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汽車服務業獲得快速發展
“十二五”時期,轉變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式是上海力求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進一步延伸上海汽車產業鏈的廣度,尤其是要加強汽車產業由生產製造向服務研發環節的延伸,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在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附加值較高的服務環節。具體來講,就是為汽車生產環節服務的研發、設計、營銷和售後服務等環節。在此基礎上,加速汽車企業的技術合作,推動新技術的發展,在大力推動營銷和售後服務的同時,提高上海汽車產品符合大眾消費的要求,最終有效增強上海汽車產業以及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十二五”期間,上海汽車業要完成在生產和服務兩個環節的深度拓展,初步形成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發展重點上,要以汽車總部經濟、汽車金融、汽車物流、汽車交易、汽車展覽展示、汽車信息服務、汽車貿易等現代汽車服務業為重點,快速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提升服務貿易的品牌價值。
四、產業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近年來,上海汽車產業的研發投入有所提升,占汽車銷售收入的比例為2.5%—2.9%,但與世界汽車工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4%—5%的平均水平(歐盟5.3%)相比較仍有較大的差距。“十二五”時期,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確保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在4%,爭取在2015年上海汽車產業形成三種研發能力和兩大突破。三種能力是國際一流的汽車自主創新能力、新能源汽車原始創新能力和核心零部件及高端汽車電子的研發能力。兩大突破分別為:一是整車設計開發流程能力迅速提升,開始掌握核心技術,並在關鍵技術瓶頸方麵取得重大突破;二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汽車產業戰略聯盟快速發展,產學研長效合作機製完全成熟。
五、產業國際化運營能力快速提高
“十二五”時期,中國汽車工業要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而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發展和零部件的開發能力則是關鍵。在此背景之下,上海汽車產業要加速自主品牌汽車——榮威的發展,爭取達到年產銷自主品牌汽車突破240萬輛的目標,並努力形成具有獨立產品開發能力的國內零部件配套體係。另外,國際經營能力的提升也是上海“十二五”的重點發展目標,為此,需要緊緊圍繞上汽集團,努力在乘用車、商用車等領域爭取更大的國際發展空間,積極拓展新興發展中國家。
第五節“十二五”時期上海汽車產業戰略取向
總體來看,上海汽車產業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但與歐、美、日、韓等汽車產業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依然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規模偏小、技術進步緩慢、優勢品牌欠缺等問題。“十二五”期間,為推動上海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充分發揮其作為支柱產業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帶動作用,可采取組織整合戰略、品牌扶持戰略、自主創新戰略、產業集群戰略和低碳優先戰略。
一、組織整合戰略
世界各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曆史經驗表明,為了保證和強化自身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經濟效應,汽車產業的發展必須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十二五”期間,上海汽車產業可以通過企業收購、內部整合、外資參股等多種形式整合重組,實現強強聯合,強弱兼並。鼓勵、扶持上汽、通用等大集團做大做強,鼓勵其突破產能瓶頸,壯大企業集團的整體規模。對於具備一定基礎和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應按照優勢互補、優化組合的原則,推動其向整車和零部件集團尋求聯合或並購。
在組織整合過程中,要站在戰略高度,主動打破地區界限、所有製界限和內外資合作界限。上汽、通用等龍頭企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突出自身主營業務,堅持主輔分離,精幹主體,增強競爭優勢。支持零部件企業走“專、精、特、優”的發展道路,實現產業集中和規模擴大,鼓勵它們參與整車製造業的研發工作。
二、品牌扶持戰略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汽車的消費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差異化趨勢,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必須認識到,汽車的工具性、使用性價值已經成為其基礎價值,多樣化、個性化則成為更高的追求,同時也是更高附加值的來源。“十二五”期間,上海汽車產業在新產品的研發中,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努力提供高質量、全係列的產品和高效優質服務,努力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品牌扶持戰略為依托,構建品牌研發體係,形成品牌自主開發機製,逐步擺脫“產量大、品牌小”的局麵。全麵深化與大眾、通用等國際汽車產業巨頭的戰略合作,以中低級別家用車為重點突破口,通過自身體製、戰略和政策調整使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
三、自主創新戰略
上海汽車產業應堅持自主發展的道路,逐步加強產品的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力度。主要思路包括:
一是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把引進國外技術和增強自我開發能力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的機遇,把國內外的資源(以及技術、知識等)拿來為“我”所用,集中力量抓係統集成和某些關鍵性技術環節,非“我”所長的可以通過全球擇優采購,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可采取高薪從海外引進等方式。在采取包容、開放策略的同時,堅持和鼓勵科技領先企業和自主研發能力的培育。
二是完善機製,激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通過政策導向、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等方式,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對研究開發的投入,鼓勵企業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逐步積聚力量,形成自我主導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三是推動技術研發基地及檢測機構的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整車、零配件檢測機構,推進上海汽車產業進一步標準化、國際化。
四、產業集群戰略
現代汽車產業具備產業鏈較長、配套環節多的特點,且生產方式迂回。目前,汽車產業鏈主要包括研究開發、零部件生產、整車組裝、市場服務等多個環節。歐、美、日、韓等汽車產業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需要完善整個汽車產業鏈條,才能真正使汽車產業發展具備長遠優勢。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是完善產業鏈條的主要抓手。重點是加快發展零部件工業,積極推進相關企業共同建設汽車零部件配套體係。
一是鼓勵企業在區域內聚集,完善汽車產業配套環境,形成規模優勢和集群效應。
二是重點扶持汽車引擎、變速箱等核心部件生產企業,給予相關企業更多政策傾斜,提升上海汽車產業整體附加值。
三是從汽車產業價值鏈來看,整車製造廠價值增值的比重將相對降低,與之對應的是采購、物流、營銷和售後服務等方麵的價值增量比重將逐步提升。應不斷融合汽車產業發展,在上海形成和完善集整車製造、零部件生產、倉儲、物流、汽車會展、貿易和汽車服務於一體的產業鏈。
五、低碳優先戰略
積極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逐步推動上海汽車產業向“低碳產業”邁進。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一是執行更嚴格的燃油標準,從財稅、金融等政策上,鼓勵和支持汽車企業研發更優良的低碳排放技術,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的研發和研發成果市場化,引導開發混合動力車、新能源汽車。
二是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及政策扶持,推動企業加大研發和生產力度。主要包括投資、收費和補貼政策等。製定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鼓勵節能減排,降低環境汙染,實現低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先發展。
三是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政策優勢,運用有效的金融政策,輔導新能源汽車企業上市融資,吸引民間資本,以便搭建更寬廣的平台,實現風險共擔,成果共享。
四是建立係統的財稅激勵政策,實行適當的差價補貼或稅費減免,同時加強電動汽車充電樁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引導和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