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得這一成果削弱了本該具有的影響力,也許是最大的遺憾。
知識解碼
華人獲得的諾貝爾科技獎
諾貝爾獎設立百多年來,已成為一個國家科學與技術發展的象征和民族具備知識創新能力的標誌,也成為人類精神和學識的最高境界。
在當今世界,獲獎的科學家已達500多位,有獲獎人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30個,其中獲科技獎的華裔有8名。
獲得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有6名,還有2人獲得化學獎。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因發現“吉普賽”粒子,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美籍華人,因交叉分子束實驗裝置,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因利用激光冷卻氣體,使冷卻的原子陷在原子捕捉器內的方法獲得技術上的突破,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因發現電子在強磁場、超低溫條件下相互作用,能形成具有某種特異性質的量子流體,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因研究綠色熒光蛋白,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擁有美國、英國國藉並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因光纖通信方麵的研究,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