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幫忙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或難以啟齒的,首先就要過了心理這一關,隻有突破心理上的束縛,才能在處理事情的同時,表現出健康、正確、自信的態度,從而為你的成功加分。事情是否能成功,並不僅僅看你與對方的關係怎樣,你說話的態度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麵。畢竟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態度柔和點是應該的,但是,柔和並不等於低聲下氣。雖然是在求人幫忙,你也要有一定的原則。保持自信的態度,會在你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幫你不少。什麼是自信,很簡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隻有自己相信自己了,別人才會相信你。
專家點撥:
1說話自信的態度,會給人留下以後將大有作為的印象,對方這樣認為了,就會很願意幫你,因為他心裏會想:“如果我幫助了他,他將來成功了,一定會對我有好處的。”這時,你自信的目的就達到了。
2要求人,臉皮薄可不行。所謂“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求人成事,臉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是不會成功的。
3求人遭遇刁難時,不妨先按耐住自傲的火氣,拿出你的熱忱,讓別人看見你真正的需要,讓他了解你的目的。千萬別為了一時的麵子,而忘了求人真正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說話知情趣,因人因地而異
了解對方,才能針對性地交談
《孫子兵法》裏有這麼幾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而不知彼者,一勝一敗;不知彼而不知己者,每戰必殆。”意即:既知敵情,又具自知之明者,必能立於不敗之地;不知敵情,隻知己之實力者,勝敗參半;不通曉敵情,又不明白自身情況的,便要久處下風了。“知己知彼”的麵很廣,隻要我們留心觀察,便能了解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信息。有人認為,在交往中,了解對方的信息與交往態度,以及其表現出的個性,據此找出他們感興趣與關心之事,再去展開交往,就能無往而不勝。
案例分享:
相傳,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有兩個以前的窮朋友來找他。第一個人一見麵就高呼:“我主萬歲!”然後誇誇其談:“你還記得嗎?小時候,咱倆一起給別人放牛,有一次,我們偷來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都來搶著吃,結果把瓦罐給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就隻顧去搶地上的豆子吃,不小心把紅草葉子也吞了進去,可是葉子卡在喉嚨那裏,把你苦得哭笑不得。幸虧是我出的主意,讓你把青菜葉子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也給帶下去的,要不然……”朱元璋早已火冒三丈,還沒等他說完,就下令:“拖出去斬了!”
而另一個窮朋友來到皇宮,見到朱元璋之後,立刻下跪並高呼:“我主萬歲!”然後也提及此事,說道:“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瓦罐城,湯元帥迷離,豆將軍被捉,紅孩子當關,多虧了菜將軍。”朱元璋放聲大笑,封他這位朋友做了禦林軍總管。
經驗總結:
同樣一件事情,從兩個人嘴裏說出來卻落得不同的結局。前者的失敗就在於,他忽視了對方的身份和地位,依然隻將其當做兒時的朋友,在皇帝麵前還吹噓自己的功勞,表現出極大的不尊重。而後者則巧用比喻,善於吹捧,說得皇帝心花怒放,也讓自己有所收獲。可見,說話時一定要注意對方的身份和地位,從而確定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以獲得對方的認可。
其實,無論在哪個國家、什麼時代,人們的地位等級觀念都是很強的。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說話的語氣、方式以及辦事的方法也應有異。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對什麼人都是一視同仁,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無大無小,無尊無賤。尤其當對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會認為你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因而他不喜歡聽你的話,不願幫你的忙,或者有意為難你,這樣就可能阻礙了自己辦事的路子,使所辦之事遇到障礙。
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麵”,每—個人由於性格、環境、成長的經曆不同,故絕難找到一個想法、見解完全和自己一樣的人。人總是對自己所需要的最感興趣,這無可非議。一個患了癌症的人,對五花八門的治癌信息最感興趣;一個想買房子的人,對各種售房信息最感興趣;一個想當官的人,對上層人事變動的各種小道消息最感興趣。而我們,沒有得癌症、不想買房子、不想當官的人,對於這些毫不關心,這本是正常的事,但是當我們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看待時,就不能這樣了。我們既然與人交往,就不能光想自己感興趣的事,必須了解對方,看他們渴望什麼,我們如何予以滿足。其實稍稍回憶一下就不難看出:當我們與人交往時,談到自己喜歡的話題時,是否考慮到這個話題對方也喜歡?他心裏正在想著什麼?他急切渴望什麼?這就像釣魚,明明水裏的魚是喜歡吃蚯蚓的,能因為我們一貫采用麵食魚餌就偏偏不用蚯蚓嗎?
先了解對方,投其所好,表麵看來這似乎有點庸俗,有點功利味道,但我們既然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隻不過是想使交往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你忽然發現自己上初中的兒子竟偷偷吸煙,恐怕無論你怎樣進行正麵教育,也不會奏效,但可能一句話,便讓他改過--你再吸煙就無法成為足球運動員了!為什麼呢?因為踢足球是他夢寐以求的事,你投他這個“好”,好比對簧的鑰匙,一下子就把他的鎖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