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偉大在於管理自己 成功源於自我管理 (2)(2 / 3)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有一段對“思”這個字的論述,“思”就是心上有塊田,“反思”,就是田上有顆心,通過不斷的反思,就能在心田上長出更多的心。

關於反思,領導力專家加德納稱之為“走上山頂”,另一位領導力大師海菲茲則稱之為“走上看台”,表達的觀點都一致,領導者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行動進行反思,從而能更清楚事實的真相。

通過被眾多領導力學者比喻成“上山”、“入定”的定期反思,柳傳誌也逐漸形成了自己卓越的領導力。

厘清產權、馭人育人、交接權杖、戰略分拆、跨國並購、資本再造、強勢複出,一路走來,柳傳誌以其高超的領導藝術與管理智慧,一步步登上了事業的珠峰。在外界看來,柳傳誌無疑就是聯想的核心競爭力,而其領導力的核心無疑便是卓越的自我管理。

案例3·領導力的升華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個舶來品,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國學者歐利文·謝爾頓在1924年提出來的,簡單來說,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溫家寶總理說過一句值得所有企業家銘記於心的話:“企業家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而不能隻流淌利潤的血液。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關心社會,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

著名財經作家、《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先生對此也有過精辟的論述:“今天我們再看待中國行業的領導者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想到很多企業,在中國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企業裏麵,他們獲得商業的成功,有很多的媒體宣傳他們,我們判斷領導者的時候,往往用一些商業的指標衡量他們。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們再來看歐美一些真正基業長青的企業的案例,這些企業能夠通過他們的產品為消費者服務,以及產業的進步,我認為這個意義的領導者是我們時代更為需要的。”

把企業做好,這是企業領導者的首要責任,然而僅僅帶領企業發展壯大,創造巨額財富並不意味著領導者的成功。有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不能讓企業真正成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是衡量一個領導者卓越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

憑著獨具風格的柳式領導力,柳傳誌帶領聯想從11個人的小公司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腦集團,並成功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成為世界500強。對於聯想所取得的成就和自己所起到的作用,柳傳誌說道:“對我來說,這幾十年過程中,遇到過非常多的困難,我從來沒有想過退卻,主要因為有肩上的責任,有這麼多人在這裏,如果我稍微動搖的話,不知道會失敗多少次。”

《孟子·盡心上》中有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講的是君子在得誌或不得誌的兩種情況下應該持有的態度。“兼善天下”後來演變成“兼濟天下”,這個“濟”顯然帶有“經世濟人”的意思。從經濟和商業角度來看,這句話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國企業家社會責任意識的思想起源。

作為中國企業家的精神領袖和“IT教父”,柳傳誌對孟夫子的話也有自己的理解:“所謂‘達則兼濟天下’,這個‘達’是沒有止境的,‘小達’可以做小達的事,‘大達’可以做大達的事。‘一個企業能做好樣子,能夠帶動社會’這句話一直深深印在我腦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