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周蘇紅舍命拚搏的身影,我不知為什麼,眼裏熱騰騰的,總想大哭一場。
周蘇紅搏殺在排球場上,她是會想起自己的夫君湯淼的。原為中國男排驍將的湯淼,曾經約定兩人同時站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這個約定是有條件的,在備戰的中國男、女排陣營中,他倆是鐵定的主力。然而一場意外,湯淼於去年受了傷,這個美好的約定,隻能由周蘇紅一人來實現了。
受傷的湯淼,不能參加奧運會,甚至還不能到現場為周蘇紅加油。這是痛苦的,非常痛苦。但這並不影響他倆的愛情,在奧運會的激烈比拚中,又得到了一次升華。我從媒體的報道中看到,周蘇紅出戰奧運前對湯淼說,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湯淼鼓勵周蘇紅,說我雖然不是為你而生,但我會為你而活。他倆的話傳到男、女排球隊,教練和隊友無不感動落淚。我們球迷呢?聽到這樣的話,能不心動嗎?我所以想哭,就在於此,心想活人就該有這樣的真感情。
無獨有偶,我在8月19日的晚上,看見奪得舉重項目最後一枚金牌的德國運動員施泰納,站在領獎台上的錚錚鐵漢,卻難禁淚流滿麵。他帶來了亡妻的一幅照片,當著天下觀眾的麵,深情地親吻著妻子的遺照,並把金牌及其榮譽全部獻給了愛妻。施泰納的愛妻蘇珊,與施泰納也有一個約定,就是雙雙參加北京奧運會,在賽場上為施泰納加油助威。可是一場車禍,奪去了蘇珊的生命,施泰納就隻有單身一人隨著德國代表團前來北京參賽。他說了,他雖孤身一人出戰舉重台,但他能感受到愛妻蘇珊的身影,是隨他一起來了,他能最終獲取金牌,也有愛妻蘇珊奉獻的一份力量。
輸了。贏了。在賽場之上是重要的,但在賽場之外,可能也是重要的,但絕不是最重要的。他們與戀人,與妻子或丈夫,還有家人的感情,是高於一切的。這是激烈拚搏後的一抹溫情,絲絲縷縷,綿綿纏纏,繾繾綣綣,卻是能夠感動天、感動地的。
我不能自禁終是哭了。
讓奧運驅散硝煙
續寫新銳傳奇的郭文珺,在10日進行的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中,愈戰愈勇,最終挑落金牌,延續了初上奧運競技場即奪冠的神奇。輝煌的頒獎台上,國歌奏響了,國旗升起了,我們在為郭文珺歡呼的時候,可否注意到銀牌獲得者帕德麗娜和銅牌獲得者妮諾·薩魯克瓦澤,她們一為俄羅斯選手,一為格魯吉亞選手,依然滿麵笑容,除了向獲得金牌的郭文珺表示誠摯的祝賀外,她們倆還越過郭文珺,幸福地相擁在一起,高舉起手中鮮花,向現場觀眾頻頻致意。
這是個意義特殊且感人肺腑的相擁。因為我們知道,就在帕德麗娜和妮諾·薩魯克瓦澤一起走上10米氣手槍靶台的前一天,她們的國家在南奧賽梯地區爆發了激烈的軍事衝突。據新華社轉引自法新社的消息,僅在9日以前,猛烈的炮火已經造成至少1500人死亡,超過30000名的難民湧入俄羅斯境內。
衝突的是是非非,也有新聞分析做了深入的探討,但這不是我在這篇文章中要說的,我想說的是,神聖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拒絕殘酷的戰爭。
這是奧林匹克運動創建之初就確立下的一項協定,而且受到了世界各國愛好奧林匹克運動者的普遍尊重。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人創辦了奧林匹亞競技會,以體育為舞台,播下了和平的種子。公元前884年,伊利斯王和斯巴達王率先簽訂了意義深遠的《神聖休戰條約》,明確規定奧林匹亞(古代奧運會誕生地)為神聖的無戰區。這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對和平與友誼的渴望。
1993年10月,在聯合國第48屆大會第36次全會上,與會代表一致通過了由國際奧委會倡議,奧委會全體成員國簽署了“奧林匹克休戰”提案。提案倡導在奧運會期間和奧運會前後各一周,各成員國放下武器,停止戰爭,讓全世界人民在和平的氣氛中歡度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節日。
去年10月,第62屆聯大一致通過了由中國提出、186個會員國聯署的《奧林匹克休戰決議》,號召聯合國成員國單獨或集體采取積極行動,在奧運會舉行期間實現休戰。
然而不幸在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日子還是發生了。在中亞的南奧塞梯地區,格魯吉亞軍隊與當地武裝力量之間爆發了嚴重衝突,隨後俄羅斯在南奧塞梯駐守的維和部隊緊急采取行動,並調集增援部隊,迅速開赴衝突現場。一場戰爭箭在弦上,讓國際奧委會新聞宣傳部部長吉賽·戴維斯,在北京不得不舉行新聞發布會,對不斷升級的南奧塞梯衝突表示遺憾。她強調,在世界上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衝突,都是我們這個世界不想看到的,這是與奧林匹克理想相悖離的,我們希望通過運動讓人們團結在一起。
俄羅斯的帕德麗娜和格魯吉亞妮諾·薩魯克瓦澤,以她們的實際行動,完美地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的高貴。她們在自己的內心可能都還憂慮著兩個國家的衝突,但她們在賽場上,卻給世界展示了可貴的友誼。
她們使人感動,感動神聖的奧運以愛和友誼驅散戰爭的硝煙。
跨越疆界的美麗
郎平統率的美國排球隊,在奧運賽場上和中國女排真刀真槍地打了一回,叮叮咚咚的擊球聲,每一個都擊打在球迷的心上,讓人難以平靜。在這裏,輸球和贏球已退到了其次,大家可能想的是,咱的“鐵榔頭”怎麼能在自己的國土上,對抗自己的球隊?
持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是聶衛平。有“棋聖”稱謂的聶衛平大概是太愛護中國女排的榮譽,因為他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在對日圍棋擂台賽上,數次刮起戰勝日本隊的“聶旋風”,與此同時,中國的老女排也在國際賽場上贏得了輝煌的戰果,“五冠王”的頭銜絢爛奪目。“鐵榔頭”就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巨星。
身披如此巨大的榮譽,“鐵榔頭”郎平率隊對抗中國隊,讓“棋聖”聶衛平就很不滿了,他在奧運開幕前出差回京的當日,在首都機場見到采訪的記者,便大嘴一張,炮轟了郎平,並捎帶著把所有海外教練數說了一番。他說:我就搞不懂,為什麼他們就不能為國效力,非得出國去執教其他球隊?自己人把自己人打贏了,很有意思嗎?別忘了,你們是中國人!
聽其言,我們的“棋聖”聶衛平是很憤怒了。但我不知道昨晚8時的比賽他看了沒有,如果看了,他會不會把自己家的電視機砸了!在此,我想勸一勸聶衛平,咱已過了“憤青”的年紀,可別火氣大傷了自己的身體,且聽郎平自己是怎麼說的。
郎平說,我相信中國球迷會理解我的,並會為我而驕傲,而我也會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美國是一個體育大國,他們願意聘請一位中國人來教他們打排球,這是一種非常開放的態度。而且我們國家的體育界也是非常開放的,也從國外聘請了不少教練,來帶我們的隊伍打比賽。郎平說的都是實話,8月12日的擊劍賽場上,就有一位叫鮑埃爾的法國老頭,教練了中國的佩劍運動員仲滿,生生地從他的法國劍客手中奪走了金牌。
現場的情景是這樣的,仲滿依靠鮑埃爾教給他的殺手鐧劈擊拿下最後一分,從而以15∶9拿下對手,為中國男子劍客圓了奧運金牌夢。第一時間衝上劍台向仲滿祝賀的就是鮑埃爾,他倆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臉上泛著激動的淚光。此其時也,許多人和我一樣,都還不知道這位洋老頭是誰。跑到網上去查,這才知道洋老頭就是我國聘請的法籍主帥。
法國是世界擊劍強國,鮑埃爾是當今世界劍壇的著名教頭。2006年入駐中國佩劍隊,專心於仲滿、譚雪等弟子的教練,如今仲滿奪冠,譚雪與女子佩劍隊的幾位驍將,又在半決賽中打敗了法國隊,昂首挺進決賽,取得銀牌。這樣的現實,如果以聶衛平們的認識來評判,鮑埃爾不啻一個賣國的法奸。
也許是我閉塞,沒有聽到法國人這麼說。而據網絡消息稱,法國來北京參加奧運會的官員還表揚了鮑埃爾,說他在推廣普及歐洲先進的擊劍技術上做出了有益的貢獻,並對推進中法友誼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所以說,“鐵榔頭”郎平率領美國女排參加奧運會,在當今世界大交流、大融合的潮流中,是一點都不錯的。而且,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就是超越國界的,正因為此,才更為世界各國人民所讚同,所喜愛。
由此我要說,奧林匹克運動的榮譽,無不都是跨越疆界的美麗。
四個福娃惹人愛
他們不是北京奧運吉祥物福娃,但卻勝似北京奧運吉祥物福娃,他們是參加奧運開幕式演出的林妙可、朱巧妍、李木子和林浩,他們是幸福的,非常幸福地在全球40億觀眾麵前,進行了一次幸福的表演。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傳唱了半個世紀的《歌唱祖國》,在燈火燦爛的鳥巢中,由一襲紅裙的9歲娃娃林妙可演唱出來,讓許多人感動得淚流滿麵,她可愛大方的形象,真摯純潔的感情,美妙甜潤的嗓音,深深地刻印在人們的心裏了。不僅是我國的媒體盛讚林妙可,就是國外媒體,也不惜筆墨,大讚林妙可“太可愛了,她的演唱很動人,讓人們很受感動”。演唱的歌曲也非常適合這樣歡樂的氣氛。
同樣是9歲的朱巧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結束後,人們送了她一個“風箏姑娘”的愛稱。家在安徽淮南的朱巧妍,在她出演的節目中,是要借助威亞(鋼絲)在20餘米的空中,放飛一隻翩翩舞蹈的風箏,距離是從鳥巢的一端放起,一直放到另一端。這是難度很高的表演。年齡尚小的朱巧妍,在空中的表現是那麼地自如和輕鬆。也難怪,朱巧妍是沈陽軍區前進雜技團的學員。開幕式策劃了這樣一個節目後,雜技團推薦了朱巧妍和另外一個女孩,幸運的是兩人雙雙獲選,隻是朱巧妍列為主角,那名女孩兒做了替補而已。
朱巧妍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八月份到北京後,盡管天天都在排練,但她不喊苦叫累。順利完成節目演出後,有記者采訪她,她竟還說:在空中我還能做空翻呢!
李木子隻有五歲,與鋼琴家郎朗同奏鋼琴,為開幕式營造星光浪漫……這是作曲家葉小剛和鄒航專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所作的新曲,原名叫《放飛理想》,後改名《星光》。是夜無垠的星光,浪漫的旋律,如銀河飛濺的珠玉,星星點點,灑落在歡樂的鳥巢中,使人如飲佳釀,都要迷醉在其中了。
李木子四歲學習鋼琴,她的活潑可愛,在與郎朗的合作中,一點都不怯生,雖不能說天衣無縫,卻也堪稱萬無一失。難怪表演結束後,郎朗抱起她說,你有出息。
身高2.26米的姚明再次成為奧運會入場式旗手,應該不太出人意料,而九歲的林浩與巨人並肩成為小旗手,應該說是一個大意外。
來自四川災區映秀小學的林浩,我們並不陌生。當汶川5.12大地震發生時,在班裏當著班長的小林浩和他的很多同學都未能及時跑出,被壓在黑暗的廢墟下。小林浩卻表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成熟和鎮定。他扒開壓在身上的磚石,僥幸地爬出廢墟後,並沒有自己逃離,而是在廢墟下刨出通道,一次再次地鑽進廢墟,營救他的同學。艱難的救援行動,先後救出了十名同學,其中有兩名是他背出來的。他卻不幸受了傷。
林浩被評為抗震救災優秀少年。他以小旗手的身份,走進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似乎不能簡單地說是一個創意,或是一個汶川元素,而是在這一出人意料的細節中,展現了一種感動和溫暖,當然還有一種堅強和信念,這在小林浩不斷揮舞的小幅國旗和小幅奧運會旗的笑臉上,看得最為清楚。
文珺能有幾多喜
在中國射擊隊,小將初戰奧運會即奪金牌似乎成了一個規則。過去的歲月是這樣,像陶璐娜、杜麗等,今日的北京奧運會亦是這樣,當屢次參加奧運會的趙穎慧和上屆一戰成名的杜麗在氣步槍決戰中铩羽而歸時,首次亮相氣手槍決賽靶台上的龐偉,頂住壓力,令人信服地又射落了一枚金牌。
從西安出發的郭文珺能否延續神奇小子龐偉的狀態?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咱老陝今天抱著電視觀看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的人,肯定都是這麼希望的:延續神奇。
預賽中,與郭文珺聯袂出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任潔早早出局,她獨自出戰,以落後俄羅斯名將帕德麗娜1環的成績,向金牌發出最後的挑戰,10發子彈,頭1發打得不是很好,接下來發發命中高分,把帕德麗娜甩在了身後,到第7發時,她卻打了個9.7環,形勢在此一時刻變得嚴峻起來,因為她和帕德麗娜的成績僅有0.5環的優勢,但她不慌不忙,打第8發10.8環,打第9發10.7環,有這兩個關鍵的得分,最後一環打中8環冠軍都是她的了,而她又打了個9.7環,讓這枚黃燦燦的金牌完美地掛在了她的胸前。
郭文珺是好樣的,她逆轉戰勝帕德麗娜,再次書寫了新銳傳奇!
這叫我不禁想問,幸福的郭文珺,你會為中國的射擊運動創造幾多喜?此後我們可以期待,此前我們已經知曉,在她進國家隊三個月的時間,便受命參加多哈亞運會,先拿了一個個人賽的銀牌,又拿了一個團體賽的金牌;就在她備戰奧運會期間,她參加世界射擊巡回賽,出戰兩站,就拿了兩站冠軍;奧運選拔賽,國內10米氣手槍高手為了有限的出線名額大戰靶台,是她以494環的優異成績讓任潔保持了9年的世界紀錄黯然失色。
喜訊連連,喜上加喜,最喜的一個人應該是郭文珺的媽媽了。當然,郭媽媽在收獲喜悅的同時,也應該是最緊張的一個人。在京征戰的郭文珺可能還不知道,昨天杜麗淚灑賽場時,媽媽心裏有多難過。為了不影響女兒打好比賽,心焦心急的媽媽不敢到現場去,在家裏幾個晚上都睡不好覺。現在好了,郭媽媽已買好飛往北京的機票。明天,媽媽將在女兒奏凱的奧運村相見,收獲了金牌的女兒,該有一個與媽媽歡歡喜喜的奧運旅行。
像接受勝利一樣接受失敗
萬眾歡呼,萬眾矚目,萬眾揪心,萬眾……在國家體育館鳥巢,十分興奮的觀眾就這樣迎接110米欄的英雄劉翔,可是僅過了五分鍾,萬眾就隻能目瞪口呆!
因為腳傷,劉翔退賽了。他一瘸一拐走路的姿態,他痛苦失望的表情,叫誰看了都會遺憾不已,並牽動自己的麵部肌肉痛傷起來,而導致語言理性的失控。不是嗎?請到網上看看去,有專業體育評論員的質疑,更有跟帖網民的口水。我看不下去,就把電腦關了,倒在沙發上閉了一會眼,覺得心裏太堵,就又起來,翻出紙筆來為劉翔的退賽說幾句話。
大家想一想,從雅典一步步走到今天,劉翔為國家奪得了多少榮譽,為大家帶來了多少歡樂。今天,他遇到了困難,我們為什麼不能多一點理解,多一點等待,他還年輕,如果把問題解決得好,調整得有度有法,相信他還是有機會的。真正關心他、關心中國田徑的人,應該有這個耐心,像接受勝利一樣接受失敗。
劉翔的傷是老傷,賽前的消息雖然莫衷一是,但他的大腿傷和跟腱傷,卻已不是秘密。傷病是運動員的大敵,許多優秀的運動員都不是對手打倒的,往往倒在自己的傷病下。就在他之前約10分鍾時,美國名將特蘭梅爾在起跑後跨過第一個欄,就也突然地減速下來,他像後來的劉翔一樣,也是極度地痛苦和失望。對此,我不知道美國觀眾會不會像我們一樣,去質疑和大吐口水?我不知,但我想一定不會比我們激烈。
奧運會不隻是一屆,運動員也不隻一個,怎麼能把生命的賭注都押在一屆奧運會和一個運動員身上呢?這就是我們的悲哀了。在田徑場上,太少劉翔這樣的英雄,所以我們就把自己的理想和盼望都押在劉翔身上,期盼他能為咱出一口氣,爭到就高興,爭不到就吐口水,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聽聽劉翔的話吧:“北京奧運會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是要為他的這句話叫好了。他的未來還很長,不計較一城一池的損失,不在意櫻花般瞬間的燦爛,唯如此才能贏得新的輝煌。
總是新銳寫傳奇
紀錄頻破、佳績頻出的北京奧運會,熱火朝天地度過了十多個日日夜夜,回想那被摘去的塊塊金牌,既有老將的新成就,更有小將的新輝煌。而且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些特別的傳奇,總都是由新銳所書寫。
牙買加百米運動員博爾特,曆史地把百米大戰紀錄壓縮進9.6秒的大關……便是這樣的傳奇,我也隻想一筆帶過,我是中國人,我想盤點的是中國新銳在奧運會賽場上的傳奇。
開賽頭一天,13億中國人眼巴巴地盯著女子10米氣手槍的決賽,這是北京奧運會的首金,我們是想拿的,參賽的杜麗也有實力拿這個金牌,但她卻遺憾地丟掉了。跟在她身後站在靶台的是中國射擊隊小將龐偉,小夥子不比杜麗,在雅典奧運會已奪得一塊金牌,他是兩手空空,舉著一把氣手槍,一路打進決賽,最後以688.2環的優異成績奪冠。當日比他要早幾個時辰,女子48公斤級舉重台上,中國姑娘陳燮霞登場了,杜麗的失利,給了她為中國代表團奪取首金的機會,她果然不負眾望,6次試舉6次成功,最終以抓舉95公斤,挺舉117公斤,總成績212公斤的絕對優勢,首奪奧運會金牌,並創造了新的奧運會紀錄。頒獎結束後,陳燮霞麵對熱情的觀眾,又是吐舌頭,又是做鬼臉,盡顯一個小姑娘的俏皮與可愛,惹得網上一片叫好聲,並有眾多網友留言:小霞,我們都想抱抱你。
兩位新銳首日帶了個好頭,接下來的日子,又有射擊選手郭文珺和陳穎,舉重選手龍清泉和廖輝,跳水選手陳若琳和王鑫,擊劍選手仲滿,賽艇選手唐賓、金紫薇、奚愛花和張楊楊,體操選手鄒凱和何可欣,射箭選手張娟娟……我在這裏是數不勝數了。總之,在中國代表隊獲得的所有獎牌中,新銳們所獲枚數過了一大半。
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年新銳在比賽中脫穎而出,也是符合曆史發展規律的。這裏有組數字,從側麵也能說明這一問題,就是參加北京奧運會的中國軍團共有639名運動員,其中有469名運動員為首次參加奧運會,占參賽人數的73%,這說明中國體壇後繼有人,且很有實力,是大有資格驕傲並可喜可賀的。
新銳們取得的成績,不斷地為他們證明著,到了18日和19日的蹦床比賽中,就又蹦出了男、女兩枚金牌,他們兩位分別是十九歲的女選手何雯娜、19歲的男選手陸春龍。何雯娜很漂亮,嘴甜,又愛畫畫,在閩西的龍岩故鄉,她從小愛跟著母親去買菜,路上見到收廢品的都要問“阿姨好”。進了龍岩少年體校,不論訓練多艱苦,晚上睡覺前都要畫一張畫。陸春龍卻不然,小時候十分淘氣,下課總是第一個衝出教室,在操場上翻筋鬥、吊單杠、豎蜻蜓……兩個19歲的新人,不論出身如何,最後愛上的都是蹦床運動,而且一亮相,又都順風順水地取得了金牌,真的是要為他們而高興了。
8月20日的下午,孿生姐妹蔣婷婷、蔣文文,在女子雙人花樣遊泳池一出場,就讓人忍不住心跳加速。姐妹倆把神鳥孔雀在池水裏演繹得水花四濺,無限美好,隻可惜簽位不佳,最後以微弱的分差屈居第四名,未能獲取獎牌,但我相信看過她們姐妹表演的人,都給她們送上了用心鑄造的獎牌。
新銳展示了新氣象,但過四年,到下一屆的奧運會上,新銳也將變成老將,但願成了老將而不失身上的銳氣,似乎才是最可貴的。
“秦”將奏“凱”水立方
跳水王子田亮無緣本屆奧運會,對他葆有特殊情感的三秦父老是心存遺憾的。但是隨著秦凱昨日在水立方的完美表現,與同伴王峰勇摘3米板跳水金牌,我們的遺憾驀然全被消解了。
西安娃秦凱四歲時入市體校接受體操訓練,8歲時被著名跳水教練張挺的妻子譚敏發現,選入省隊接受專業訓練。不久,秦凱繼田亮成為張挺的第二批弟子,並在跳台上嶄露頭角。後轉型專攻跳板,又很快跳出成績。2003年第五屆城市運動會,他成為男子個人3米板和男子雙人3米板的“雙冠王”。無論是跳台還是跳板,隻要秦凱參加比賽,別人就要高看他一眼。正像加拿大跳水名將德斯帕蒂對記者說的:“很多時候對秦凱沒有辦法,他沒有失誤,是一種驚人的穩定。我真的懷疑他是不是無懈可擊。”正因為如此,秦凱在2007年的世錦賽上成為王者。那屆比賽,他令人羨慕地身佩3米板單、雙兩塊金牌。
夢幻般的水立方,因為秦凱和同伴王峰的高超技藝而沸騰了。熱情的觀眾都站在看台上,鼓掌歡呼,其中就有他的恩師張挺,就有他的師兄田亮。在此之前,為了師弟秦凱的順利奪冠,田亮毫無保留地幫助他做著準備工作。他認為秦凱的實力不成問題,但沒有參加過奧運會,在這方麵田亮是很有經驗的。他告訴秦凱一些必須注意的小細節,以及一些用於減壓的小方法。張挺在比賽結束後,站在觀眾席上,向他的愛徒招手表示祝賀。我注意到了,張挺的眼裏噙著淚水,秦凱的眼裏也噙著淚水,師徒倆噙淚笑著握了一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