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撥:
1當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麵出現時,運用幽默可以將事態向好的方向轉化。
2當尷尬的局麵意外地出現時,運用幽默虛晃一槍,可以變被動為主動。
輕鬆化解困境,說話也能如此圓滿
退一步,前方可能不隻海闊天空
古人曾說:“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由此可見,隱忍和退讓能讓自己受益。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願意忍,不樂意讓,因為在他們看來,“忍”和“讓”是怯懦、無能的表現。因此,遇事非得爭個高低、曲直,一副不爭“贏”不撒手的架勢。殊不知,正是由於不知退一步,因此常把小事鬧大,直到收不了場後,才後悔,可此時一切都已晚了。朋友之間的吵架也是如此,起因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對方隻是有些小過錯,可另一方得理不讓人,不依不饒,由此,一對好朋友就可能變成仇人了。
案例分享:
有兩個女孩,她們以前是好朋友,又是老鄉,兩人一起來到城裏打工。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兩個人的關係非常牢靠,不可能有什麼事情將她們分開。有一天,不知為了什麼事,她們兩人之間發生了矛盾。原來還是親如手足的兩個人,很快就吵得不可開交。後來在同事們的勸解下,才暫時熄火了。但是事後,兩個人不僅沒有和好,而且相互之間還結下了仇怨。又有一次她們兩人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起來,並大打出手,最後兩敗俱傷。由於兩人的關係惡化,嚴重地影響了工廠的安定團結。廠領導經過研究決定,開除這兩個女孩。原本來城裏尋夢的淳樸女孩,就這樣不得不從夢裏驚醒。
經驗總結:
這件事值得我們深思:如果當時她們兩人之間,有一個人能少說一句話,退一步,事情就不會那麼嚴重。人生苦短,何必斤斤計較。古訓雲:忍得一時之氣,換得百日無憂。聰明的人,會麵對別人無聊的攻擊,一笑而過,避不接招;衝動的人,會對這一古訓產生質疑:退讓,豈不是讓人笑話?退讓,不成了縮頭烏龜了嗎?其實,應客觀冷靜地應對問題。退讓,是一種值得稱道的品格。
退讓不但是低調做人的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退讓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退讓是一種幸福,生活中多一份退讓,生命就會多一份幸福的空間,生活就會多一份溫暖的陽光。退讓鑄就了生命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要生活、工作,都要接觸社會與家庭。在繁瑣的工作生活當中,我們彼此間難免會發生矛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與差錯。這時,如果都爭來爭去,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就很容易引發家庭矛盾或同事間的爭鬥,使彼此間的關係變得不和諧。此時如果不能原諒自己或他人所出現的失誤與差錯,不能寬以待人,那麼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壓力甚至影響今後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學會退讓。
然而,人生來都是“自私”的,這是人的本性,誰也無法逃脫,但“仁者”的自私,時常抱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夠通過幫助別人來獲得自己想要得到的,這樣的“自私”是一種高尚的“自私”。
自私的人,往往是缺少包容甚至是沒有任何包容之心的人,他們為了一己之私利,不停地損傷別人、坑害別人,最後的結果往往被損傷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最終隻能自食其果。人與人的交往就像纏繞在一起的絲線一樣,你要想解開這些絲線,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為你越用力去拉,絲線必定會纏繞得越緊。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中,很多人就是以這種“用力拉”的辦法在解決問題,結果關係纏繞糾結,常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隻知道“得理不饒人”,卻不曉得“得饒人處且饒人”、“順風扯篷、見好就收”的人,最終隻能是自己被糾結所纏繞。
其實,是非對錯並沒有快樂來得重要。快樂的秘訣就是學會退讓,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讓對方做“對”的人,但這並不代表你就“錯”了。因為,當一切都好轉後,你會發現你將獲得平安,也會感到讓別人“對”的喜悅。由此,你也做“對”了。
專家點撥:
1一味地比權量力,好勇鬥狠,最後隻能導致兩敗俱傷。如果明智地做出讓步,有時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