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積善乃取前人果 攬識才了舊人愁(2 / 3)

婆婆嗬嗬直樂,道:“乖孩子,婆婆在此是守了祖先的善業,我家也是隨先祖遷移至此,先祖是修道之人,百年前在那寺廟處作個庵觀,便是於環北庵,隻可惜我祖父一心修真再沒回轉,庵觀無人照料,也破敗了,如今我家子嗣都在山下謀生,我父不願舍棄這份祖先善業,便將此處送與一位德道高僧做了廟宇,以求善行增長。現在腿腳不便,隻求偶爾供齋給廟裏,也受不得上下路途遙遠,便在附近居住。”

出雲聽了便是一驚道:“婆婆本家可是姓周,那位先祖便是器寶道人。”

那婆婆聽得出雲小小年紀居然能知道先祖道號,不由得大喜道:“你倒是個鬼精靈,我家先祖道號幾十年沒聽人提起,你卻知道哦。”

出雲恍然原來真是那周傅後人,便停下,假意在草叢裏搜索,忽然大喜道:“婆婆,這裏居然有枚野山棗子,行走也口渴了,您快吃了它吧。”說著在手掌攤出一隻果實。

婆婆上了年紀,眼神不大靈光,隻是道:“你自己吃吧,婆婆不甚口渴。”

出雲哪裏肯依,隻是纏著婆婆整粒吞入口中。

那婆婆隻覺味道怪異,幹澀無比,但是見出雲如此乖巧,又不忍吐出,隻得咽到肚裏。頓時覺得腹內一股熱氣散發到全身,手腳皆有氣力,精神過倍。她回頭要尋出雲,卻見一人一獸已然不見,隻聽遠處簫聲陣陣,漸行漸遠。

這婆婆回去百日,便換肌生膚,白發變黑,皺紋盡卸,如同十八九歲的少女一般不二,家中人皆稱奇,隻道是家中行善積德,遇到山中仙人眷顧。

那出雲輕抿竹簫,在山間行走。

眼前一花,卻多個人站在麵前,隻見這人,淨頂受戒度,麻黃染僧裝,眉滴芙蓉漏,抿目鬆柏榧。未語風瑟凝,挪身鍾磬呤。

出雲連忙行禮,口稱大師。

那僧人端視片刻,輕語道:“貧僧在寺中聽得小友簫聲悲切如訴,便尋出來想要開解一番,沒想小友卻是如此年紀,如此悲憫不知為何。”

出雲哀道:“大師高德,小子出雲,左近有個長輩故去,心念其善,悲不自抑。”

那僧人道:“苦海浮沉有終,未嚐不是好事。小友也不必如此傷悲,我便在前麵撥雲寺,卻不知附近有什麼山野人家,有亡故之人。”

出雲拜道:“這位長輩是位隱修,多年未出是以大師不知,他被人所累苦挨時日,今日方得羽化。”

那僧人聽到如此,眉目卻是一皺,臉色微變,他自知有異,連忙轉身,輕語道:“靜心出塵想來也福澤,不知小友所說之人可是姓周?”

出雲一怔,心道:“這位高僧怕也是個長修高德之士。”便道:“大師所言不錯,這位長輩便是道號器寶的周道長。”

那僧人一震,道:“我久在山穀修行,也聽過他的盛名,現下主持的寺院也是他後人所贈,卻不知這位道長一直在附近隱修。”那僧人一頓,道:“不知他道體如何安置了,既然貧僧也頗受眷顧,著幾個門內弟子尋去好生處置,也免得安休之地遭人踐踏。”

出雲低頭,道:“周道長生前受人迫害,以致羽化,軀體收作一支蔬果,蒙道長乞憐贈與小子。”

那僧轉身忙問:“那果何在?”

出雲見他猛轉身形,嚇得一驚,又見那僧人一副慈悲之狀,便道:“本來我意欲收藏,日後在觀中供奉。卻遇到道長後人,也是一般慈悲心懷,便請那位後人食補了那蔬果,想來那位婆婆日後可得返老之體,也算是道長陰澤後代,抵報了周氏宗族慈悲心腸。”

那僧人臉色頓時轉苦,眉目皆擰,閉唇鼓腮,半晌不發一語。

出雲暗道:“這高僧怎麼這副神情?”

那僧人慢慢轉身,雙手合十道:“小友,你很好…”言未絕,卻被一人喊喝打斷。

隻見一人踏風雷激射而至,口中大喝:“出雲你這臭小子,知道三十日之期將至,不快點尋去洞中,還有心四處遊玩,若耽誤了在我那的修行,害我輸了較量,我便要你後悔走在世上。”

出雲大驚,忙回頭,一臉苦裝施禮道:“齊真人,雲兒本來此尋個人,這便要回轉了。請真人海涵。”

那人正是齊本守,他算了時日已至,卻不見出雲前來,頓時怒了,去那衝虛觀索人,哪知觀裏竟是四下尋找不見,那齊本守破口大罵,言說衝虛的雜毛徒子徒孫,不知信諾,要拆了這賊觀,門上人回稟,見過一隻白獸朝山間幽穀騰去,齊本守這才尋過來。

齊本守收了法術,落在出雲身邊,便是一個爆栗磕在出雲頭上,罵道:“你不用心修行,尋什麼人。”看見旁邊站個僧人,便以為這便是出雲要找之人,冷哼一聲:“況且在這周圍,也未見什麼人呀。”瞥眼看到那獸又是一喜:“這東西果是個寶貝疙瘩,居然懂得和氣不散的道理,常固法相。”

那僧人見來了個道人,遁走風雷,看來是個修行之人,雖不快他舉止粗魯也強忍耐,擠出笑容打擊手道:“阿彌陀佛,貧僧撥雲寺住持慧覺擊手了。”

出雲捂住痛處,也忙道:“仙長勿怒,事情已經辦完,本要就回轉觀中。”

齊本守也不理會那僧人,罵道:“臭小子,還要回觀,你本來就遲來一日,還要回去,這兩日沒有進境如何得了…”伸手便抓住出雲手臂,暗道:“怪呀,我苦思一個月都想不到讓這小子服氣培元之法,想來葛洪靈雖然有些本事,但也不能讓令出雲修行增長如此之快,怎麼他在衝虛觀這月,生出後天一點真元,當真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