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保持本色(2 / 3)

如果你希望有好的心態,那麼你就覺醒吧。如果你希望改變命運,你就努力營造好的心態吧。

亨利·福特也說過類似的一句話:“碰到沒法處理的事情,我就讓時間去解決。”

克萊斯勒公司總經理凱樂說:“如果我碰到很棘手的情況,隻要想得出辦法解決的,我就去做。要是幹不成的,就幹脆忘了。我從不為未來擔心,因為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影響未來的因素太多,何必為它們擔心呢?況且我們也沒有那些精力。”

如果你說凱樂是個哲學家,他一定會非常困窘,因為他隻是個出色的商人。但他這種想法,和古羅馬的大哲學家伊匹托塔斯的理論差不多。他告誡羅馬人:“快樂之道不是別的,就是不去為力所不及的事情憂慮。”

莎拉·班哈特,可算是深通此道的女子了。她一直是美國四大州劇院獨一無二的皇後,深受世界觀眾喜愛。在71歲時,她破產了,而且她的醫生告訴她必須把腿鋸斷。醫生以為,這個可怕的消息一定會使莎拉暴跳如雷。

可是,莎拉看了他一眼,平靜地說:“如果非這樣不可的話,那隻好這樣了。”

她被推進手術室時,她的兒子站在一邊哭。她卻揮揮手,說:“不要走開,我馬上就會回來。”

去手術室的路上,她背誦她演過的台詞給醫生、護生聽,使他們高興。她解釋說:“我知道他們的壓力也很大。”

手術很成功。恢複健康後的莎拉·班哈特,繼續周遊世界,使她的觀眾又為她瘋迷了七年。

沒有人能有足夠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創造新生活。你隻能選擇一種,或者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風雨之下彎下身子,或者,抗拒它而被折斷。

因此,日本的柔道大師教育學生“要像楊柳一樣的柔順,不要像橡樹一樣挺直”。

知道汽車的輪胎為什麼能在路上支持那麼久、忍受那麼多的顛簸嗎?

起初,製造輪胎的人想要製造一種輪胎,能夠抗拒路上的顛簸,我們不妨把這種輪胎稱為“抗顛簸型”。結果,“抗顛簸型”輪胎不久就被顛簸撕成了碎片。後來,他們又製造了一種輪胎,可以吸收路上碰到的各種壓力,即“接受一切型”。結果呢,這種型號的輪胎能夠正常運行。

我們隻有接受人生旅途上的各種壓力和顛簸,才能活得長久,才能享受更快樂的旅程。如果我們去對抗這些顛簸和壓力,就會產生一連串內在的矛盾,這些矛盾會令我們憂慮、緊張、急躁,最後導致精神錯亂。

有個叫威廉·卡賽柳斯的人講述了下麵的故事:

我加入海岸防衛隊不久,就被派到大西洋這邊管炸藥。我——原來隻是一個賣小餅幹的店員,現在居然成了管炸藥的人!一想到站在幾千幾萬噸TNT上,我被嚇得骨髓都凍住了!我接受了兩天的訓練,兩天裏認識的關於炸藥的知識更讓我膽戰心驚。我第一次執行任務時是一個晚上,天又黑又冷,還有霧。我奉命到紐澤西州的卡文角碼頭負責船上的第五號倉。五個身強力壯而對炸藥一無所知的碼頭工人,正將重兩千到四千磅的炸彈往船上裝。每一個炸彈都包含一噸的TNT,足夠把那條舊船炸得粉碎。我恐懼得要死!渾身發抖,嘴唇發幹,心跳加速,膝蓋發軟。可我又不能跑,跑就是逃亡,那樣我可能因為逃亡而被槍斃,我不想被槍斃,隻能留下來。在擔驚受怕、緊張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終於能正常思考問題了。我對自己說:“就算被炸了,又怎麼樣?反正也沒什麼感覺。這種死法倒也痛快,總比死於癌症要好得多。這工作不能不做,否則要被槍斃,所以還不如做得愉快些。”我這樣跟自己講了幾個小時後,覺得輕鬆多了。最後,我克服了原有的憂慮和恐懼,接受了這項不可避免的工作。把自己的處境想得好一點,把自己麵對的困難想得輕鬆一點,勇敢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這是能夠消除煩惱、調節狀態的好方法。值得提醒的是,不要為身體缺陷而憂慮。有的人會為自己的身體缺陷而憂慮,可能還因此錯過了許多機會。每個人的身體都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有些人因此煩惱不己。但身體缺陷是一種不能改變的事實,憂慮並不會對此有絲毫改變。看看下麵的故事,你可能會有所改變。

新澤西州的姍德拉·莫菲曾經為她的“塌鼻子”而感到傷神。

她說:

我的鼻子長得很塌,為了讓鼻子挺起來,我經常用膠布把它拉起來。我以為這樣過不了多久我的鼻子就會變得挺起來,可是沒有。

於是,我從來不讓別人從側麵看我。

學生時代,我一直為自己的鼻子煩心;畢業後我進入商界,還一直為我的鼻子煩心——因為我想,如果我有一個漂亮的鼻子,別人就會喜歡我。

最後我去做了美容手術,在醫院裏,醫生割開我的鼻子,把它墊高。手術之後我的眼圈變黑,麵頰腫大,過了幾個星期才有所好轉。

由於第一次手術效果不好,6個月後我又給我的鼻子動了一次手術。又過了6個月,我在車禍中撞壞了鼻子,因此又做了第三次手術。

為了美麗,我的鼻子動了三次手術,你相信嗎?可是我發現,當我從醫院回來的時候,我的家人和朋友根本沒有注意到我鼻子的變化。那些喜歡我的人仍然喜歡我,那些不注意我的人還是不注意我。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們因為你的為人而喜歡你,而不是因為你的樣子。所以,沒有必要為自己的“鼻子”而憂慮。

每個人的相貌都是不一樣的,所謂“千人千麵”,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說實話,人的相貌的確有美醜之分。如果上天眷顧你,給你天生麗質,這是你的幸運;如果你沒有這種福分,你就應該安身立命,承認這個現實,因為有的東西是無法或很難改變的。不能改變的東西而企圖改變,這不是自己給自己過不去嗎?何況天生的樣子,這正是一種本色!我們的任務是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不是改變自己的本色。

建立起足夠的自信機製,是獲得自信的好方法。自信者與自卑者的區別在於:自信者不是做與眾不同的事,而是做事與眾不同。

對自信的人而言,即使是一隻停了的鍾,也會認為一天有兩次準時;而對自卑者而言,即使讓他在天堂裏,他也會發現天堂高處不勝寒。

也許有人會問:“我現在已經這麼很自卑了,這種心態的形成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還能克服嗎?”

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須從改變對自己的認識入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要認識到他人也會有不足之處。隻有提高自我評價,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成功之處,就是善於發現別人積極的一麵,所以他與合作人的關係非常和諧……

當別人問到其中的奧妙時,他說:“與人相處,就如同在泥裏挖金子,你很明確,你現在挖的是金子,而不是泥。如果我隻是發現合作者身上的缺點,那麼我會一無所獲,甚至被氣死。相反,我知道每個人都有積極的一麵,這是我要發現的,也許它像金子埋在土裏,雖然很深,但隻要努力,就一定會發現的。”

他不僅與人相處是這樣,對待自己也是這樣。他說:“我從不會自卑,我也有許多缺點與不足,但是我不會盯著它們不放,我總是在設法克服它們。我有很多優勢,我總在想法發揮我的優勢,所以沒時間為我的缺點和不足自憂自憐。”

安德魯·卡內基正是這樣積極地看待他人和自己,才成為美國的鋼鐵大王,如果你也能像他那樣,積極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能成就自己的夢想。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觀絕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不僅不利於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會使自卑感加重。

自卑的人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各方麵的特長,而且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善於思考,做事謹慎,一般人都比較相信他們,並樂於與他們相處。

指出自卑者的這些優點,不是要他們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們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麵,不要因自卑感而絕望,認識這些優點可以增強生活的信心,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礎。

目標明確,隻要努力就不晚

一個人如果有了明確的目標,不斷地往前走,即使遇到艱難險阻,心情也是愉快的。

下麵這則寓言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唐太宗貞觀年間,在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裏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談心。馬的工作是在外麵拉車,驢子的工作是在屋裏拉磨。

貞觀四年,這匹馬接受了一項艱巨的任務:被玄奘大師選中,馱著玄奘去天竺國大雷音寺取三藏真經。

13年後,這匹馬跟著玄奘經曆了千辛萬苦,馱著佛經回到長安。玄奘受到重賞,而馬不是人,不可能受賞,所以又回老地方重操舊業。

朋友見麵,老馬跟驢子談起了旅途的經曆。

驢子聽馬講了很多故事: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峻嶺、火焰山的熱浪、流沙河的黑水……

神話般的故事,驢子聽了大為驚異!

驢子驚歎說;“馬大哥,你的知識多麼豐富呀!那麼遙遠的路程,那種神奇的景色,我連想都不敢想。”

老馬說:“我們走過的路程是差不多的。”

驢子不理解:“哪裏!我的確一點兒見識都沒有長!”

馬說:“你想,我往西不斷走的時候,你不是一天也沒有停止拉磨嗎?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而明確的目標,始終按照一貫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開了眼界,而你卻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盲目地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美國內華達州西部有一片沙漠,那裏有個地方叫黑石岩。這裏有一片開闊而平坦的幹涸湖麵——因為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個地方就成了測試高速汽車速度的理想場所。

1997年10月28日,一枚白色的“火箭”正緊貼著地麵飛馳,就像一陣“銀色的風暴”,呼嘯著從人們的眼前飛速而過。據測定,它此時的速度已經達到了時速767千米。

這樣的速度已經達到了飛機起飛時的速度,人們覺得它就要飛起來了。

突然,它離開了直行軌道,轉了一個180度的大彎,“嘎然”停住了。此時,人們才發現,這不是火箭,而是一輛流線型汽車,隻是外形酷似火箭而已。

這輛汽車名叫“美洲精神”,正在進行高速行駛試驗,目標是達到音速,也就是每小時1222千米!看來,這次試驗沒有成功,因為隻達到了767千米/小時。

“美洲精神”號的賽車手名叫克雷格·布裏德洛夫,當年已經六十歲“高齡”。在此之前,他曾經多次創造了陸上汽車競賽的世界紀錄。這次試驗,他是向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創造的汽車世界紀錄1019.9千米/小時發起挑戰,並且還要挑戰音速。

布裏德洛夫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當他還是一位中學生的時候,他就立下目標,要為攀登汽車速度的高峰而獻身。13歲那年,他曾經把一部舊汽車改裝成一輛高速賽車:23歲,他在自己的汽車上安裝了一台噴氣式飛機的發動機,並把自己的汽車命名為“美洲精神”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他開始了自己的高速汽車試驗事業。

為了提高汽車速度,布裏德洛夫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幾年前,他得到了一台登月火箭使用的發動機,就裝在了自己的汽車上。可是,美國的法律規定,私人汽車不準使用火箭燃料,他又隻好改用常規的噴氣發動機。

這次在黑石岩進行測試的賽車是他1992年開始研製的,長13.7米,寬2.5米,高1.8米,上麵安裝有從“鬼怪式”戰鬥機上拆下來的J一79航空發動機。

他的目標是突破音障——音障現象指的是物體在高速運轉接近音速的時候,物體前方的空氣受到壓縮,空氣的密度、溫度都會突然增加,形成很強的阻礙,對物體產生很強的破壞作用。

為了讓汽車的車體更加堅固,能夠突破音障,布裏德洛夫把賽車設計成整體結構,發動機、燃料箱、駕駛室都牢固地聯係在一起。根據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賽車頭設計成火箭的樣子,這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空氣阻力,同時還可以保持車身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