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七) 七月管理者的競爭之道 (2)(2 / 3)

蓋茨曆來以悲觀的論調談論微軟,即使是在微軟最鼎盛的時期,他也一再強調微軟離破產隻有18個月的時間。當微軟利潤超過20%的時候,他強調利潤可能會下降;當利潤達到22%時,他還是說會下降;到了今天,他仍然說會下降。他認為這種危機意識是微軟發展的原動力。微軟著名的口號“不論你的產品多棒,你距離失敗永遠隻有18個月”,正是這種危機意識的體現。

微軟的危機感使得它找到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續創新。事實上,蓋茨一直也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無論在任何場合,隻要是軟件能發揮其效益的地方,他都會讓微軟顧及到。因此微軟為手表開發軟件,為電話開發軟件,電視機、汽車上也有微軟的產品。不過這些東西有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大眾接受。例如微軟為有線電視網絡開發的軟件直到最近幾年開始才贏得了大量的客戶,而相應的開發工作曆時已超過了十年。

一個企業能否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開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成為決定該企業能否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的新經濟時代,企業產品麵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不及時更新產品,就可能導致企業的滅亡。

微軟的成功經驗,可以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發,同時警示企業家要時刻保持危機感,“慎終如始”,正如矽穀一家經營者說的:“你永遠不能休息,否則,你將永遠休息。”

行動指導

如果像慎重對待開始一樣對待結束,就沒有失敗的事情。要做到“慎終如始”,要求企業家始終做到如剛入行時的謹慎,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要“慎始”,更要“慎終”,那我們就真可以做到“則無敗事”。

玄同之妙——不要鋒芒畢露,以避免災禍

道德經箴言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是謂玄同。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譯文:明於道者不立言,立言的不明於道。堵塞授受承接的接口,關閉出離混沌無名的門徑,消磨過分突出的鋒角,排解紛撓的矛盾糾結,收斂過於耀眼的光芒,同一切存在渾為一體。這就叫做達成了渾融一體的“玄同”境地。

一個真正的管理者從來不是居功自傲、盛氣淩人、鋒芒畢露。

華盛頓出身豪門,擁有萬貫家財,從大陸軍總司令到第一任美國總統,一生都位居高職。但是權力和金錢卻被他看得很淡。他不僅是這樣以為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為國效勞時拒絕接受報償,因為他不想利用獨立戰爭發財致富,也不想給人不能信服的感覺。

獨立戰爭勝利之後,他放棄了高官厚祿,退隱回家。換了別人,也許會向國家索取一筆金錢以滿足貪欲,華盛頓卻認為自由人民的滿意和鍾愛是他獲得的最大報酬。這並不奇怪,他的一生便是這種高風亮節的最好證明。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好幾次退隱的經曆。第一次是在他當選為弗吉尼亞州的議員後,他便辭去軍職,過起了鄉紳生活。但當獨立的風潮席卷英屬殖民地各州的時候,為了民族的利益,他再度出山,出任大陸軍總司令。他自己寫道:“寧靜的北美沃原,要麼血跡四濺,要麼奴隸安居樂業,一個正直的人難道不應該果斷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嗎?”

而當美國的獨立戰爭結束,他認為自己的使命已完成後,於是又二度退隱,回到了他的弗農山莊。這位大陸軍總司令八年置私事於不顧,得到的隻是一片好名聲,而在公眾心目中享有這種好名聲正是他竭力企求又最為珍惜的東西。

對於華盛頓來說,出任公職隻是出於公心,出於愛國之心,是為國家盡義務,而並非尋機向上爬,他胸襟坦蕩因而不怕別人對他的非議攻擊,更不像普通人那樣處事不擇手段,喜歡報複。大敵當前時,他把國家利益放首位,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別人攻擊他時,他從大局考慮,竭力辯護,以熄滅內部紛爭,他的高尚品德使得他後來當之無愧地當選為美國第一位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