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祥雲夢飛神州(1 / 3)

北京曆史地走進了奧運節拍,8月8日8時,奧運聖火完成了歡樂神州的傳遞,來到絢爛耀眼的鳥巢,點燃那夢想飛揚的火炬,燭照美麗的祥雲,讓世界而為之衝動。

應該說,這是我們中國人給予奧運的一個特殊貢獻。此時此刻,我們更加懷念顧拜旦這位現代奧林匹克之父,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於1896年,讓廢止了1503年的奧運會得以重新啟動。偉大的《奧林匹克憲章》,旗幟鮮明地把奧運精神定為“將身心和精神方麵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對此,沒有誰會提出不同意見來。

古老的中華民族,曆來重視“人文”和“人本”的思想。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所能看到的方塊字,無不浸透著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基本理想。為此,奧林匹克首次走進中國,我們基於對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的創造性繼承,對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本質的深刻體悟,向世人莊嚴承諾,要成功舉辦一屆人文奧運,旨在把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作為舉辦奧運會的根本目的和手段,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充分彰顯奧運對人的尊重和關懷,使人的身體素質和道德文化素質得以全麵提升。

以祥雲為主要設計元素的火炬,先從海外開始傳遞,最後進入國內,在我們的神州大地上繼續傳遞,所到之處,無不輝映著我們所大力倡導的人文奧運理想。

然而理想的實現,是要每一個人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落實的。

不要奢想誰都是奧運健兒,誰都能到奧運賽場上摘金奪銀,絕大多數人,都是各自平凡崗位上的工作者。作為東道主,我們必須秉承泱泱大國的雍容姿態,抱守謙謙君子的翩翩風度,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展現文化中國的形象,展現文化中國的風範。

奧運會這個功能多樣的展台,世界的目光,在此一時期,將全麵聚焦在這裏,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理想負責,讓北京奧運成為一個展示自身國際姿態和文化中國形象的現代載體,為中國融入世界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更為重要的是,奧運走進中國的時候,也正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周年歡慶之日,以奧運會為窗口,既可以展示新時期中國人民的嶄新風貌,也可以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話說回來,人文奧運的精神實質,還在於鍛煉人、教育人、熏陶人,以便求得人的自我完善。我們凝目祥雲火炬以及團結在祥雲火炬下的各國各族愛好體育運動和世界和諧的健兒們,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傳播奧林匹克精神,推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始終體現出其內涵深遠的文化追求,達到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精神和體魄的發展。

燦爛蓬勃的奧運心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在現代化的鳥巢點燃了。這是舉國上下普天同慶的大喜事。在此之際,我驀然想起申辦時喊得山響的一句口號:世界給我十六天,我還世界五千年。這是中國人發自心底的聲音,我們不會食言,說得到就一定做得到。

來自五大洲的運動健兒和新聞記者,想來都已經感覺到了,東方文明古國的中國,在自己古老的都城北京,還有協辦城市天津、沈陽、青島等,敞開了胸懷,張揚著笑臉,鼓動著手掌,為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加油鼓勁。別說是規模空前的開幕式以及此後進行的閉幕式和正在大範圍進行的藝術活動,就是北京奧運會的會徽,發給獲獎運動員的獎牌等等,無不滲透著中華文化的燦爛與多彩。

在文化不斷經濟化,經濟越來越包裹著文化色彩的今天,我們清醒地看到,文化對經濟乃至政治的影響力日益彰顯。中國人的目光,以其溫和的視線關注著世界,我們希望世界的目光,也能以溫和的視線關注中國。

這是我們燦爛蓬勃的一顆奧運心。非常願意高舉理想主義的色彩,塗染包容和諧的奧林匹克精神,熱情接納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以便實現自身與人類的充分融合,發揮其強大的文化力量。

可以毫不諱言,中國人對奧運會有著不同尋常的情結,其寬博的奧運精神也存在於中華文明的精髓之中。很久以來,中國就有通過符號傳遞祝福的傳統,福娃是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她代表中國人,向世界各國、各族人民傳達著友誼、和平、和諧的美好願望。

在奧運的賽場上,運動員奮力拚博,希望獲取勝利,但絕不是為了展示自己多麼厲害。有運動員這樣說過:“你我在賽場上是對手,在賽場下是朋友。”必須承認,這位運動員說得對,他是說給自己的,同時也是說給全體運動員的。大家在奧運會競技場上的輸贏,又有什麼要緊呢?展示才華,取長補短,我們有的是機會,給對方以真誠的祝福,手拉手,共同迎接新的挑戰。

我還聽人說:“奧運的真諦是奪取金牌。”這句話對嗎?對,但不完全對。無論是誰,僅隻懷著這樣一種念想來競賽,可能會獲得一時的喝彩,但絕對不會永遠受人尊敬。

燦爛蓬勃的奧運之心,是崇高的,是聖潔的,她讓我們深深地陶醉……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許多事將被人遺忘,唯有奧運,會依然明媚在人們的心頭。

2008北京奧運,中華民族的精神注定會更鮮活強勁!

2008北京奧運,崛起的中國注定會融入世界大同的潮流中去!

老謀子奉獻新驚喜

人頭馬昂然挺立,英雄雕象如夢似幻,伊瑞克提翁神廟六少女石柱翩然舞動,橄欖樹從水中莊嚴升起,幾千年前的雅典城邦赫然再現……四年前的雅典奧運會開幕式,在世人的心頭激起了怎樣大的波濤,我想所有關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人,都會義不容辭地擔著一份心了。那是一個標杆,一個隻能辦得更好,更能表現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標杆,但是所有人的擔心,最後都落在了張藝謀這個老陝肩上了。他能給世人一個驚喜嗎?

所有熱愛北京奧運會的人都在翹首以待,所有的期待都是壓力。千萬斤的壓力啊,就在2008年8月8日8時的國家體育館鳥巢揭開了蓋頭,五十分鍾的文藝表演,一分鍾就是百年,燦爛輝煌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在燈火絢麗的鳥巢,在總導演張藝謀的精心調度下,可以毫不謙虛、毫無愧色地說,他“老謀子”決然完成了一個世紀性的大創作,他讓國人驚喜了,他讓世界震撼了。

必須讚佩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場麵是博大恢宏的,想象是夢幻奇詭的,效果是莊嚴熱烈的,讓人一看,就很強烈地感到“老謀子”的創作團隊,所秉持的那種功夫不驚人而死不休的勁頭。泱泱中華,就該有這樣一場感天動地的﹑耀日映月的大演出。

此時此刻,我們浮想聯翩,為“老謀子”傾心中國百年奧運夢想的奉獻而感動。

他在我國1993年首次申辦奧運會失敗後,自覺擔起了宣傳中國人民熱情承辦奧運會的責任,組織創作班子,策劃拍攝了《新北京·新奧運》的申奧宣傳片,讓所有看過宣傳片的人,無不對中國的濃厚曆史和輝煌的現實而折服。正如2001年7月13日那天,中國成功取得2008年奧運會承辦權後,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上榮獲最佳影片大獎時,評委們評價的是,宣傳片精確地闡述了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切向往,向世界展示了北京舉辦一屆精彩奧運會的決心和承諾以及北京奧運會的精髓。

此後不久,張藝謀受北京奧組委的委托,又組隊拍攝《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宣傳片。這部宣傳片的主題非常鮮明,集中一切手段,都隻為宣傳中國元素鮮明的北京奧運會會徽。結果在又一屆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上,無可爭議地獲得了最高獎。據報道,意大利米蘭市中心的多莫大教堂廣場設置的彩色大屏幕,從每天早10時起到晚10時止,循環播放的都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可以說,那節奏明快絢麗的畫麵,徹頭徹尾地舞進了熱愛中國以及熱愛奧運者的國際友人心裏。

聽吧,北京奧運會的開場鑼鼓敲響了,巨大的聲響以光波的形式傳遞出中華民族走過的曆史足跡……突然,從曆史的足跡上騰躍起一群飛天的仙女,懸空牽扯出銀光璀璨的神聖五環,在古琴悠揚的旋律中,漸漸地隱遁而去,讓位給一軸中華藝術中最為絕妙的畫卷,任由幾位黑衣舞者,在燦若朗月般的白色畫軸上,潑墨寫意,摹寫出形意高古的青銅器和精巧細致的青花瓷,此外還有盛唐時的《簪花仕女圖》和大宋的《清明上河圖》,其中更有畫軸幻化而成的竹簡,由竹簡幻化而成的活字印刷,凸凸凹凹,極盡藝術地突出了中華文明的一個核心價值字符——和,和平、和諧、和為貴……唯有樸素誠摯的一個“和”字,才是北京奧運會想要奉獻世界的最為崇高的理想。

水墨的畫軸統率貫穿了開幕式的全過程,到了高潮的時候,以形寫神,形神盎然的傳統畫卷,驀然又轉變為色彩斑斕的現代生活圖景。在這個美麗的圖景中,正如劉歡和莎拉·布萊曼合唱的主題曲一樣,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永遠一家人。

是的,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來到了北京,我們走進了鳥巢,我們還都看見了新奇眩目的星光和平鴿,奮力地帶著我們共同的夢想,不懈地昂揚地飛著!

回眸一笑說遺憾

還是趙穎慧,還是杜麗,在四年前的雅典奧運會上,中國槍手雙姝,在槍聲大作的射擊場上,沉著應戰,雙雙闖進決賽,在最後十發子彈定輸贏的關鍵時刻,山東姑娘杜麗頂住了壓力,與俄羅斯姑娘金爾金娜展開了白熱化的搏鬥,最後一槍,金爾金娜還排在首位,高出杜麗0.4環。記得當時的央視現場解說員顫抖著聲音,為杜麗祈禱著。我在電視機前,握著兩隻拳頭,緊張得都握出了水。擊發,杜麗打出10.6環,而金爾金娜卻隻打了個9.7環,幾乎到手的金牌,瞬間落入杜麗囊中。

那一刻,杜麗回眸笑了,她為勝利而笑。

那一刻,金爾金娜也回眸笑了,她為遺憾而笑。

時過境遷,2008年北京奧運會聖火點燃的次日上午,趙穎慧和杜麗這對槍手雙姝,再次站在了奧運會射擊場上。也許是在本土作戰,心頭的壓力要大一些,預選賽,“三朝元老”趙穎慧就被淘汰了。這對進入決賽的杜麗,無疑又是一個壓力,她要獨自作戰,為中國代表團的首金衝刺了。

杜麗是有這個機會的。可是遺憾,她像上屆的金爾金娜一樣,功虧一簣,遺憾得連個名次也沒有拿上。眼淚在回眸的笑臉上掛著,我想,梨花帶雨一定是這個樣子了!

奧運競賽就是這樣,特別是射擊比賽,哪裏會有什麼常勝將軍。不說別人,隻說國家隊射擊教練王義夫,他六次走上奧運會賽場,金、銀牌都拿過,但讓人難以忘懷的是亞特蘭大奧運會,因為大腦供血不足和神經的極度緊張,打出最後一發子彈後即暈倒在靶台上,以0.1環的弱勢,痛失就要到手的金牌。看來,是人總要留下遺憾的。

這一次杜麗沒有打好,她很遺憾。這不要緊,我們還有很優秀的選手,會很快把她的遺憾彌補上來。可不,在下午的10米氣手槍決賽中,首登奧運射擊靶台的龐偉,不就一舉奪得了這個項目的金牌嗎?

包容失敗方獲大捷

曆史仿佛存入電腦裏的密碼,走過幾年還會壯麗地複製一次,這太叫人興奮了。

還是女子槍手杜麗,四年前雅典奧運會,是她在8月14日舉槍橫掃,為中國代表團取得了一塊金牌,今年的8月14日,在北京奧運會的射擊館裏,又是提槍連發,為中國代表團增添了一塊金牌。

我們在為杜麗歡呼的時候應該知道,兩次身佩金牌心情是大不相同的,雅典時她少年不知愁滋味,驀然一個回眸的淺笑,成了她生命中至為美麗的一個經典。時過境遷,在北京奧運會上,同為伊人的淺笑,卻經曆了刻骨銘心的淬煉,使她的淺笑帶著一層薄薄的淚光,讓人看著,更多了一些動人的力量。

這不奇怪,這是她經曆了一次失敗後所能做出的必然神態。4天前,萬眾矚目的北京奧運會第一金,在她的槍口上閃著高貴的金光,她是大有希望得到的,因為在四年前的雅典奧運會上,她就是在女子10米氣步槍的靶台上挑落金牌的,她有理由,更有實力取得這塊金牌。可是她失敗了。用她自己的話說,過去的四天,是她一生最為難熬的日子。

再次走上射擊場的靶台,她要為自己正名。但是頭一槍打了8.7環,她不動神色地調整著狀態,接下來一發比一發打得好,竟還打出了兩個10.8環!我在電視前看著她在射擊,心裏為她高興著,高興她戰勝了壓力,戰勝了失敗,戰勝了魔咒,曆史地成為中國射擊隊擁有兩枚奧運金牌的女槍手。

失敗在杜麗麵前成了動力,這是因為她的性格有種包容失敗的力量。這太可貴了,人之為人,一生中誰不經曆失敗?失敗了趴下去,隻會呻吟痛傷,抱怨悔恨,即是弱者的表現。失敗了把其作為一種收獲,包容起來,看成一塊基石,奮起攀登,這該是強者的作為。杜麗做到了,其他人呢?還做得到嗎?

在北京的奧運賽場上,失敗過的不隻是杜麗,還有楊維和張潔雯以及朱啟南、趙穎慧、武柳希、小華天等好些個人,他們能像杜麗一樣包容失敗嗎?我想他們都不缺少這樣的胸懷和能力,倒是我們社會大眾,似乎要差一些。

想想看,在我們的慣性行為中,總是習慣把勝利者捧得高高的,把失敗者拋得遠遠的,綿延數千年的一個觀念是:成者王侯敗者寇。壁壘森嚴地為“勝”和“敗”劃出了一個涇渭分明的界線。

鬥轉星移,滄海桑田,我們還能固守著那樣一個觀念不放嗎?是時候了,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像失敗者自己包容自己一樣,也來包容失敗,給他們送上鼓勵,給他們獻上感激……這才是我們應該保有的一種情態,30年改革開放,我們的政治日益民主,經濟日益繁榮,文化日益多元,我們是該有這樣一個驚心動魄的進步了!

這是我們迫切期待的,正如朝陽的燦爛又常與夕陽同輝,參天的鬆柏又常與鋪地的花草共生,勝利的笑顏又與失意的淚水為什麼不能相映?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包容失敗就一定會迎來花繁葉茂的春天。

那對淚汪汪的毛眼眼

上河裏鴨子下河裏鵝,一對對毛眼眼照哥哥……陝北民歌疊語聯翩的演唱,總是特別地動人心弦。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雖然聽不到陝北民歌的演唱,但卻從運動員的表情語言裏,隨時隨地都能體會到陝北民歌的獨特神韻。

已為人妻的張寧,能夠打進奧運會已屬不易,決賽中又力拚羽壇“小龍女”謝杏芳,成功衛冕女單冠軍,就更是大不易了。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她那雙淚汪汪的毛眼眼,是怎樣的動人心魄了。從1/4決賽開始,每一場大賽謝幕,我們看到的都是張寧的眼淚。我擔心她的眼淚,以為是她孱弱的內心告白。其實不然,那橫流的眼淚,恰是她勇敢麵對﹑堅持奮戰的宣泄。譬如1/4比賽勝了海外兵團的皮紅豔,張寧流淚了,這一次她是為突圍而哭;半決賽她勝了印尼黑馬尤莉安蒂,張寧流淚了,這一次她是為晉級而哭;決賽勝了隊友謝杏芳,張寧又流淚了,這一次她是……我不敢亂想,但又不能不想,她絕對不隻是為了衛冕而哭。那對讓人心軟的毛眼眼裏,滑落而出的淚蛋蛋,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

我們應該知道,她為人妻已經四年,如果不是堅持在羽毛球館裏,她怕也已為人母了。

這是毋庸置疑的。和她同齡的柔道選手冼東妹,就早於她有了自己的女兒。還有單人皮劃艇運動員張秀雲在8月16號的競賽中,她三歲的女兒就在池岸上,和親友團的人在一起,舉著鼓勵的大牌子,為媽媽加油。

她們是一群可親可愛的媽媽。比賽時她們是剛強的,勇武的。從比賽場上下來,她們又都是溫柔的,親切的……仔細地看她們的眼睛,她們在電視上說起自己的孩子時,無一不是淚汪汪的……在她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別樣的母愛。

天底下有什麼能比得上母愛呢?在北京奧運會上,有個代表德國隊出戰體操的奧克薩娜·丘索維金娜,她和張寧、冼東妹、張秀雲一樣,都是33歲的“高齡”了。她5次征戰奧運會,無疑是一個奇跡。而支持她走下來的,隻有一個單純的信念:為了患白血病的兒子得到比較好的治療。

得知這個原由,我想誰都會對她肅然起敬,並為之禮讚的。

在披露丘索維金娜背後故事的網頁上,我還看到了日本柔道隊天後級人物穀亮子。她也多次參加奧運會,多次獲得金牌。在北京奧運會上,她遺憾地隻收獲了一枚銅牌。但她說了,她要好好地享受奧運,並好好地在北京看一看,她熱愛中國文化。可她突然接到了一個越洋電話,說是她的孩子發燒了,她便毅然放棄了個人的全部計劃,起程回國,守在了孩子的病床前。

舐犢之情呀!在哪裏都不會失去它聖潔的芬芳。這或許正是體育的本原之一。在全麵展現競技之美的同時,更要全麵展現人性之美。愛與親情,還有珍惜、感動、寬容、理解……隻有把這一切融合起來,還原成博大的母愛,個人的體育人生才會綻放出更為絢爛的光輝。

請記住奧運賽場上的“母親”吧,記住她們為自己獲得的榮譽,記住她們給予我們的感動。當然還要記住她們淚汪汪的毛眼眼,迷人的毛眼眼……如果可以,還請奧委會鑄造一枚母愛的金牌,掛在她們胸前。

是的,金牌是無價的,母愛更是無價。

奧運精神的新詮釋

“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是大家所希望的,也是大家所遵守的。如不然就沒有牙買加短跑名將博爾特破百米大賽的紀錄後,再破200米紀錄,以及我國選手陳豔青、劉春紅連續打破女子舉重紀錄……這是非常可貴的,但更可貴的還有參賽運動員間的那份尊重,讓人似乎更能體會到奧林匹克精神的美好。

在進行體操單項的那一天,我國選手陳一冰倒數第二位出場,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征服了現場的裁判和觀眾。就在大家以排山倒海般的呼喊為他喝彩叫好的時候,他卻頗具紳士風度地舉手示意,請大家保持安靜,因為後麵還有一位選手即將登場比賽。

看到這一情景的人,我想在他的腦海中所能浮現的隻能是這樣一個詞語——尊重。這太重要了。在高揚著人文奧運旗幟的的北京賽場上,是太需要陳一冰式的風度了。他尊重對方,不僅讓自己的成績顯得更有說服力,而且使體操競技的意義得以提升。

我們應該為陳一冰大聲叫好,同時還應為楊威而歡呼。我不敢肯定楊威受了陳一冰的啟發,但心有靈犀的是,他在賽後的記者采訪時,親吻著那枚剛出爐的銀牌,說他“心裏多少有些舍不得”但還是決定把這枚銀牌捐給地震災區,這是個太讓人感動的舉動了,他這一捐,使得奧運會的精神,得到了一次熠熠閃光的新詮釋。

楊威向地震災區捐獻銀牌,固然與他身為四川籍運動員有關,但更與奧林匹克運動有關。誠如他說:“當我看到了羅格決定,由國際奧委會向汶川地震災區捐獻400萬美元的報道時,自己感觸很深。我是參加奧運會的一名運動員,更是一名中國人。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用一個有意義的行動,為汶川地震的重建盡一份自己的力。”

在楊威慷慨捐獻奧運會獎牌的日子,距離汶川大地震差不多剛好百日時間,以當地風俗,有幸活下來的人,都要焚香化紙祭奠遇難親人。別的地方怎麼樣我不知道,我從網上看到,僅北川縣城一地,就在開禁的那一天,有3萬餘人走進廢墟,哀祭悲奠,繚繞的紙灰,彌漫了整個縣城。我想他們一定知道北京奧運會賽場,以楊威為代表的參加者都是心係災區的。在此之前,就還有中國羽毛球隊主教練李永波,捐出了“湯姆斯杯”三連冠的金牌,以及張寧、高崚等十多位隊員的簽名球拍、球衣等拍得的善款66.5萬元,用於在地震災區修建一所“春蕾小學”……這是非常長的紀錄,我在這裏無法一一列出,我隻有為這種博大的愛心而感動。

這是源於體育運動的愛,因為有愛,又使體育運動顯得更美。是的,我們在為楊威他們給祖國帶來榮譽而自豪,在為楊威他們在運動場上的拚搏而感動,那麼,我們更應該為楊威他們心係災區的愛心而叫好。

轟轟烈烈的北京奧運會已近尾聲,但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艱苦曆程卻還遠遠沒有到頭。獲獎的運動員不可回避地成了公眾人物,我們寄希望於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廣泛的社會愛心,一齊伸出手來,撫慰地震帶給汶川人民的傷痛。而這與奧林匹克所倡導的不屈不撓、挑戰極限的精神,不僅是一種契合,更是一種升華。

柔情催淚亦剛強

因為存留在心頭的那份特殊感情吧,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國女排的奧運比賽,心裏自然多了些擔心和害怕。小組比賽三贏兩輸,跌跌絆絆進了八強,碰上了風頭正勁的俄羅斯隊,卻突然爆發了超乎尋常的能量,3∶0幹淨利落地收拾了這隻攔路虎,昂首挺進半決賽。讓熱愛女排的人們長出了一口氣,心說這才是咱的女排姑娘,她們心態平和,敢打敢拚。但在8月21日的晚上,碰到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她們的狀態可謂如日中天,中國女排卻不畏強手,與其展開了殊死的拚搏,最終因為技不如人而敗北,但我們並不抱怨她們。她們盡力了,我看見,在她們鏖戰正酣的隊伍中,有一個身影是很突出的,她時而高高躍起扣球,時而魚躍撲地救球,臉上永遠是股剛毅的、不服輸的勁頭。她是誰呢?她就是女排老將周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