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講話水平與領導形象(2 / 3)

(4)實事求是,言而有信。領導者講話,是代表一定組織、一定身份的,因此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講實話,辦實事,言而有信,行而有果。領導者不可拿講話當兒戲,說了不算,失信於民。古人雲“言而無信,何以為言”。如果領導者言行不一,不尊重聽眾,就會喪失威信。

講話有個技巧問題,但技巧必須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之上。因為缺乏實事求是,就是失去了離開沃土和水分的花朵,是要枯萎和凋謝的。所以領導者講話應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不說空話、大話、過頭話。二是克服隨意性,不輕率迎合部分人的無理要求,亂“許願”。輕易“許願”,一時能博得部分人的好感,但是辦不到更沒有好下場;三是少說多幹。關係到群眾利益的事情,最好多辦少說,先辦後說,或者隻辦不說,免得“雷聲大、雨點稀”或“幹打雷,不下雨”,引起群眾不滿。

4善用語言的技巧

在美國的一次民意調查中,總統小布什榮膺1948年以後最受美國人崇拜的男人稱號。美國人最崇拜的女性是第一夫人勞拉。總統夫婦魅力凸顯和“9·11”有著直接的關係。小布什讓美國人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危機”總統形象:勤奮、熱情、投入、冷靜、愛憎分明。他用一句話便讓美國人熱血沸騰起來:“我們要將奧薩馬·本·拉登繩之以法,哪怕用煙熏也要把他趕出山洞!”勞拉·布什一直維持著自己恬淡、甘居幕後的形象。但當小布什憤怒地高叫著對本·拉登“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時候,她開始堅定地站在丈夫身邊,緊緊握著他的手。她還頻頻出現在慈善募捐會上,和“9·11”死難者家屬一起默哀,宣揚、揭露塔利班對女性不人道的禁錮……她是這個國家憤怒浪潮中一個溫柔、理性的聲音。

1.展現語言的魅力

我們所知道的傑出領袖,絕大多數都懂得運用演說鼓舞聽眾。如果自己無法寫出激動人心的演講辭,可以請一流的行家代筆。詩人麥克利施、劇作家雪伍德,以及羅森門就曾為羅斯福總統代過筆。所以他的演說比曆任的每一位總統都來得精彩動人。還記得這句:“我們惟一必須畏懼的事,就是畏懼本身。”

有一些領袖很難能夠麵對群眾侃侃而談。即使有擬定好的稿子,不管稿子寫得多好,這些大老板都表現得一塌糊塗。事實上,隻要不畏艱苦認真學習,演講是可以訓練的。現代的競選活動都在電視上舉行,幾乎所有重要的候選人,都懂得聽演講專家來教導他們有關演講的藝術。

在領導方麵講過最睿智的話的是蒙哥馬利,他曾說:“領袖必須是深具感染力的樂觀主義者,麵臨困難時具有堅忍不拔的決心。甚至當他自己也不太確定事情會發生何種後果時,還能散發出十足的信心。”

2.具有說服力的做法

要預測一個人是否能成為傑出的領導人,是非常困難的事。雖然業務署的心理學家幾乎把這種預測變成一種科學研究,可是很少企業願意在這方麵多花心思。

現代領袖,接受心理學方麵的訓練要比接受電腦訓練更為重要。最近有一位大公司的負責人對我說:“我不再是董事長了,我根本就像個心理科的護士。”

的確,當今企業界的員工們所麵臨的壓力,是上一代的人想都想不到的。

現代的領袖不可避免地要扮演父親的角色。做個好父親,不但需善解人意、體貼入微、態度親切,並且充滿愛心。

拿破侖·希爾認為,真正迷人的個性必須具備以下幾要素:

(1)養成使自己對別人產生興趣的習慣。而且你要從他們身上找出美德,對他們加以讚揚。

(2)培養說話能力,使你說的話有分量,有說服力。你可以把這種能力同時應用在日常講話及公開演講上。

(3)為你自己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使它適合你的外在條件和你所從事的工作。

(4)發展出一種積極的品格。

(5)學習如何握手,使你能夠經由這種寒暄方式,表達出溫柔與熱忱。

(6)把其它人吸引到你身邊,但你首先要使自己“被吸引”到他們身邊。

(7)記住: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你惟一的限製就是你在你自己的頭腦中設立的那個限製。

在這7項因素中,第2和第4因素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能具有這些好的思想、感覺以及行動,便可以建立起一種積極的品格,然後學習以有力及富有說服性的方式來表達你自己,那麼,你將展示出迷人的個性。

“做個受歡迎的人”的好處並不在於這個習慣可能為你帶來金錢或物質上的收獲,而在於它能對養成這個習慣的人的品格產生美化的效果。

3.注意傾聽

在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當個好聽眾。所謂的溝通藝術,主要在於我們聆聽別人的能力,而這將和如何激勵對方有密切的關係。注意傾聽是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有效方式之一。許多人不能給人留下良好印象,就是因為他們不注意聽別人講話。心理觀察顯示,人們喜歡善聽者甚於善說者。要想成為一位成功者,學會傾聽是你必須先要學會的。

戴爾·卡耐基曾舉過一例:在一個宴會上,他坐在一位植物學家身旁,專注地聽著植物學家跟他談論各種有關植物的趣事,除了提出一個問題之外,幾乎沒有說什麼話,但分手時那位植物學家卻對別人說,卡耐基先生是一個最有意思的談話家。

人人都需要被傾聽和被了解。一個人以言語表達自我的時候,會希望聽他說話的人能有所回饋,也希望別人能了解他們。即使在這些說話的人連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也希望能獲得別人的了解,當一個心煩意亂的人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時就是如此。

不過如果同時有兩個以上的人想要被傾聽和了解,但是卻沒有一人願意這樣做,那麼爭吵或是避而不見幾乎就不可避免了。因此,溝通高手在嚐試讓人傾聽和了解之前,會把傾聽別人和了解別人列為第一目標。

懂得如何傾聽的人最有可能做對事情、取悅上司、贏得友誼,並且把握別人錯過的機會。

傾聽對傳奇人物約翰·洛克菲勒非常管用,有一次他說:“我們的政策一直都是:耐心地傾聽和開誠布公地討論,直到最後一點證據都攤在桌上才嚐試達成結論。”洛克菲勒以謹慎著稱,而且似乎經常很慢才做決定,他拒絕倉促下決定,他的座右銘是:“讓別人說吧。”

4.“軟語言”的應用

溝通時既要講真話,又要注意措辭和語調。聽者的情緒不但受其信息內容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真實度的影響。

並且,不同的表達方式,與不同的語調輕重、麵部表情及措辭用句都可以影響語言所傳達的效果。

美國前總統布什在1988年大選時,向美國人民發表他的政見時,斬釘截鐵地告訴美國選民:“讀我的唇語:不加稅。”老布什這種溝通方式及話語,打動了無數美國人的心,從而贏得了大選。選舉後,美國人民對老布什選舉的承諾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

5.考慮對方的利益與需求

如果領袖希望下屬能記住他所傳達的信息,就必須能做到換位思考,考慮對方的利益和要求,但不能脫離現實。

應考慮到影響與對方溝通的一切環境因素,既要了解對方的背景、喜好及遇到的問題,又要顧及思考模式上的差異,以期在溝通時發出的信息能配合環境因素,溝通後應有必要的反饋,並為對方的反饋提供一些便利條件。

6.重視多種溝通方式

高達93%的溝通是非語言性的,其實55%是通過麵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傳遞的,38%通過語音、口吻,既然有那麼多的非語言性的溝通,我們就更應當理解如何去發揮這些溝通方式,更好地利用它們進行有效的溝通。

在非語言溝通中,溝通雙方信息的傳遞是十分明顯的,不需要言語就能夠通過服飾、姿勢、眼睛傳出的信息、空間及距離,或是任何其它非語言信號來溝通。

7.幽默的語言

幽默是一種很有用的平衡手段,它可以打破文化、級別等界限,作為組織的領袖人物,適時地對下屬講一些幽默的話,既可以把嚴肅、沉悶的工作環境搞得活潑而融洽,也可以帶給大家好心情,使人們更願意與你親近。最重要的是,你會保持一種歡樂的氣氛,並為下屬樹立了一個健康的榜樣。

經幽默營造了輕鬆的交流氛圍,溝通自然就會變得容易,而且自由而暢通了。

8.選擇有效的表達方式

一群人合作共事經常會出現以下兩種狀況:

(1)遇到問題→進行協調→協調不成→開始溝通→溝通不良→各自表達→考慮利害關係而各說各話

(2)先各自表達意見→整理各方意見→進行溝通→產生一致共識→進行工作協調→確認工作內容→開始工作

大家都知道路線二比路線一好得多,可惜實際工作中最後走的大多是路線一,主要原因總脫不了根源的問題就是“表達能力缺乏”;有些人不知該如何做出正確的表達,不是做出不成熟的表達,就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敢表達,一次次錯過最佳溝通機會,造成明明大家是從路線二的方式出發,在遇到問題之後,又走回路線一摩擦紛爭不斷的模式。

表達能力經過各方專家一致認定,確實是可以經由訓練而培養出來的,從“我敢表達”、“勇於表達”、“練習表達”、“正確表達”的步驟中,學到成熟而優異的表達技巧,進而學習與人溝通協調的進階能力;當然,任何的學習還是脫離不了經驗的累積,大家仍然必須持續在自己生活中多加以練習,以訓練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表達溝通與協調技巧。

任何的表達方式,在態度自然、心平氣和的情況下,最能夠充分表現出來,“觀眾或聽眾是不會注意表達者是否緊張的”,因為大家要知道的是內容,就像和外國人一般對話時,對方隻想聽懂我們在說什麼,而根本不管我們是否緊張的要死,或是句子說的多漂亮。沒有經過反複練習,絕對無法成為一名表達高手,加上表達內容經常會看對象、視情況而有所變化,當然很難在一朝一夕熟練,“持之以恒的多方學習與經驗累積”,也是學習表達與溝通的不二法門。

5領導說話時要注意的事項

領導說話時要注意以下的事項:

1.好的開場及收尾的方式

一個好的開場白,往往可以先收到如同磁鐵的效果,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當然也能為我們後續要表達的內容做一有力的引言,諸如此類的開場白,我們簡單分成八類:

(1)講古法:先說個寓言或老故事,再切入主題,這算是最正統的開題方式。

(2)幽默法:以周遭環境為題,帶以幽默的方式開場,西方人的最愛,可以讓表達氣氛放鬆,但表達者必須具有相當的功力(使用幽默法易犯的錯誤:預告、離題、歧視、過量)。

(3)驚人法:以事實、統計數字等創造一個令人吃驚的開始,又名“錘頭法”,此法非常容易收到吸引大家注意的效果,讓大家想再聽下去。

(4)近事法:也稱為“新聞法”,以最近熱門新聞時事為題,引申出整個要發表的內容。

(5)好奇法:也有人稱“反向法”,先說一個和題目相反的開場,引起大家的好奇心,然後再轉回要表達的內容,這類的用法必須有完善而強力的準備,以免轉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