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率先發難,消耗對方時間
在一些辯論中,辯論勝負與時間相關聯。這種情況下如果組織進攻,通過率先發問,逼對方應答,那麼,大段的被動應答,無形之中就會把對方時間消耗殆盡,這樣也就為己方贏得了寶貴時間。
4率先發難,爭取評委和觀眾
反駁語言是一種藝術,而進攻語言鋒芒犀利、富有光彩、充滿智慧,讓聽眾賞心悅耳,能展現辯論者的機敏氣質和迷人風采,也能贏得觀眾評委。
專家點撥:
1對手的言語犀利,自己言辭就要更鋒利;假如對方很有氣勢,那自己就更要有氣勢。
2辯論中要以威來對抗威,用勢來應對勢,以快來打擊快,以強來抗擊強。
辯論中給對方設“陷阱”不是小人之為
在辯論中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應讓對方跟隨著你的思路走,這樣就能奪取辯論的主動權。這時你可以巧妙地設置一些陷阱,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你的觀點。
案例分享:
一次,財主巴依將他最喜愛的一隻龍目茶碗暫時寄放在阿凡提家裏,可是沒想到,阿凡提一不小心把它打碎了。恰恰就在這個時候,財主巴依又派人來到寺中,要取回他的龍目茶碗。
頓時,大家大驚失色,又不知所措。茶碗已經被阿凡提打碎了,應該拿什麼去還給財主呢?
阿凡提說:“大家不用擔心,讓我去見財主吧,我來應付他!”
阿凡提問財主:“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到最後都會死,是不是?”
財主巴依回答道:“是。”
阿凡提又說:“世界上所有有形的物體,到最後也都會破碎消失,對不對?”
財主巴依又回答:“是。”
阿凡提接著問:“這種破碎消失,誰也阻止不了,是不是呢?”
財主巴依還是回答:“是。”
阿凡提聽到財主巴依的回答,於是露出一副很無辜的樣子接著說:“巴依老爺,您最心愛的龍目茶碗破碎了,這是我們無法阻止的,懇請您的原諒。”
因為之前已經接連著回答了幾個“是”字,財主巴依也知道這件事不宜再嚴加追究下去了。就這樣,阿凡提安然地渡過了這個難關。
經驗總結:
在辯論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設置一些陷阱,從而趁對方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時候,誘導他說“是”。對方會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地陷入你設的圈套,這時你就能牢牢牽住他的“鼻子”,使對手乖乖就範。這種誘使對方多說“是”的方法被人們稱為“蘇格拉底式問答法”,它對論辯有著非常特殊的功用。
這種“蘇格拉底式問答法”,要求在辯論開始時千萬不能涉及有爭議的論點,而應該順著對方的思路強調彼此之間共同認可的話題,站在對方的立場提出問題,並誘使對方承認你的觀點,使對方作出肯定的回答。同時,必須避免對方說“不”。
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論辯者,僅僅伶牙俐齒是不夠的。你還需要依照矛盾分杆的方法為你的思辨指引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首先通過製造假象以使對方產生錯覺,接著再誘其上鉤,讓對手陷得越深,越能增加你成功的幾率。當你讓對方身陷其中時,便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他荒謬觀點的緣由,這樣就可以徹底否定對方。
在第二屆亞洲大專辯論會關於“儒家思想可以抵禦西方歪風”的辯論中,反方複旦大學有位隊員向對方這樣發問:“我請問對方同學,如果有人持刀搶劫你的錢包,你是對他念一段《論語》呢?還是讓警察把他抓起來?”
複旦隊為了反駁台灣大學隊“儒家思想可以抵禦西方歪風”的觀點,雖然列舉了兩種情況讓對方選擇,但其實裏麵含有一個暗設的圈套。對方如果選擇了前者,會顯得迂腐可笑,而選擇了後者,正好論述了己方的觀點。
總之,在辯論中,問句的形式結構雖然不同,但隻要使用得恰當都可以收到奇效。如,是非問式的答案“是”或“否”,看上去很簡單,但卻可以使對方進退兩難;選擇問式對方隻需從所給的答案中做出選擇,但無論怎樣選擇都會不妥;特指問式則要求對方對某一問題做出全麵的、準確的敘述,對於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如果答不上來或出現失誤,往往會令對方氣焰頓挫。正因為巧問製敵法有其獨特的辯論效果,因而每一個辯論者都應事先準備一些問題,作為辯論場上奇襲對手的“獨門暗器”。
專家點撥:
1設置論辯陷阱時,必須根據對方在活動中對客觀事物的不同的情緒反應,不斷地調換語言,調節自己的表情、語調、音色、手勢,但是不能按照預先準備好的話語。
2隻有精心設置語言陷阱,在對方思想麻痹的情況下,冷不防地發動攻擊,對方才會落入圈套之中。
辯論者就是要緊抓對方的“小辮子”
在辯論過程中,論辯雙方往往是唇槍舌劍,互不相讓,力求在觀點和語氣上都不亞於對手。這時,如果能夠及時抓住對方話語中的漏洞,即我們經常說的抓住別人的小辮子,便可以據此奪取到主動權,從而製服你的對手。
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