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修煉篇:修煉口才七十二變(8)(3 / 3)

案例分享:

當國歌響過之後,球隊的隊長會帶領隊友與對手一一握手,而與此同時,馬良行會從替補席的第一位開始,從左向右與替補隊員一一握手,之後是隊醫和助理教練,當然每人都麵帶微笑。顯然這是一種信任和自信的暗示。

馬良行在把替補球員換上場之前,總會把胳膊搭在球員的肩膀上,低頭對她麵授機宜,然後在球員轉身欲離去時在她後背上拍一掌,球員馬上跑起來,看起來像一匹受到激勵的馬。對此馬良行還解釋說:“一些朋友嘲笑我在球員身上拍拍打打的,其實這是有學問的。有一本書上說過人的皮膚是有肌餓感的,接觸會產生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我在訓練中也是如此,女孩子臉皮薄,你一批評就愛流眼淚,你批評完了再像哥們兒一樣拍一把肩膀說‘明白了吧,好了,趕快訓練’。她馬上就全心投入訓練了。”

經驗總結:

通過馬良行對女足的訓練成效,我們可以證明他對肢體語言的有意識運用為女足成績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隻要我們掌握並正確運用肢體語言,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

要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首先就要知道如何設計完美的肢體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會傳遞出大量的信息,顯露出主體的思想情感、愛憎好惡以及文化修養。身體語言的設計和運用使得談話聲情並茂、形神皆備,使談話者更具風度。

除演說外,說話時多半是坐著的。關於坐有多種,有人愛坐在中間,讓大家圍坐在自己周圍:有人願意坐在會場的角落,不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其實,最好的座位是麵對聽眾,讓聽眾清清楚楚地看見自己。坐姿更重要,一定要保持自然端正,千萬不要斜靠在椅中,或者盤腿,或者把手臂擱在椅背上,這樣往往會引人輕視,因此必須時時注意這些。

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腿部往往會呈現出這樣三種姿勢:兩腿分開、兩腿並攏和兩腿交叉。兩腿分開屬開放型姿勢,顯示穩定、自信,並有接受對方的傾向;兩腿並攏的姿勢則顯得過於正經、嚴肅;而兩腿交叉屬防禦型姿勢,往往是一個人害羞、忸怩、膽怯,或者隨便散漫的表現。還有一種姿勢叫做架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蹺二郎腿。架腿姿勢通常是控製消極情緒的人體信號,專家們說它“頗有不拘禮節的意味”,這是一種不可取的姿勢,尤其是對女性而言。

發表意見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留心如何安放雙手。這個時候,安放它們的最好辦法是將其忘掉,讓它們自然垂直在身體兩側。不過萬一你認為它們累贅且不自然,不妨把它們插在衣袋裏或是放在背後。總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平和你的情緒,不用過多注意它們是否有礙,更不必顧慮聽眾會留意你的手的位置。

麵部表情,主要是指臉部各部位對情感體驗的反應動作。它與說話內容的配合最便當,所以其使用頻率比手勢高得多。常用麵部表情的含義有:點頭表讚同,搖頭表否定;昂首表驕傲,低頭表屈服;垂頭表沮喪,側首表不服;咬唇表堅決,撇嘴表藐視;嘴角向上表愉快,嘴角向下表敵意;張嘴露齒表高興,咬牙切齒表憤怒;鼻孔張大表憤怒,鼻孔朝人表輕蔑;目瞪口呆表驚訝,神色飛揚表得意,等等。

專家點撥:

1有聲語言也有不足之處,而這種不足正好可以借助肢體語言來彌補,肢體語言通過有形可視的、具有豐富表現力的各種動作和表情,協助有聲語言將內容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

2能夠打動人的語言並不是單純的有聲語言,其他的輔助語言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一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透露著某種語言的訊息,讓人們從中看到一個人的素養。

避開禁忌,這樣說話才讓人喜歡

永遠不要忘了給人留個台階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在生活中,誰都可能有錯誤和失誤,誰也有可能陷入尷尬的境地。此時無論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這是因為否定了別人的智慧和判斷力,同時也打擊了這個人的榮耀和自尊心。在這種情況下,別人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要進行反擊。何必為自己設置障礙、四處樹敵呢?因而,給人一個台階,是為人處世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案例分享:

一位小姐到一家超市要求退換一件連衣裙。但這件連衣裙已帶回家並且穿過了,隻是她自己不喜歡。她堅持說“絕沒穿過”,要求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