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會勸說
在研究工作、討論問題時,當與會者不同意你的意見時,主持者應以理服人,切實拿出令人信服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說服對方改變態度。要擺事實,講道理,運用大量可靠的事例、數據來說服人。要學會克製,避免同與會人員發生爭執,不要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更不要炫耀自己,應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不能衝動、發怒。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應擱置再議,不可盲目決策。
學會歸納和提煉。不同的意見並不一定都是錯的,讚同的意見也不一定都對。主持者應善於對各種意見進行比較、鑒別和綜合分析,正確集中大家的意見,並從諸多意見中,歸納、提煉出合理的正確的部分,從更高層次上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觀點。這樣,即使原來持不同意見的人,也會在心理上產生認同感,從而能夠接受你的意見。
把握好表態和發言的火候。主持者的表態、發言、插話等,是會議進程的調節器,也是影響會議成敗的重要因素。有經驗的主持者,一般不輕易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在多數人發言意見符合自己的意圖之後,或在少數人發言而意見與自己的意圖相悖時,才以平靜商討的語氣表明自己的態度或闡述自己的觀點。
3.學會插話
主持者要善於插話。精彩恰當的插話,不僅能活躍會議氣氛,引起與會者聽講的注意力,還能起到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作用。如果突兀生硬、無關痛癢、不合時宜的插話,則會畫蛇添足。插話是利用當時的語境,針對發言者表達的內容,在其表達過程中,插入適當的詞句,表示讚同、附和或反對,起補充、調節作用,達到調節會議氛圍,推進會議進程的目的。因此,插話一定要選好“插縫”,把握時機。有的領導在插話時不大注意選擇時機,隻是覺得自己有話想說,憋不住,不管該說不該說,得到機會就往外倒。這樣不但起不到補充作用,反而會損害正常的發言效果,使主講人不知所雲,聽眾也會產生逆反心理,覺得“你老是打斷別人的話,我們到底聽誰的呢?”給人一種不尊重人的感覺。所以,插話一定要選準機會,隻有到了不補充幾句不足以說明問題的時候再去插話。插話更要插到點子上,插話插不到點子上,就會引起聽眾的反感,認為你多此一舉。插話時首先要考慮好話題,所要插的話必須是會議精神的組成部分,是主講人沒有講夠、講全、講透的內容。插話一定要準確、精練。插話水平高低,是否精彩,不在於說話長短。話雖不多,但條理清晰、切中要害、一言九鼎,就會收到好的效果,不然便會適得其反。
5怎樣在會場上調動下屬情緒
作為領導,能否在會場上把下屬的情緒調動起來,在很大程度上也體現了他用人能力的高低。在會場上調動下屬的情緒是必須的,因為隻有一個有活力的會議才能真正做到思想溝通,才能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否則的話,很難彼此說出真心話,開會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尤其是某些定期會議,若缺乏熱烈情緒,會議隻能流於一種形式。
那麼如何在會議中提高下屬的情緒,提高會議效果呢?
1.要對下屬開誠布公,鼓勵其隨便說,說心裏話,反麵的意見更好,不要使發言流於形式。不要讓他們用條條框框,加以解釋來當作報告,也不要他們隻有報告成績,而不提到問題或意見。要鼓勵下屬不打草稿不做事前準備,心裏怎麼想就怎麼說。
2.要敢於批評下屬避重就輕,不敢正視問題的報告方式,盡可能給他們當麵指出來,比如說你聽到了“很順利”、“沒有問題”、“沒有值得報告的地方”等字眼時就應該給予當麵的指責。要搞清楚,他們是由於真沒發現問題,還是心裏有話不敢說。要敢於說一些刺激他們的話,如“發現不了問題,就說明對工作不負責,不努力”等之類,以此調動他們說心裏話。
如果聽到下屬有“這件事,我還要請教上司”之類的轉嫁責任的話,你就該當即向他問明白:
“那你的看法呢?”
“你認為這件事如何處理?”
以這樣的方式去鼓勵他們說,便會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同時也會調動下屬的會場情緒。
3.注意,每一次會議都要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才好,最好準備好時間,定下了會議的結束語再結束會議,千萬不要把這次會議的結論放在下次做,這樣實在太吊人胃口。如果一個會議結束了而沒有結論,那就等於半途而廢。你的下屬甚至因此而對於你做事情的能力產生疑問。
每一次會議,我們都應該立足現實,向前輩要經驗,向晚輩要意見。
總之,在會場上,把下屬的情緒調動起來,是至關重要的。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會議,必會大大加快你成功的步伐。
6會議講話的語言技巧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當眾講話了。有的人甚至感到,與麵對死亡的恐懼相比,他們更害怕在眾人麵前亮相。然而,如果你讓這種怯場心理控製著你的整個情緒,那你在一生中將一事無成。在通向成功的階梯上不斷攀援的人,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當眾演說和有效地主持會議。專家們在美國一所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那些具有主持生產業務會議能力的經營者是最具有競爭力的。
當你在會議上開始講話時,你是否受到歡迎,第一步將取決於觀眾對你的初步印象。即使以前他們見過你,也應該在每一次會議開始時給他們一個嶄新的印象。這個印象取決於很多因素,如:你是否作好充分準備,你的眼睛當時是否閃亮而活潑,你的聲音是否悅耳動聽,你對周圍的反應是否機智靈活以及你是否能簡明扼要地陳述自己的觀點。下列秘訣能有助於你建立一個受人歡迎的形象:
(1)果斷而自信地走向主席台——在會議演說前停頓片刻,用幾秒鍾審視一下會場的觀眾。當你這麼做的時候,台下的無數雙眼睛也會同時聚集到你的身上,他們也都在觀察著你。而且,在你即將開始演講的一刹那,他們將會對你的精神、熱情、知識、學識、聲音、目光接觸以及身體語言等各方麵作出評價,而最終綜合形成對你的初步印象。
(2)準時宣布會議開始——很多經理不能準時開會。他們常常會使用這樣的話語:“我想會議馬上就會開始!”其實,這種方法並不高明。事實上,你可以向觀眾微笑數秒種,表示你也在期待著早點兒把信息傳遞給他們。如果由你來指出演說後會有答疑時間,可以利用開會前的這段時間聲明,請觀眾在那時提問。
(3)出奇製勝的開場白——你一定想輕鬆愉快地讓會議開始,在會議開始的時候,你可以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以便於每個人都認識你,也可以讓與會者互相介紹,以便於他們能互相認識。有時,為了緩和會議的嚴肅氣氛,讓與會者輕鬆一下,你最好能有個簡潔、貼切而幽默的開場白。例如,如果你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外地參加會議,你可以把會場所在的城市的奇聞軼事作為你的開頭語。
如果眼前的會議與以前的會議內容有關,你可以簡要地概述下上次會議的結論。但是別忘記這次會議的重點,明確地說明這次會議所要討論的主題或要解決的問題。例如,你可以說,“今天我們要討論一項漲價計劃,還要討論如何把這個計劃通知給客戶。”、“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討論我們的擴建方案。”等。
一旦你指出此次會議的目的,就應該聲明你已安排了緊湊的會議事項。如果你並沒有分發寫有計劃和建議的會議事項,這時你可以進行這一工作。你還可以在會場中來回走走,聽聽與會者的意見。有些時候他們的這些意見有助於你改進不太理想的方麵。
(4)集中精力解決問題和提出行動計劃——當你告訴與會者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措施時,應使用合理的方法啟發他們思考正確的解決辦法以及應采取的行動。如,在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後向與會者做出解釋,向他們提供一些發表意見所必需的信息,舉出真憑實據使你的觀點有理有據等。
不時地變換說話的速度,保持適度的停頓。無論你準備多麼充分,都難以避免想不起自己所要強調的重點,或者一時想不起所要說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停頓片刻,但切記不要使用“嗯”、“啊”之類的語氣詞。不要忘了使你的講話充滿樂觀情緒,並且請詳細地闡述你的觀點或計劃——不要忘記闡明重點。
(5)讓觀眾具有參與意識——在準備會議時,為了使你的演說更加符合與會者的預期,你已經仔細調查了他們的情況。現在你站在他們麵前,不妨讓他們說說自己的觀點,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請你記住:一個成功的演說意味著讓聽眾也能參與到你所討論的問題中來。你與聽眾溝通的越少,你得到的支持也就越少,你對觀眾的了解就越少,於是你取得的成功也就越小。
讓觀眾知道,在解決問題或困難時,你歡迎他們提出任何意見。讓觀眾了解情況,與你共同商量解決辦法。你可以在講話中使用下列短語,以此來鼓勵與會者的參與意識。如“經過我們的共同體驗”、“分擔我們共同的憂慮”、“為了我們的共同利益”等。
(6)盡量增強講話的說服力——說服他人的能力也是進行艮好的語言交流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如何在會議中鹹為勝利者,你需要全力一試。下麵幾條訣竅可能大大有助於你:
把好的心情傳遞給觀眾,讓他們有足夠的理由挫在那兒聽你的演說。
使觀眾確信你的需要和興趣同他們很相似。
使他們認識到某個問題或計劃的重要性。
闡明你的目的和任務,不要給與會者“有事被隱瞞”的感覺。
盡量避免曲解事實,不要隱瞞關鍵信息。
7如何在會議上答疑
(1)如何提問
在講話中,你有時也許會向聽眾提些問題,為了迎合聽眾的心理,你提出的問題應當具有討論的餘地。不要提那些隻需用“是”或者“不是”來回答的問題,也不要在提問時顯露出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答案。比如,不要說:“上個月我們的銷售額不斷下降,我們知道消費者的購買力已大大不如以前,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呢?”當你這樣提問時,就會給觀眾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劃定了一個框框。所以,如果你這樣說會更好——“今天我們在這兒討論一下公司三個月以來的工作情況,不知道諸位是否注意到我們的經營趨勢沒有?”通過這種方法,你就會把會議的議題引向討論形成“這個趨勢”的原因上。這樣有助於參加會議的人提出自己的觀點,顯露其才華。
當你提問時,鼓勵他人隻回答你所提出的問題。如果你不能有效地約束他們的答案,總會有一些與會者利用你的問題大談其它的問題,他們也不管這個問題是否與會議有關。對你和與會的其它人來說,這無疑是浪費時間。當有人離題時,你可以說“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也許我們可以另外找個時間討論,我不認為它與我們正討論的問題有關。”
但是,如果他人反駁說:“但是我認為它恰是我們話題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然後又提出一些有力的事實來證實為什麼這個問題是恰當的。這時候,你就不能再盡量回避他的問題,一味地回避問題和聽眾會使的演說顯得軟弱無力。
解決這樣的問題的一個方法是用“以問答問”的老辦法。例如,你可以說:“不知你能否再進一步解釋一下,我不明白你想從這個問題得到什麼樣的答案?”
(2)如何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