的東風,“中性化、國際化、零級化”發展,對內整合和對外擴張的步伐明顯加快。
第一節上海汽車整車企業結構調整
2010年,上海汽車整車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的模式可以概括為“外聯內引,進退有序”,主要事件包括: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開展全方位合作(外聯)、上汽股份成功實現定向增發(內引)、沃爾沃總部落戶嘉定(進入)和中國重汽收購上海彙眾重汽業務(退出)等。
一、上汽與美國通用合作升級
從2009年年底開始,上海汽車與美國通用在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麵的合作全麵展開,這些事件主要包括:
(一)通用(中國)汽車股權轉讓完成
2009年年底,上海汽車董事會通過決議:上海汽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汽香港以現金方式收購通用中國所持的上海通用1%股權,交易對價為8450萬美元及該對價從2009年6月1日到成交日所產生的利息,年利率為11%。同時,公司和通用汽車將把通用上海汽車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投資與合作的平台,利用雙方在華合資企業成功的管理經驗,以及本土化開發的、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以印度市場為起點,聯手拓展亞洲新興市場業務。2010年2月23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該重組方案獲中國證監會核準。
本次收購事件雖然對上海通用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51%,1%的股權變動僅對上海汽車每股業績增厚不足0.01元,但從2010年2月開始,上海汽車獲得財務並表權,將更全麵反映公司主業的經營情況,同時,交易後上汽香港將委派一名董事加入上海通用董事會,上海汽車和通用中國在上海通用董事會中實際擁有的席位將由原來的5∶5變更為6∶5,上汽一舉取得控製權,對於今後上汽產業發展方向和戰略的意義不言而喻。
同時,上海汽車的全資子公司上汽香港與通用汽車的子公司通用香港在香港成立雙方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通用上海汽車投資有限公司”,新公司將收購原通用印度公司100%股權。自此,上汽將與通用聯手進軍尚待開發的印度市場,並以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客車五菱榮光作為打開市場的“先頭產品”,通用也因此謀得了上汽柳州五菱的部分股權。上汽和通用決定利用通用汽車在印度的品牌和銷售網絡,加上兩個整車工廠及一個發動機工廠,生產和銷售以輕型卡車、輕型商用車為主的產品。印度汽車市場目前年銷量約200萬輛,過去八年年均複合增長15%左右,目前乘用車千人擁有量約為10輛。作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印度汽車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15年印度汽車市場將達到400萬輛。目前,印度汽車乘用車市場以小排量車和微型車為主,鈴木、現代和塔塔合計占有70%以上的份額,而此次與通用聯手率先輸出上海通用及上汽通用五菱開發的、適合目前印度市場的小型和微型車產品,有可能在未來5—10年內占有印度汽車市場8%—10%左右的市場份額,成為印度市場小型車的有力競爭者。除印度市場外,公司還計劃拓展亞洲其他新興市場,這些都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目前,通用在印度的兩家工廠主要生產6款雪佛蘭品牌轎車與SUV車型,其中Spark和Optra為小型車,但其銷量僅是鈴木汽車在印度銷量的十分之一,因此通用汽車迫切希望通過上汽通用五菱的微車迅速擴大其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而目前通用和上汽中國合資廠生產的小型轎車和微型商用車以後都將在印度生產和銷售。對上汽而言,利用國內成熟的車型,借助通用在當地的銷售網絡,是上汽進軍印度等海外市場的捷徑。因此,合資公司——通用上海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將作為雙方投資與合作的平台,利用上汽通用五菱成功的管理經驗以及本土化開發的、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以印度市場為起點,聯手拓展亞洲新興市場業務。
不斷增長的對小排量車的龐大需求,有限的競爭車型,已經實現基本覆蓋的銷售渠道,大大降低了上汽通用五菱微車進入印度市場的壁壘。作為國內微車市場的龍頭,以雪佛蘭名義銷往印度的五菱微型車將更易打開印度市場,為上汽未來發展增添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由於印度市場與國內市場相對獨立,可以減少國內市場波動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為上汽全麵進軍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二)聯合開發動力總成技術
2010年8月18日,上海汽車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將聯合開發新一代環保節能動力總成技術,包括1升—1.5升的緊湊型、輕量化設計的缸內直噴、渦輪增壓係列發動機,以及相匹配的幹式小扭矩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將應用到上海汽車和通用汽車的全球車型上,並在全球範圍共享知識產權。新一代動力總成相較傳統動力總成,在提供充足動力、滿足駕駛樂趣的同時,有望降低20%以上油耗和20%以上碳排量,滿足消費者對環保節能汽車的需求。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與國際大型汽車集團在動力總成這一核心技術上進行聯合開發,並在全球範圍內共享知識產權,具有裏程碑意義。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和上海汽車的研發人員將共同在底特律和上海開展研發工作。
這樣,通過將通用的技術基礎和上汽國內汽車業的實踐經驗結合,聯合開發將充分融合雙方的開發資源,可提高開發速度、降低開發成本。與此同時,通過這一研發載體與世界先進的研發力量合作,還將幫助上海汽車自主品牌技術人員提升動力總成技術的本土化研發能力。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通用最大的市場和最重要的生產基地,此次合作將使中國同時成為其技術研發基地,小排量發動機恰好符合中國市場需求。在低碳減排成為全球共識的大背景下,全球各主要汽車廠商已將清潔環保汽車技術視為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製高點。此前,大眾集團已將小排量增壓發動機與雙離合變速器廣泛應用到其量產車型上,上汽與通用的合作,將加快這方麵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三)聯合研發電動汽車
2010年11月3日,上海汽車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基礎技術研發和新一代車型開發等核心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在新能源汽車基礎技術研發方麵,兩大汽車集團將以電動汽車為重點,聯合推動雙方下一代電動車的基礎技術研究,並共享雙方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領域的經驗。根據上汽集團的規劃,“十二五”期間,上汽集團希望占據新能源車市場20%的占有率,與傳統車占有率一樣。除電動汽車外,雙方還將加大新一代車型研發合作。雙方將通過共享產品平台技術,拓展動力總成型譜等合作,以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高燃油經濟性。中國上海的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在通用汽車全球的研發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將承擔更多全球研發任務。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中國前四大汽車集團首次表示和海外共同研發電動汽車。如果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在傳統汽車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未來中國汽車在電動汽車上或許實現搶跑,通用汽車亦可領先分享中國電動汽車蛋糕。
(四)參股通用汽車
2010年11月18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終於回到了久違的華爾街,並帶來了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紀錄,融資總額達231億美元。同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每股33美元獲得配售美國通用汽車15151515股普通股,總計出資4.99億美元,約占美國通用汽車總股本0.97%。全部資金由上海汽車香港投資公司在香港金融市場自籌解決。上汽參股通用汽車是中國汽車集團參股全球前十大汽車集團的第一例,標誌著雙方的夥伴關係進入新裏程。
美國通用目前股權結構:加拿大及安大略省府11.7%,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退休人員醫療信托基金17.5%,原通用汽車公司10%,美國財政部60.8%。此次通用汽車共發行4.78億股普通股,股票價值157.7億美元,以及8700萬股法定可轉換次級優先股,股票價值43.5億美元。此外,承銷商將有30天的時間,按照同等發行條款,選擇從限售股東處額外購買至多7170萬股普通股股份,股票價值23.7億美元,以及從通用汽車處額外購買總價6.5億美元的1300萬股法定可轉換次級優先股,用以抵消可能出現的超額配售股份。
這次合作對於雙方而言,可以說是皆大歡喜:從上汽而言,從引入外資,以市場換技術,到收購國外品牌,洋為中用,上汽曆經近30年的“洋務運動”終於發生了質變。雖然僅僅是0.97%的持股份額,但此次上汽參股美國通用卻傳遞著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車企開始與國外汽車巨頭逐步成為較為平等的商業夥伴關係。而上汽甚至可以通過參股通用,使雙方合作更為緊密,至少在形式上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戰略盟友關係,成為一家國際化的汽車企業,同時,對於上汽來說,參與通用這個百年汽車巨頭的重建本身也是上汽不可多得的寶貴機會。上汽在參與通用重建之路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將對上汽日後成為跨國企業有著重要作用,而通過參股和控股等手段控製並購海外汽車製造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
另一方麵,對於擁有全球業務的國際化大公司通用汽車來講,美國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市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上汽是通用在中國的主要汽車合作夥伴,通用的重心正轉到中國,美國通用將海外事業部GMIO搬到上海,已表明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客觀上,通用總部希望對中國業務產生更多的影響,如2010年前七個月,通用在美國本土累計售出127.6萬輛汽車,在歐洲表現下滑,但在中國市場,通用汽車及其合資公司累計銷量已達到138.5萬輛,比2009年同期劇增44.5%,是其全球最大的市場,據預測,通用汽車2010年在華銷量將突破200萬輛,成為首個在中國市場年銷量突破200萬輛的跨國汽車公司。顯然,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關乎通用未來的重要環節,所以此次上汽投資通用,通用汽車將會在未來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在美國的資本市場,都會強化自身的中國概念,這也將提升其品牌在華的親和力。
二、上汽股份定向增發及產能擴張
(一)定向增發完成
2010年4月下旬,上海汽車公布2009年年報,計劃2010年在收購兼並領域總投入不超過50億元,其中乘用車項目不超過30億元,商用車項目不超過20億元。2010年6月,上海汽車集團通過定向增發方案,公司計劃以每股11.47元的價格向不超過十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9億股,募資不超過10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擬出資不少於人民幣10億元,認購不少於此次發行股份總數10%的股份。這部分非公開發行的A股股票最終以13.87元/股增發成功,增發數量為7.2億股,並於2010年12月10日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辦理完成登記托管手續。
1 增強自主品牌乘用車業務競爭力和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
自主品牌乘用車研發項目和技術中心建設二期項目。該項目將投入開發中級乘用車和中高級乘用車,包括“榮威”和“MG”兩大品牌八個係列的車型產品,涉及基本型乘用車和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等多種類型,其中中級車3個係列、中高級車5個係列。在新能源汽車開發方麵,該項目將投入開發插電強混新能源轎車和純電動轎車的兩款全新車型。募投項目的建成投產,有利於增強公司自主品牌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在核心技術與車型平台的研發能力,推動企業規模和效益的提升,並從長遠考慮提升公司對於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產業鏈的把握。
2 快速提升企業產能和規模
定向募資中的自主品牌乘用車項目(二期)旨在繼續建設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車整車和發動機生產基地,該基地主要生產中高級轎車I2係列及其變型車產品、中高級轎車B2係列及其變型車產品、新一代的發動機NLE係列產品。項目實施後,將形成整車15萬輛/年和發動機15萬台/年的生產規模。該部分產能將在臨港基地進行擴充。隨著榮威350進一步得到市場認可和中高檔車型對於公司產品型譜進一步完善,有望逐步形成如大眾對於品牌定位一般合理而完善的市場覆蓋,實現穩步而可持續的發展。
3 提升緊密零部件的核心技術能力
定向募資中的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總成項目(Dual Clutch Transmission)是基於手動變速器而又不是自動變速器,該項目除了擁有手動變速器的靈活性及自動變速器的舒適性外,還能提供無間斷的動力輸出。該項目總投資為6.565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新增年產12.5萬套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總成的生產能力。該項目的建設對於公司增強自主品牌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公司自主品牌產品進一步滿足國家未來節能減排的要求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 加快自主品牌商用車發展
定向募資中的自主品牌商用車投資項目將由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彙眾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上海彙眾”)實施。項目建成後,主要生產LD100寬體輕型客車和BD100窄體輕型客車。項目建成後,上海彙眾將形成年產輕型客車5萬輛的生產能力,有助於全麵推進公司自主品牌發展戰略,填補和豐富公司自主品牌輕型客車產品型譜,對公司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