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道冷嘲熱諷的說道:“瞧不起你,又如何?一個失去了忠心的人,連自己的嶽父都敢殺的人,我怎麼能夠相信他會忠心的侍奉天子呢?一個連自己上官都敢殺的人,我又怎麼放心讓你做我的下屬呢?”
王君廓麵露羞惱,卻無計可施,隻能無奈的接受被逐漸邊緣化的現實。
之後,每日李玄道不但無視王君廓的存在,而且還天天敲打於他。王君廓忌憚於李玄道手中軍隊,每日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打也打不過,呆也呆不住,王君廓選擇了逃跑,逃離大唐,逃到突厥去。
可是他剛剛齊州城,便被李玄道抓住。之後,被李玄道以裏通突厥,形同賣國的罪名斬首示眾。首級被送往帝都長安。
乾元殿,看著王君廓的首級,大唐皇帝李世民麵色鐵青,他冷冷的說道:“禮部尚書崔幹,你能給朕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嗎?你,你告訴朕,你是怎麼讓李玄道殺死王君廓的嗎?”
崔幹緩緩的站出來,朗聲回答道:“陛下,不錯,是我讓李玄道整死王君廓的。可是王君廓他該殺。漢魏之時,車騎將軍董承欲謀害魏王曹操,其管家與董承小妾有私情,檢舉董承,致使董承陰謀未成,董承全家也盡被斬首。事後,魏王沒有獎賞管家,而是當眾曆數其不忠不義的罪過,將其斬殺。微臣以為非是魏王刻薄寡思,無情無義,實在是為了維護人倫大道,杜絕以下犯上,以仆殺主的事情發生啊。先賢曾言:禮義廉恥,這是支撐一個國家的四根柱子。臣為大唐禮部尚書,掌大唐禮儀,維護這個國家的道德,懲惡揚善,這就是臣的職責。我大唐剛經曆戰亂,為了利益,為了生存,禮儀盡失,道德淪喪,世風日下,臣以為重建禮儀之邦,乃是我大唐最刻不容緩的事情。而像王君廓這樣,殺害舊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小人,我大唐必須下重手,予以嚴懲,以儆效尤,讓天下所有的老百姓們都看看,我大唐朝廷對待殺害舊主的小人的態度,不是加官進爵,讓其逍遙自在,肆意妄為,而是嚴刑峻法,就地斬首,讓他家破人亡,悔不當初。”
大唐皇帝李世民麵露沉吟,他知道崔幹說的是對的,但是滿朝文武百官,因為種種原因,殺害舊主,投奔自己的人並不少,一旦褒揚了崔幹,那會寒了這些人的心的,搞得這些人都人人自危的,更何況正是有了這些小人,才能將自己的心腹大患一一除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小人,才讓自己高枕無憂,對天下事了如指掌。
崔幹看李世民麵帶猶豫,便繼續說道:“陛下,臣覺得陛下不能以小利而廢大義。王君廓是除掉了海陵王元吉的心腹廬江王、齊州大都督李瑗,為陛下解除了一個心腹大患,但是陛下一旦對王君廓這種小人不做嚴懲,天下人必爭相效仿,所有官員都會人人自危。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國無凝聚之力,民無效忠之心,如此,我大唐危矣。”
李世民麵露沉思,久久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