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搖晃的眼淚(2 / 3)

廖小平副市長說,任隆富是個木匠。

源於我的生活也有一段木作經曆,驀然聞聽這樣的介紹,興趣比起別人自然要高一些。我插話了,把任隆富這個木匠的情況問得仔細了些。很有耐心的廖副市長,給我回答得也很耐心,她說她是5月12晚上9時多趕到向峨鄉的,她到的時候,任木匠已經組織力量,在災情嚴重的向峨中學實施救援,而且已經成功救出一批塌樓下掩埋的學生。

縣鄉幹部向廖副市長彙報工作,說到了任木匠,而在此時,夜幕中的任木匠正在廖副市長聽彙報的附近改裝一台吊車。此前,任木匠把他能找到的一台鏟車,迅速改裝成一台吊車,在實施搶救過程中已經吊壞了,沒辦法,他又來改裝第二台吊車了。

正是任木匠改裝的吊車,在搶救現場起了大作用。

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很有些創富能力的任木匠,正帶著一幫兄弟,在他承包的一個機械建設工程上施工,他們趕活趕到兩點,才爬出礦洞吃飯,可就成了他們逃脫厄運的良機。當時,大地震把他端在手裏的碗都震落了,他們沒顧上撿,驚魂甫定,就站起來,往鄉政府的所在地跑起來了。和任木匠在一起的兄弟,有木匠和泥水匠,還有焊工和切割工。任木匠招呼大家,一路躲著山坡上滾落的飛石,跑了一個半小時,行程十多公裏,一刻不停,直接去了向峨中學。

任木匠的寶貝女兒,三個月前剛剛轉學到這裏。

趕到已被大地震夷為平地的向峨中學,任木匠看到的情景是,自覺跑到學校的學生家長,排成了幾列長隊,迅速地往外傳遞著廢石殘磚。然而人力所限,大家隻能搬離一些小的磚石,橫梁樓板等大件廢墟,根本無法搬動。

任木匠看了一眼,就讓跟他一起跑來的工匠,去找氧氣切割工具,而他站在廢墟高處,大聲地提醒家長們,大家要有理智,要講科學,絕對不要因為自己的蠻幹,使幸存的孩子死在廢墟下。

正是任木匠的登高一呼,使得混亂的救援現場變得有了秩序。

從鄉政府大街上找來了氧氣罐和切割工具,這時也搬到了現場,任木匠指揮著有手藝的工匠,開始了較為周詳的救援行動。然而,麵對焦急的家長們,以及廢墟下孩子的呼救,切割的方法還是慢了點。

有台吊車就好了!任木匠向周圍的群眾大聲詢問,得到的回答是沒有。但也有人回答,一家鄉企有兩台鏟車。

任木匠說,鏟車也行。

鏟車馬上開來了,可鏟鬥太短,根本沒法吊起水泥板梁。任木匠就把學校操場上籃球杆拔了出來,又找來一根鋼管,焊接在鏟鬥上,把鏟鬥的臂長延伸了4米,這就能夠起吊大件水泥板梁了。

改裝這台吊車,任木匠用時僅15分鍾。

有了這台改裝吊車,任木匠指揮著他帶來的八名工匠,把廢墟上大塊的預製件切割開,再穿上鋼繩,用吊車吊起,移到旁邊去……這使救援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存活在廢墟下的孩子一個一個地被救了出來。

廖小平副市長知道這些情況後,當即作出決定:向峨中學救援工作指揮權全部由任木匠負責,鄉幹部和村幹部,都要無條件聽從任木匠安排。

救援任務是艱巨的,很快,任木匠改裝的第二台吊車也用壞了!怎麼辦?廖副市長派了一輛110警車,讓任木匠帶著另外兩個人,迅速趕往都江堰市,采買兩台改裝吊車急需的配件。

拉著警笛的110警車,在都江堰市跑了幾家配件門市部,買齊了需要的配件後,就要往向峨鄉回趕,任木匠突然想起,他的一個侄兒有台正規吊車,他就讓110警車拉著配件先走,再自己跑著去尋他的侄兒,可他侄兒的吊車也沒閑著,由侄兒的師傅開著,正在市裏的一家銀行實施救援。

那個時候,地震災區有多少吊車都不夠用。

任木匠跪下來了,給他的侄兒和師傅,他說上麵的中學塌了,裏麵有七八十個幸存學生,我們不能不救啊!

時針指向13日淩晨1點,任木匠帶著兩台真正的吊車開到了向峨中學,一台起吊重量8噸,一台起吊重量12噸,有這兩台大家夥,向峨中學的救援工作便有了專業的水平,大多數的幸存學生,幾乎都是在13日這一天救出來的。

救援工作在任木匠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到14日早晨,他可愛的女兒也被營救出來了,非常遺憾,他的女兒已經失去了生命。

許多孩兒都是悶死的。事後,任木匠說起他女兒,仍然抱著很大的遺憾。但在當時,他隻把女兒看了一眼,交給他的妻子,讓妻子用布把娃包好,而他自己轉身又投入緊張的救援工作中。

任木匠說他和女兒的關係最好了,他有空回家,都要受到女兒的“欺負”,兩隻小手,嫌他不常回家,把他渾身掐得青一塊、紫一塊,他說疼,女兒就又用她軟軟的小手,在青紫的皮膚上撫摸。

堅守在救援現場的任木匠,送走女兒的屍體後,他在廢墟下發現了一個小女孩,他鑽進去,把他的手伸給那個女孩,女孩把他的手抓住了,還把她虛弱的小腦袋枕在了他的手腕上。麵對女兒的屍體,任木匠的眼淚沒流出來,麵對這個廢墟下的女孩,任木匠忍不住滿臉是淚,他安慰小女孩,你要挺住,叔叔馬上救你出來。

任木匠讓人給他遞了兩個千斤頂,又讓趕來援助的解放軍戰士拿了兩把工兵鍬,任木匠心有顧慮,擔心千斤頂表麵接觸點小,在頂預製板時,把預製板頂碎,造成小女孩的不幸。他用兩把工兵鍬,墊在千斤頂的端麵上,慢慢地頂,這就安全地頂起了預製板……20分鍾時間,在任木匠的心頭像過了20個小時,他把壓著小女孩的預製板頂起來,然後慢慢地把小女孩拖出。在拖拉的過程中任木匠把自己的身體做了鋪墊,他不能讓不幸的孩子再受一點傷害。

我采訪任木匠,找見他的時候,他正好還在向峨中學的廢墟前徘徊。

向峨中學的廢墟,在我看來,已然十分平靜,當時緊張的救援活動已看不到任何蹤影,指揮了那場救援活動的任木匠,卻還心有不甘,不時地還要從十多公裏之外的家,翻山過來,站在流過汗、流過血的廢墟上,這裏轉轉,那裏看看,隨手掰開一塊殘磚碎石,偏著腦袋住廢墟下瞅……偶然地,他會神情一振,迅疾地翻動廢墟,因為他還能聽到孩子們的呼喚:叔叔救我!

在實施救援的最初幾天,灌進任木匠耳朵的,就都是童稚的救命聲。

我字斟句酌,小心地問著任木匠,半天了,他才回答我幾聲,我聽得出他心裏的不甘和無奈。

他給我說,叫嶽媛的女孩墊著他的身體被救出後,他發現緊挨著嶽媛的身下還埋著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救援活動的緊張和勞累,任木匠已經沒有了體會,但在嶽媛被成功救出後,在那一個瞬間,他突然有種虛脫的感覺,眼前發黑,幾乎要昏迷過去,他搖了搖頭,還舉拳在自己的太陽穴上擂了兩下,使他的神誌得到些微的恢複……他已經動了手,來救那個男孩子,可是那個女孩比男孩的情況更慘,男孩隻是一隻腳壓著,而女孩是兩隻腳全被壓著。

太難選擇了。

任木匠感覺這是世間最難做的一次決定,他咬了咬牙,安慰那個男孩子。說你是男子漢,你先給咱挺著,我先救這個女孩,接下來救你。男孩兒虛弱得張不了口,就向任木匠點了點頭。

當時,任木匠堅信男孩還能堅持幾十分鍾,可在他費盡力氣把女孩救出後,再去救男孩時,他卻沒能堅持下來,兩隻大大的眼睛,盯著身邊的任木匠,看他全力營救著女孩子,自己卻漸漸地停止了呼吸。

這個女孩叫劉雪,是任木匠從廢墟裏救出的最後一位幸存者。

先救出來的嶽媛,後來被截了一條下肢,再救出來的劉雪,被截掉了兩條下肢,但她沒有對截肢表現出太多的悲痛,僅過了兩天時間,劉雪給陪在她床邊的爸爸說:你把我的課本拿來,我要學習,地震落下了許多課,我要一節一節補上來。

救援到了5月16日,在向峨中學的廢墟下,就再找不到一個幸存者了,五天五夜,摸爬翻滾在廢墟上的任木匠,幾乎沒眨一眼,他說他睡不著覺,總能聽到有人在喊救救我。

現在,任木匠能夠回家睡覺了,可他還是睡不踏實……他是木匠,又是泥水匠,而且又會機械設計和電焊等工藝,他在想,下來該是重建家園、重建學校了,重建的家園和學校必須要能抗禦大地震的危害。

我祝願任木匠,他應是新家園和新學校的建設者,我相信他會建設起抗禦大地震災害的高標準的新家園、新學校。

唱歌娃娃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北川縣曲山小學的廢墟前,江蘇省地震救援隊的隊員,正緊急地救援幸存者,突然聽到一個童稚的歌聲,從掩埋很深的廢墟下傳了上來,在場的人,包括孩子們的家長,地震救援隊的隊員,剛聽了個開頭,就都不能自禁地熱淚橫流,泣不成聲。

在黑漆漆的廢墟裏唱歌的孩子,是曲山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任思雨,她在廢墟裏已被掩埋了好幾天了。5月14日下午,馳援北川地震災區的江蘇省救援隊,千辛萬苦,剛剛打開一條徒步進入北川縣域的通道,翻進那處一團死寂的山坳時,立即就有聞訊而來的群眾追到他們的身邊,給他們說,快去曲山小學吧,我們的娃娃埋在下麵,快去救救他們呀!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在救援人員看來,就是最為嚴肅的命令,帶隊的周軍,步子停都沒停,當即就和八名戰友,隨著老鄉們去了曲山小學的廢墟前。

廢墟上有著一個一個的大縫隙,憑著過往的經驗,周軍他們知道,會有孩子幸存在下麵。他把隨身攜帶著的手電擰亮,向著幽深的廢墟下探測……情況是複雜的,縫隙裏橫七豎八,都是或粗或細的鋼筋,要想突破過去,決非容易……大家屏息凝望,不期然地有聲稚童的氣息傳到了地麵,這叫圍上來的家長們和救援隊員,精神為之大振,七嘴八舌地呼喊起來:你在哪裏?你在哪裏?周軍用手勢製止了大家的呼喚,然後走近傳出童聲的地方,對著猙獰的縫隙喊:小朋友,不用怕,叔叔來救你了,你能告訴叔叔你在哪裏嗎?

有那麼一點兒間隔,細小的童聲就又傳了上來。周軍聽得真切,下邊掩埋的是個小女孩,她給周軍回話,說她不怕,叔叔,我在裏麵,我的腿上有東西壓著,我動不了!

事後十多天,我隨中國作家協會赴災區采訪團,輾轉去了北川縣城。我是想見識一下那個唱歌娃娃的,卻聽說她被轉移去了成都市的華西醫院,去那裏接受最好的康複治療。沒能見上唱歌娃娃,但我四處打聽,卻僥幸地見到了救了唱歌娃娃的周軍他們,白天晚上連軸轉,在地震的廢墟下營救幸存者的生命,把鋼鐵般身體的他們,搞得都極疲憊,但是他們還是很耐心地接受了我的采訪。

鐵漢子周軍,說他聽到唱歌娃娃的回話時,心是興奮的,朝著身後的戰友去看,他發現所有含淚的眼睛,都有他一樣的興奮之情在裏麵。

唱歌娃娃活著就好!可在營救中,是要格外小心呢,有幾層水泥板蓋在唱歌娃娃的身上,破拆時一不小心,就會給可愛的孩子造成滅頂的災難!周軍和他的戰友仔細地觀察著,把一些容易發生斷裂的水泥構件,先用液壓泵固定起來,一點點地敲打,一點點地切割,終於在廢墟上打通了一個救援通道。然而孩子呢?她的準確位置在哪裏?怎麼又沒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