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監門衛大將軍楊岌突然走出朝班,對著大唐皇帝李世民躬身一禮道:“臣附議禮部尚書崔大人所請。”
李世民略顯詫異的看著楊岌道:“你?你可知道你也是砍殺了你自己的親哥哥楊和,誅殺了舊主李藝,按照崔幹所說,你也是壞了人倫,道德敗壞之輩啊。如若朕應允禮部尚書崔幹之所請,你也是要受到道德譴責,萬夫所指的啊。”
楊岌雙目含淚的說道:“雖然臣砍殺了自己的親哥哥,但是那是情勢所逼,李藝所迫。當時,是臣的哥哥求著臣殺了他的,如此方能保全臣,發動兵變。李藝雖然暴虐,可是臣和哥哥畢竟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將領。臣的所有行動都是問心無愧的,但是道德麵前,臣還是錯了,臣殺了臣的親哥哥,還殺害了舊主。既然錯了,臣接受道德的譴責,萬夫所指,那也是應該的。臣不想掩飾,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讓天下人觀之,評之。是非曲直,臣相信整個天下會給臣一個公正的評價。道德是維護這個國家的根基,一個政策有好的一麵也會有壞的一麵,但是隻要這個政策對絕大多數的人有利,它就是個好的政策。正如崔大人所說,陛下不能因小利而廢大義,臣所做但求問心無愧,即使道德判定臣有罪,臣也認了。可是臣不能允許,也絕對不會允許,為了顧及臣等這些殺害親人、舊主的顏麵,而讓道德失去作用,讓王君廓這樣賣主求榮,背信棄義的小人逍遙法外。”
崔幹對著楊岌躬身一禮道:“楊將軍大義。我所針對的並不是像楊將軍這樣的人。楊將軍雖然殺害了自己的哥哥,自己的舊主,但是楊將軍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責之中,我想如果當時可以,楊將軍肯定是願意替自己的哥哥去死的。而王君廓則不一樣,他殺害了自己的嶽父、舊主,絲毫不以為恥,反以為是自己升官加爵的重要手段,這樣的小人,我大唐怎麼能夠容之?”
聽完崔幹的話,李世民麵色一紅,都說天子是整個天下的表率,可是自己的行為,殺兄,囚父,屠侄也起了很壞的帶頭作用,雖然那都是太上皇、建成、元吉他們逼的,但是道德上自己也要受到譴責的。幸好,自己和楊岌他們一樣啊,都活在深深的痛苦煎熬之中,沒有成為王君廓那樣的小人,不以為恥,反而私下裏竊喜不已。大唐朝堂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啊,他們都曾殺害過自己的親人,舊主,雖然他們都是和自己、楊岌一樣,被形勢所迫,但是畢竟起到了很壞的帶頭作用啊,那會引得百官、百姓們爭相效仿的。崔幹說的對啊,隻有利益,而沒有禮義廉恥,禮儀盡失,道德淪喪,世風日下,這才是大唐最大的危機啊,重建禮儀之邦,這才是我大唐最刻不容緩的事情。
想到這裏,李世民下令道:“擢升禮部,為六部之首,禮部尚書崔幹負責我大唐道德之建設,獎善懲惡。令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房玄齡以後擢升官員,必將其道德考察列為第一項,有不孝、不忠、不義、不仁的官員直接剔除,不得任用。令尚書右仆射、刑部尚書杜如晦,大理寺卿戴胄以後斷案,有忠孝仁義大德的犯人,可以量刑寬鬆,甚至直接赦免,對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等惡行的犯人,允許量刑從嚴、加倍,直至斬首,以儆效尤。”
之後,李世民站了起來,說道:“望眾卿與朕共同努力,共建我大唐道德體係,讓道德上,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行為的人,無處在我大唐安身,重現我禮儀之邦的大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