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八) 八月管理者的合作之道 (3)(3 / 3)

劉秀的這些包容之舉取得了明顯的積極效果,很多敵對者見劉秀對於殺兄仇人尚且能委以重任,就更沒有憂慮了,紛紛前來投降。由此,劉秀俘獲眾心,獲得了不少有用之才。

在中國古代的中,十分推崇“小不忍則亂大謀”、“君子有容人之量”、“宰相肚裏能撐船”,都是在告誡人們:欲成大事,先有大量。如果領導者心胸狹窄,斤斤計較,對於下屬非原則性的錯誤也揪住不放,必然會導致下屬心灰意懶,變得誠惶誠恐、患得患失。其結果必然是,組織成員缺乏進取精神、畏首畏尾,直至阻礙企業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魚缸裏的水雖然清澈見底,但生長在其中的魚長不大,活不長。江海的水雖然混濁,卻能夠容納更多更大的魚。從管理學的原理來看,組織的方方麵麵留有餘地,互存不良,反而順理成章,和諧有序。作為個體的集合,組織就如一個大樹林,不同的鳥兒聚在其中,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生態環境。因此,有效管理絕不是一個單純過程,它應當具有針對性、包容性和靈活性,否則,管理就喪失了它的本質意義。

對“包容”的崇尚,中國文化古來有之。然而,有很多企業的員工認為部分上級“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卻折射出不少管理者的“心態”的“不包容”。眾所周知,社會越是向前發展,就有越多樣的個性和訴求表達,越需要整合各種意見形成統一意誌的能力。以往,我們很多領導常說員工工作不好做,距離難拉近,這其實就是一對“包容”和“被包容”的矛盾。麵對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領導和員工因為站在不同的角度,難免有意見相左之時,甚至引發衝突。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在此刻應該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換位思考,主動求和,誠懇道歉,並且像包容自己的孩子一樣包容企業的人才。

領導者要成就一番偉業,必須具備包容、大度的胸襟,才能贏得各路人才的心,使他們歸於自己的門下,為己所用。包容既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優秀的領導者應該具備這種美德和智慧。

行動指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別人的過失一旦對自己的利益造成某種程度的損害時,這時倘若興師問罪,大加撻伐,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傷了彼此的感情。

損之而益——不肯失去就不會擁有

道德經箴言

原文: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譯文:所以,對各種具體存在來說,有時會因減損而增益,有時會因增益而減損。

現代管理學認為,企業的管理緯度是有限的,如果超過限度,就會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必須重作調整。

瑪西?卡塞爾是美國電視史上最成功的節目製作人之一。她這樣敘述她的職場經曆:

“在紐約,我找到一份工作,是在ABC國家廣播公司做參觀講解員。幾個月後,我幸運地升任《今夜》節目製作助理,但我不太喜歡這份工作。

我開始轉變事業方向,到一家廣告代理公司的電視部門工作。這是一種很不錯的鍛煉機會。但我始終知道,自己的興趣在製作電視節目。

直到有一天,我聽說A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想要找一些有才氣、有創意的人一起組成龐大的製作群,共同經營頻道,我立即前往應聘。

當然,這也是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地方,在這裏,每個人不是迅速升職,就是被迅速開除。我沒有被開除,我在ABC工作7年,離職前,我的頭銜是‘黃金時段節目製作資深副總經理’。

在這期間,我們不斷生產十分有趣、充滿活力和不同風格的節目,但多年後,那種充滿創意的環境在慢慢消失,我覺得是離開ABC的時候了,我要自己創辦一家電視製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