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殘軀怒意尚需撫 斷體洞簫亦要憐(2 / 3)

出雲轉臉見是方浩然已走到近前,他見來了依靠,心下煩憂又起,泣道:“方先生不知此簫係著諸多情誼,今次毀在雲兒手中,怕是無論如何也難贖其罪,吹奏過此簫的人救了出雲的命多次,便是要用命換他完好,也是應該。”

方浩然苦笑,道:“此物也不是什麼法寶,古是古了點,損傷了也不必如此,不過你如此重情,倒也不是壞事。”

出雲被綁在床上不得動彈,隻是看那碎簫。

方浩然無奈,安慰道:“雲兒也不必太過急躁,世間萬事皆有解法,碎簫難圓也未必不能修複,待你好些,我指點你尋個人去,或許有的解。”

出雲聽聞哪肯安心,便求方浩然當即講出。

方浩然無奈,就道:“好吧,你這孩子性子也太急了,此人以前倒是我一個舊相識,隻是我與他不甚親近,這人喚作‘周傅’,他昔年方士之身,也曾是黃帝穀方士府有號的人物,不知怎麼又拜在黃道我一位師叔的門下,道號‘器寶道人’。”

出雲道:“黃道?先前抓了我的便是那黃道中人,先前在南懷的王石倒是個好人,隻是聽說不在了,原來先生也是黃道中人。”

方浩然苦笑,續道:“那周傅倒是有幾分能耐,特別是在煉器上造詣更加,煉器本是個後天勤勉的活計,他卻能煉到幾件器物出了靈識和神通,怕與他在方士府多年有不少關聯,那時他所煉器物,在整個羅浮山都是稀罕之物,以致來求器之人不斷,他那師傅怕影響他修行,便給了他一處洞天,更在山下營造八寶樓。”

出雲恍然,道:“那八寶樓原來有這般來曆。”

方浩然道:“後來黃道門內也專有人從他作學,他便不再放出什麼靈器了。如今的八寶樓怕是沒有昔年之境了。若是他還在人世,在這羅浮山也隻他懂得修這法寶古物。”

出雲急忙問:“這位器寶道人在什麼洞天。”

方浩然轉頭思索片刻道:“羅浮山本是羅山與浮山合成,在羅山北麵、浮山南麵的深山幽穀之中,有處洞中的佳境曰‘酥醪洞’,後倚青山,前臨荷沼、旁有兩山,左台右亭十壯觀。旁邊便是‘於環北庵’的所在。”

方浩然轉頭看出雲低頭不語,隻是用心思索,輕輕一笑也不說什麼便即走出。

出雲在床上見四周已是無人在側,便掙脫了綁縛,出雲好歹綁縛了肩膀,不置疼痛難忍,便包裹了那碎簫溜出觀來,那石杵也跟在後麵。

出雲跟著王浩然所訴去尋哪有幽穀,果見遠處兩座高山中間,有翠穀一處,穀內坐落個廟宇,便奔過去。

行到跟前,卻見這廟宇是紅牆黃瓦,卻是座佛寺,出雲一愣,轉到山門果見匾額高懸,上書‘撥雲古刹’暗道:“此處倒是來對地方,這古刹名作撥雲,難道讓我一傍閃開的意思。不對,此處名喚撥雲,是說撥開雲霧而出,正是幸我之意。哈哈。”

正胡思亂想,一個古稀老婦背了籮筐山果在旁邊經過,那老婦人羅裙不彩,花鬢簡梳,一看便知是個山中人家。

那老婦人倒是好心,見出雲獨立在此,便上前親近,還取筐中山果與出雲解渴。

出雲扶了老婦坐定,接過幾個山果邊吃,問道:“婆婆可知,這附近有座‘於環北庵’在?”

那老婦慈祥,緩笑道:“你還真是問對人,上麵那座廟宇便是,隻是多年前便荒廢,現在換了僧人主持。”

出雲恍然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找不到,不知婆婆背著這些許山果,可是去寺中與那些僧人換些柴米。”

那老婦道:“自然不能如此不敬,我雖山中獨居,子嗣也常來看望,雖然清苦倒也吃喝不愁,每日摘些山果自用,剩下的便去供奉了寺中僧人為齋。”

出雲道:“婆婆倒是善人。為何不在山下人多處為生?”

老婦道:“目不能刺繡,手不能耕犁,在家中閑坐膩煩的緊,不如在這山中吃齋念佛,供奉神佛。”

出雲道:“婆婆心好,必得神佛所眷,長命百歲。”

那老婦笑得開心,又拿山果與出雲,出雲吃了不少便要起行,見老婦背簍蹣跚,便扶了老婦慢慢去寺中,直到門口才告辭。

出雲轉到寺後好遠,果見一處洞天,被藤條枝葉掩得嚴實似是許久沒人來過,出雲連忙撥開藤蔓,洞口兩邊二行篆字“奧區棲靈異,福地釀酥醪”,出雲心中亦喜亦憂,喜得是此處正是酥醪洞,憂的是見這些雜草看來是無人在此打理。

那石杵倒似是個好事之徒,不等出雲,先滾了進去。

出雲見它獨自進去,也趕了上前,洞中甚是黑暗,出雲漸漸不能視物,緊行幾步上前跟著石杵滾動之聲,不住向前行去。

行到一出水潭,卻見一束日光透過側壁石洞,照到水麵,那潭水似乳,果應了門口的詩詞。

出雲在潭水周圍遊走,四處卻不見再有入口,正躊躇,那石杵自行滾入潭中,出雲大驚,連忙脫去衣衫,跳入水中尋找,水底昏暗他支持不住浮了上來,卻在另一處洞穴冒出頭來,出雲環視,見這裏有不少器物,丹鼎,書箱,石桌,石床,一樣不少,石床上居然長出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