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大都督府,海陵王元吉的心腹,齊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yuan)正在書房,書寫奏折,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表示臣服。
書房的大門,突然被人一腳踹開。
李瑗打量著來人,來人乃是自己的心腹、齊州軍護軍將軍王君廓(kuo)。
王君廓本為盜賊,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他聚眾為盜,四處劫掠。投靠瓦崗山,以勇力聞名天下,有“賽關公”之稱,李密待其不厚,不久他又歸附大唐,成為廬江王李瑗的侍衛。李瑗一路提拔,將其引為心腹,升為了齊州軍護軍將軍,掌齊州軍事,並將女兒下嫁於他,以攏其心。王君廓也嚐對人言:“我王君廓有今日之輝煌,皆因廬江王。廬江王對我有知遇之恩,更是我的嶽父、上官,我必誓死效忠於他。”
李瑗對王君廓十分信任,便又把頭低了下去,繼續書寫著自己的奏疏,慢條斯理的對王君廓說道:“廓兒,有事嗎?”
王君廓冷冷的說道:“幽州的李藝敗了,我想借你的頭一用,以求富貴,希望大人應允。”
李瑗頓時一驚,手中的筆,不受控製的掉在了地上,愣在了當場。良久後,他破口大罵道:“王君廓,你這個小人,賣我求榮。我待你不薄啊,你今日殺我,日後會有報應的。”
王君廓恍若未聞,走到李瑗近前,一刀將李瑗的頭顱砍下。李瑗至死,雙目圓睜,飽含怨怒。
數日後,李瑗的首級被送到了帝都長安,大唐皇帝李世民同意了王君廓自領齊州軍護軍的請求,繼續掌管齊州軍事。
禮部尚書崔幹舉薦山東豪族、房玄齡的侄子李玄道為齊州刺史,掌齊州軍政,大唐皇帝李世民準奏。
第二日清晨,李玄道到禮部尚書崔幹的府邸向崔幹辭行。
崔幹端坐於大廳主位之上,對向自己行禮完畢,站在原地,聆聽自己囑咐的李玄道說道:“此去齊州,我要拜托你一件事。”
李玄道躬身說道:“大人請說。”
崔幹緩緩的說道:“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幫我殺一個人。”
李玄道頓時一驚,問道:“殺誰?”
崔幹一字一頓的說道:“齊州軍護軍王君廓。”
李玄道麵帶沉吟道:“為何殺他?他可掌管著齊州軍事,殺他恐不容易。”
崔幹回答道:“殺了他就行,有什麼事,我自擔著。我已經和兵部盧尚書商量過了,給你五千精兵,護送你上任。你隻要殺了王君廓就可以了。”
李玄道略一沉吟,便躬身說道:“謹遵大人之令。”
十數日後,李玄道到達了齊州,召見了齊州大小官員,但是單單沒有召見王君廓。之後,所有會議,李玄道都不通知王君廓,仿佛齊州並沒有王君廓這個人似的。
齊州所有的官員都看的出新任的刺史大人不待見王君廓。
王君廓眼見著自己逐漸被齊州的官場邊緣化,便主動找到李玄道問道:“刺史何故小瞧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