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9章 減少煩惱(2 / 3)

世界上著名的《紐約時報》發行人亞瑟·蘇茲柏格說: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歐洲時,我感到非常吃驚,非常害怕,對前途的憂慮使我徹夜難眠。因此,我常常半夜從床上爬起來,拿著畫布和顏料,照著鏡子,希望畫一張自畫像。雖然我對繪畫一無所知。但是為了讓自己不再擔心和煩惱,我還是不停地畫著。最後,我用一首讚美詩中的八個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最後,我的憂慮消除了,得到心靈的安寧,這八個字就是:“隻考慮下一步就好。”

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某地,有個年輕的軍官,同樣使用這種方法解決了自己的焦急和煩惱。他介紹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1945年4月,我很煩惱,因此患上了一種被醫生稱之為結腸痙攣的疾病,這種疾病使人非常痛苦。我想,如果這場戰爭不在那時結束,那麼我整個人就被弄垮了。

當時,我簡直筋疲力盡。我在第94步兵師擔任士官,負責搞一份作戰中傷亡和失蹤的情況報告,同時還幫助挖掘那些在激戰中陣亡後被草草埋葬的士兵,把他們的遺物送還給他們的親友。

我一直擔心自己出事,害怕自己不能熬過這段時間,擔心自己不能活著回美國,去抱抱我那尚未見麵的16個月的兒子。我整天憂心如焚,既憂愁又疲憊,瘦了34磅,差點兒發瘋。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雙手變得皮包骨頭,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心裏就怕得要死。我完全崩潰了,常常一個人哭得渾身發抖。

有一段時間,也就是德軍最後大反攻開始不久,我常常哭泣,幾乎放棄了還能恢複正常生活的希望。最後,我住進了醫院,一位軍醫給了我一些忠告,這才開始改變了我的生活。在我做完一次全麵身體檢查之後,這個軍醫告訴我說:“你的問題完全是因為精神造成的。我希望你把生活想像成一個沙子漏鬥。在漏鬥的上半部,有成千上萬顆沙粒,它們緩慢、均勻地通過中間那條細縫。除了沙漏鬥,你我都無法讓兩顆以上的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我們每個人都像這個漏鬥,當一天開始的時候,有許多事情都需要我們盡快完成,可是事情必須一件一件地做,因此你必須讓工作像沙粒一樣均勻地慢慢通過,否則就會損害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

從那天起,我就一直把軍醫的話當成了座右銘:“一次隻通過一顆沙粒……一次隻做一件事。”

就是這個忠告拯救了我。

……

在現代社會中,過多的憂慮所產生的恐懼是很可怕的。資料表明,醫院裏半數以上的床位都留給了精神或神經上有問題的人。這些人都是被憂鬱的昨天和令人擔心的明天所產生的重擔壓垮的。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隻要能夠牢記耶穌的“不要為明天憂慮”這句話,就完全可以無憂無慮地走在街上,過自己快樂而富有生氣的生活。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來到,既然如此,我們真正能夠掌握的就隻有現在,所以隻要過好現在,緊緊抓住現在這一刻,那麼人生就會簡單很多。

“把握現在”,這是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如果我們能把握眼前這一刻,就能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勇敢地麵對生活,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

建立正麵心像,誘發思想的威力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有快樂,自然就有煩惱;有幸運的事,自然也有不幸的事——這就是生活。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隻不過人們麵對煩惱和挫折,有著不同的態度罷了。

有的人麵對挫折,隻會垂頭喪氣;有的人則懂得樂觀麵對,從容不迫地解決問題,把煩惱變成前進的動力。隻要我們懂得對自我的心態進行有效調節,時刻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那麼即使遇到了大風大浪,也能夠力挽狂瀾,“直掛雲帆濟滄海”!

一位女打字員發現,假裝工作很有意思,能使人得到很多的報償。她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發:

我們辦公室一共有四位打字員,分別替幾個人打信件。我們經常因工作量大而加班加點。

有一天,一個副經理堅持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打一遍,我告訴他隻要改一改就行,不需要全部重打。可他對我說:“如果你不重來我就另外雇人了。”

我氣得要死,為了這個職位和薪水,我隻好假裝喜歡重新打這封信。幹著幹著,我發現如果我假裝喜歡工作,不知不覺中,我竟然真的會喜歡做這件事情了,而這時我的工作速度就加快。

這種工作態度使我受到大家的好評,後來一位主管請我去做私人秘書,因為他了解我很願意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不抱怨。

……

心理狀態的轉變給我帶來了好運。

這個小姐運用了“假裝”的技巧,因此獲得了快樂。

如果你“假裝”對工作有興趣,這一點點“假裝”會使你的興趣變成真的,可以減少你的疲勞、憂慮、煩悶。

詹姆斯·納斯美瑟少校通過不停地思想,度過了越南戰俘營裏九死一生的艱難歲月,並使自己的高爾夫球藝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詹姆斯·納斯美瑟夢想著在高爾夫球技上突飛猛進,他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以達到目標。在此之前,他打得和一般在周末才練的業餘愛好者差不多,水平處於中下遊——90杆左右。在他七年沒有碰球杆的情況下,他的高爾夫球技怎麼樣了呢?

在他複出後第一次踏上高爾夫球場,他就打出了叫人驚訝的74杆!雖然比自己以前打的平均杆數還低了十幾杆,可他已經七年未上場了!真是難以置信。不隻如此,他的身體狀況比七年前好多了。

納斯美瑟少校的秘密何在?就在於“心像”。

納斯美瑟在越南的戰俘營度過了七年時間,他被關在一個隻有4尺半高、5尺長的籠子裏。

絕大部分時間,他都被囚禁著,看不到任何人,沒有說話,也沒有任何體能活動。前幾個月,他什麼也沒做,隻祈求著趕快脫身。後來他發現,他必須發現某種方式,使之占據心靈,不然就會發瘋或死掉,於是他就學習建立“心像”——他在自己的心中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高爾夫球,並開始“打起高爾夫球來”。

每天,在夢想中的高爾夫鄉村俱樂部,他都要打18洞。他體驗著這一切,包括每個細節。他想像著自己穿上高爾夫球裝,聞到綠樹的芬芳和草的香氣。他甚至體驗到了不同的天氣狀況——陽光和煦的春天,昏暗的冬天,陽光普照的夏日早晨……

在他的想像中,球台、綠草、碧樹、啼叫的鳥、跳來跳去的鬆鼠、球場的地形……都曆曆在目了。

他感覺自己的手握著球杆,練習各種推杆與揮杆的技巧。他看到球落在修整過的草坪上,跳了幾下,滾到他所選擇的特定點上,一切都在他心中發生。

在真正的世界中,他無處可去。所以他步步向著他心中小白球走,好像他的身體真地在打高爾夫球一樣。在他心中打完18洞的時間和現實中一樣。一個細節也不能省略,他一次也沒有錯過揮杆左曲球、右曲球和推杆的機會。

一周7天,一天24個小時,18個洞,七年,看起來,他什麼都沒有做,心理上,他卻打了七年的高爾夫球,這才使他打出了74杆的好成績。

一個人的身體可能被控製,一個人的思想是不可能被控製的。展開你想像的翅膀,讓你的思緒隨風飛揚,用正麵的心像開放你的潛能,你的一切都可能因此好起來。這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你也能辦到!

用肯定的思想替代否定的思想

假設我們頹喪到極點,覺得根本不可能把我們的檸檬做成檸檬水。那麼,下麵是我們為什麼應該試一試的兩點理由——這兩點理由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隻會賺而不會賠。

第一條理由:我們可能成功。

第二條理由:即使我們沒有成功,隻要試著化負為正,也就會使我們向前看而不會向後看。

所以,用肯定的思想來替代否定的思想,能激發你的創造力,能使我們忙到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憂慮那些已經過去和已經完成的事情。

有一次,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歐利·布爾在巴黎舉行一場音樂會,他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斷了。可是歐利·布爾就用另外的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

事後,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說:“這就是生活,如果你的A弦斷了,就用其他三根弦把曲子演奏完。”

這不僅是生活,甚至比生活更可貴——這是一次生命上的勝利。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我們會把威廉·波裏索的這句話刻在銅板上,掛在每一所學校裏:“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來算做資本,隻有愚蠢的人才會這樣做。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是要從你的損失裏獲利,這需要有才智才行,而這一點也正是智者和愚者之間的區別。”

所以,要培養能帶給你平安和快樂的心情,請遵守這一條規則:“當命運交給我們一個檸檬的時候,讓我們試著去做一杯檸檬水。”

我們把那些產生消極作用的情緒,稱為負麵情緒,這是因為這些情緒使人們辦事效率減低,主動心態減少,使人看不起自己,自己認為自己不成熟,甚至引起別人討厭自己,引發自己的焦慮、擔心、憤怒、悲傷等。

一個人,應該學會把負麵情緒轉為積極因素,讓負麵情緒產生積極作用。

從生理的角度去看,有些情緒,如焦慮、憤怒等,會促使大腦細胞釋放出腎上腺素、皮質固醇等物質,而這些生化物會使身體轉入一個動員能量去應付威脅的狀態。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就會引起健康問題,大腦的能力自然要打折扣。

但是,負麵情緒的作用能夠幫助我們脫離威脅,這是生存所必須具備的功能,本身算不得負麵作用,而大腦對什麼狀態做出威脅的回應,這才是問題。

正麵情緒能夠誘發大腦產生令人開心的生化物,而負麵情緒會引發大腦產生令人痛苦的生化物,要讓負麵情緒產生正麵作用,基本點就是改變觀念。

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涉及到很多方麵。舉例來說:家長或老師普遍地要求孩子讀完書、做完功課才能玩耍;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領導經常指責他們的也是工作不認真、貪玩。在一般人看來,讀書、做功課、工作是正事,而玩耍是偏事,可不少孩子和年輕人卻把做正事當成痛苦的事,而把玩耍當成快樂的事。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主觀的,不能因為工作或學習就痛苦不堪,而玩耍就快樂無比。關鍵在於,興趣在哪裏!玩耍有玩耍的興趣,工作有工作的興趣,勞逸結合,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率。

不是人們沒有工作和學習的熱情,而是中國人習慣把成功與痛苦聯係在一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就是很好的證明。久而久之,學習和工作成了人生的一種負擔。人們主觀地把“負麵情緒”跟工作、學習聯係在一起,這自然是一大誤區。同時,人們認為,“玩物喪誌”,隻要是玩耍就是“犯罪”——隻要看看在遊戲廳裏打遊戲的孩子,就可以發現他們是多麼快樂。

我們的觀點是:把負麵情緒轉變成正麵情緒,把工作和學習跟快樂聯係在一起。工作和學習需要認真,但是也可以有快樂,完全可以認真並快樂著。也就是說,隻要培養工作和學習的興趣,快樂也就隨之而來。

隻要認真琢磨,每個負麵情緒都能夠給人推動力——推動我們做出正確處理。你被搶劫了,可是並沒有受到傷害,你肯定很懊喪,可是你應該認為這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你的身體沒有受到傷害。這就從負麵情緒中尋找積極的因素。不是為懊喪而懊喪,而是積極地尋找消除這種情緒的方法。

把壞事變成好事,這是讓負麵情緒發揮正麵作用的基本原則。把負麵情緒變成推動力,就能夠給你指引方向,也可以給你力量。如果能夠很好地理解負麵情緒的正麵意義,找出過去事情的情緒經驗,研究一下那些負麵情緒的正麵意義,你就會獲得不少的啟發。

美國幽默作家霍爾摩斯出席某次會議,在會上,他是身材最為矮的人。

一位朋友脫口而出:“霍爾摩斯先生,你站在我們中間,是否有雞立鶴群的感覺?”

霍爾摩斯說:“我覺得自己像在一堆便士裏的鑄幣,鑄幣麵值十分,但比一分的便士麵積小。”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情景,很多時候都是無法改變的,而惟一能夠變化的就是自己的態度。因此,隻要能夠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多給自己打氣,一切都會好起來。用肯定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否定的思想,就能擺脫不良的情緒,就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宣泄不良情緒,擺脫心理壓力

研究證明,現在人們在精神上承受的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因此導致了許多心理疾病的出現。

為了擺脫心態壓力,必須找出產生壓力的根源並及時解決,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學會與挫折和壓力進行抗爭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