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保持本色(3 / 3)

雖然這次試驗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但是他還準備繼續試驗下去。

人生是一個不斷行動的過程,在這個行動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如果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那麼就永遠不可能取得成功,這是一個再明白不過的道理:目標就是行動的動力。

有一個女同學,其貌不揚,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教過她的老師都說她的腦子笨,大腦裏麵不是人腦,是豆腐腦,她自己甚至也這麼認為。

她特別害怕數學,無論怎麼認真聽,都不知道老師說的是什麼。數學老師經常說她上課不注意聽講……

同時,班裏的女同學都不和她玩,她感到很傷心。慢慢地,她習慣了,就混到了男孩子堆裏,和他們一起玩耍,踢足球,在樓後麵捉老鼠……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來了一個新老師,正好教他們班數學課。因為是新老師,大家都覺得新鮮。不久,新老師注意到了她,說她的球踢得不錯,還說她的動手能力很強:她被感動得悄悄地哭了……

有了老師的鼓勵,她下決心要贏得老師更多的誇獎,但是她的進步比較慢,別人很難覺察,可她自己一直在偷偷地努力。

新年的時候,她意外地收到了數學老師送給她的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在這個筆記本上,老師寫下了一句使她深受感動的話:

你是一個可愛的孩子,我感覺到了:你一直在努力——這是我愛你的理由。

她在老師的鼓勵下,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趕上了全班同學,後來居上,她考進了一所全國著名的大學,很多人都感到很驚奇。

道理很簡單:隻要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不要為一時一事的失敗而裹足不前,因而耽誤了大好前程。

沒有爬不上去的山,隻有不敢爬山的人。

很多人反複地強調客觀原因,把很多責任都推到客觀上,最後的結果自然隻是抱怨“上天不公”了。

看看兩位70歲老太太的故事:

有兩位老太太,年屆70了,按照杜甫詩中所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樣的老太太惟一的前途就是頤養天年——等死了!

其中一位老太太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到了人生盡頭,俗話說:“人到50,年年望死;人到60,月月望死;人到70,天天望死。”自己已經到了“天天望死”的年齡,還有什麼希望昵?於是便開始料理後事……

另一位老太太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麼事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在於有什麼樣的想法。於是,在70歲高齡之際,她“異想天開”,開始學習登山。工夫不負有心人,她登上了幾座世界有名的山峰。最近,這位95歲的老太太還成功地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

這位老太太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70歲開始學習登山,這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大奇跡。但是,奇跡是人創造出來的。一個人能否成功,根本標誌就是他思考問題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具有積極的心態,進行積極思維,喜歡接受挑戰性的事物,那麼,這就是成功了一半了。

胡達·克魯斯老太太的壯舉驗證了這一點。

保持特點,不怕說三道四

艾林諾·羅斯福說:“麵無懼色地麵對每一次經曆,在你的身上,憂慮將無跡可尋。一個有勇氣的人,他在失敗時,總是設法把失敗的損失降到最小,而不是顧影自憐。”

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艾林諾·羅斯福有一個鄰居,鄰居家有一個名字叫妮姬的小女孩。就是這個小女孩的故事一直鼓舞著艾林諾·羅斯福,感動著他的心。

七年級時,妮姬被診斷出白血球過多,不得不經常到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她打過無數針,測試過千百次,然後進行化學療法。這種方法可能是惟一的救命方法,可是妮姬的頭發因此全掉了。

對一個七年級的女孩子來說,沒頭發是非常殘酷的現實!上八年級前的暑假,妮姬戴上了假發。她感覺很不舒服,很癢,可是她還是戴著。

以前,妮姬非常受大家歡迎,是啦啦隊隊長,總有一大堆孩子圍繞在她身旁。但現在情形改變了。孩子們不再願意和她一起玩,因為她看起來很奇怪!

剛剛升上八年級,經常有頑皮的孩子從背後扯掉妮姬的假發。遇到這種情況,她就停下來,顫抖著撿起假發,戴好,擦幹眼淚走回班級。

她埋怨為什麼沒有人為她挺身而出,製止這種惡作劇。這種可怕的情形持續了兩個多星期,她無法忍受,隻好告訴父母自己再也無法承受。

父母說:“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待在家裏。”

後來,妮姬告訴艾林諾·羅斯福:

沒有頭發不算什麼,我可以應付,但是你知道沒有朋友的感覺嗎?你走在校園裏,而他們因為你來了,遠遠躲開,像躲開魔鬼一樣。

當中午你去餐廳吃美味的比薩餅時,他們一看見你就留下一堆吃了一半的比薩餅走開了。他們說不餓,可是你非常清楚,那是因為你來了!你可知道在課堂上沒有人願意坐在你旁邊、在你貯物櫃左右的孩子把自己的櫃子移開的感覺嗎?

這些都是因為他們怕站在一個戴假發、得怪病的女孩旁邊!失去頭發不算什麼,失去朋友才是折磨。

妮姬打算休學了,但是兩個小男孩的故事,給了她留在學校的勇氣。

在妮姬的學校,有一個來自阿肯薩斯的七年級男孩,盡管《新約聖經》在此不受歡迎,他還是把《新約聖經》放在襯衫口袋裏帶到學校。

後來,有三個男孩抓住他,翻出他口袋裏的《新約聖經》,說:“你這膽小鬼,宗教和祈禱都是為膽小鬼設的,別再把聖經帶到學校來!”

他卻虔誠地把《新約聖經》遞給三個男孩中最大的一個,說:“你如果不是膽小鬼,請你帶著它到學校走一圈!”

三個孩子無話可說,他因而交了三個朋友。

另一個故事是:一名從俄亥俄州來的6年級學生吉米·麥斯特丁諾非常仰慕加州,因為加州有一句座右銘叫“知道了”,而俄亥俄沒有。他非常希望俄亥俄州也能有一句座右銘,於是他為俄亥俄州選了一句有創意的話——有上帝,凡事可能。隻要他能夠把申請座右銘的請願書簽上足夠的簽名,這句話就能成為俄亥俄州的座右銘。

經過不懈努力,他把請願書簽滿了,然後把它送到州立法局。州立法局批準了他的申請,所以,俄亥俄州的座右銘就是“有上帝,凡事可能”!

受到這兩個故事的鼓舞,妮姬繼續她的學業。在上學之前,妮姬盡量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她告訴父母:“我要上學。我必須做一些事,發現一些新事物。”

父母很擔心,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擔心有什麼不好的事發生,但還是送她到學校去。雖然她在學校還是不受歡迎,還是有一些孩子嘲笑她、捉弄她,但是妮姬並不為此憂慮。

有一天,當妮姬的父母把她送到學校後,妮姬對父母說:“爸爸媽媽,你們猜今天我要做什麼?”

說話時,妮姬的眼裏充滿淚水,那是歡愉和堅強的眼淚,還有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他們問:“寶貝,怎麼了?”

妮姬說:“今天我要去發現誰是我真正的朋友!”

她摘掉了假發,放在車裏,她說:“他們必須接受我真正的樣子,否則他們就是不接受我。我沒有太多時間了,我今天必須把真正的朋友找出來。”

妮姬向學校走去,又回過頭來對父母說:“為我祈禱吧!”

她的父母說:“會的,寶貝。”

當妮姬走進學校時,她聽見父親說:“這才是我的好孩子!”

那天,奇跡發生了!當妮姬走進學校,走過運動場,沒有人捉弄她、嘲笑她,大家都被她的勇氣感動了。

後來妮姬高中畢業了,不但有了幸福的婚姻,還有了可愛的女兒!

每當艾林諾·羅斯福麵對一些似乎無可逾越的障礙時,他沒有為之憂慮,他總會想到妮姬,他因此獲得了力量。

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風格做事,而不是沒有主見,人雲亦雲。

下麵是一個流傳很廣的經典故事:

從前,有個父親帶著兒子去市場賣驢子。驢子走在前頭,父子倆隨行在後,村裏的人看了都覺得很可笑。“真傻啊!騎著驢子去多好,卻在這沙塵滾滾的路上漫步。”

父親說:“對啊!說得對啊!”

他認為這種說法很有道理,就對孩子說:“孩子,騎上驢子吧!我跟在旁邊,不會讓你掉下來的!”

父親讓孩子騎在驢子上,自己跟在旁邊走著。

這時,對麵走來兩個人。“喂!喂!讓孩子騎驢,自己走路,算什麼!現在就這麼溺愛孩子,將來還得了!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該叫他走路才對,讓他走路,讓他走路!”

父親說:“噢!對呀!有道理。”

於是他讓孩子下來,自己騎上驢背。孩子跟在驢子後麵,蹣跚地走著。

走著走著,碰見一個擠牛奶的女孩。

女孩用責備的口吻說:“哎喲!世間竟有這麼殘酷的父親,自己輕輕鬆鬆地騎在驢背上,卻讓那麼小的孩子走路,真可憐!瞧,那孩子多痛苦,東倒西歪地跟在後頭,實在可憐啊!”

父親點頭讚同:“是啊!你說的有理!”

於是,父親叫孩子也騎到驢背上,朝著市場的方向前進。

驢子同時要載兩個人,走起路來非常吃力,呼吸急促,腿搖搖晃晃地發抖。

可是父親並沒有發覺,還輕輕鬆鬆地哼著歌曲,在驢背上搖晃呢!

驢子好不容易走到教堂前,喘了一大口氣,休息休息。

教堂前麵正站了一位牧師,叫住了他們。“喂!喂!請等一下,讓那麼弱小的一頭驢載兩個人,驢子太可憐了。你們要去哪裏呢?”

“我們正要帶這匹驢子去市場賣呀!”

“哦!這更有問題。我看你們還沒走進市場,驢子就先累死了!信不信由你。”

“那麼,我該怎麼辦呢?”

牧師沒好氣地說:“把驢子抬著去吧!”

父親馬上覺得:“好!有道理。”

父子倆立刻從驢背上下來,把驢子的腿綁起來,再用棍子抬著驢子。

這樣抬著,當然非常重,所以父子倆漲紅了臉,搖搖晃晃地喊著:“怎麼這麼重呢!”

看見這情景的人都呆住了:“真是奇怪的人啊!”

父子倆不久走到一座橋上:“孩子,市場快到了,再忍耐一會兒吧!”

父親雖然這麼說,可是自己和孩子都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

驢子呢,被倒吊著痛苦得不得了,不但口吐白沫,還粗暴地扭動起來。

父親嚴厲地斥罵:“嘿!乖一點啊!”

可是驢子聽不懂人話,扭動得更厲害了。結果,棍子啪的一聲折斷了,驢子倒栽蔥似的掉進河裏。很不湊巧,雨後河水暴漲,驢子瞬間被急流吞沒,看不見蹤影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如果一味聽取別人的意見,就會產生最嚴重的後果!

當然,如果自己的狀態不好,可能隻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很多時候都在抱怨別人,而不會正確地對待自己。不少時候,問題不在別人身上,而在於自己。因此,不要過多地抱怨別人,還是多看看自己,這樣才會擁有好心情。

有一個院子裏住著兩家人。這家老太太總是經常指責那家老太太不講衛生,懶惰得很。

隻要有人來,這家的老太太就會說:“你看,那個老太婆太懶了,衣服總是洗不幹淨!你看她曬在院子裏的衣服全是斑點。我真不知道,她洗了幾十年衣服,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有一天,這位老太太家來了一個朋友。這位朋友是一個明察秋毫的人,聽了老太太的嘮叨之後,一下子就看出了問題所在。隻見他拿起抹布,在這家老太太的玻璃窗上一擦,抹布就粘滿了灰塵……

他對這家老太太說:“您來看看,那家老太太的衣服不是洗得很幹淨嗎?是你自家的窗戶玻璃髒了……”

這個故事給人一種很好的啟示:有些時候,一直以為自己是對的,其實已經錯了半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