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搖晃的眼淚(1 / 3)

磚作的墓碑

看得清楚,那是很普通的機製紅磚,都已殘了,是從地震的廢墟上撿來的,前不久立起在什邡市洛水鎮李冰村的一座山下,成了一座座讓人噴淚的墓碑。

有人數過,橫一排,豎一排,統共有108塊殘磚做的墓碑。這也就是說,有108條鮮活的生命,因為“5.12”汶川大地震的災難,埋葬在了這裏。

他們都是遇難的中學生,他們生前的學校叫洛水中學,官方公布的資料(初步統計)顯示,洛水中學地震時有棟五層的教學樓垮塌,在教室上課的400餘名師生,僅有5名師生生還,餘皆命喪廢墟。

我是事後十五日來到這裏的,麵對那幾乎難說是墓堆的新墳,和難說是墓碑的殘磚,心痛得似欲裂的碎片,我默立在那裏,眼眶裏滿是淚水,有位像我一樣站立在這裏的一個人,看見我穿的白衣短袖衫上的標識和掛在脖子上的胸牌,知我是中國作家協會派赴災區采訪的作家,就主動上來和我說話了。

那人說他叫楊學誌。

他一開口,就又是滿把淚水,他永遠不會忘記,遇難學生是他們家長和解放軍戰士從廢墟中挖出來的,接著又一個一個下葬的。他們的屍體,就伴和著家長的淚水、解放軍戰士的淚水,從廢墟裏挖出,又葬埋進墳坑裏……一具中學生的屍體挖出來,就有蜂擁而上的家長相認和幸存的中學老師辨認,被家長認出來的,就由家長痛哭流涕地搬運走;是老師認出的,又找不到家長,就隻有葬埋起來。為了便於以後認領,隨手在廢墟上撿一塊殘磚,寫上這位學生的名字,立在這個學生的墓堆前……正當血氣方剛的楊學誌,說起當時的慘狀,幾次哽咽失聲。

“媽媽,你下地忙,我下午放學回家後回來幫你做飯,給你送到地裏來。”楊學誌在他哽哽咽咽地講述中,說到了這樣一個李姓女孩,她就以這樣一句話,和她的母親做了最後的訣別。洛水是個山區鎮子,四麵山圍,爬過一架山,眼前還是一架山……鎮子上隻有這麼一所中學,孩子們來鎮子上的中學讀書,往往要走好幾十裏的山路,即便是近一些的學生,早晨不摸黑,也是很難趕上學校的上課時間。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偏僻之地,孩子們又都特別懂事,學習再緊張,也都不忘幫助家裏幹活,李姓女孩,在家裏為大,她的身後還有一個小弟,也在洛水中學讀書。姐姐帶著小弟,清早起來,在給辛勞的母親說了那樣一句暖心暖肺的話後,過去了多半天的時間,就和她的小弟,在地震中一起遇難了!

李姓女孩和小弟的屍體是在不同的時間挖出來的,那位可憐的母親,在孩子的屍體挖出廢墟的時候,都要瘋了一樣撲上去,抱著孩子的屍體哭昏過去,別的孩子母親,誰又能心硬如鐵,不對自己的孩子悲傷欲絕,哭昏過去!

楊學誌的女兒也是洛水中學的一名學生,他女兒也很不幸地死在教學樓坍塌下來的廢墟中。他說在地震後,他是一刻都沒耽擱,一路狂奔,趕到洛水中學尋找女兒。當時的慘象,把他驚駭得骨軟肉酥,站立不住,撲塌坐在地上了。他看著塌成一堆廢墟的學校,滿目碎磚爛瓦和歪七扭八的水泥梁柱……其中就有遇難者伸出廢墟的腳和手!

堂堂七尺男兒,追述震後的那幕慘狀,終於不能抑製,放聲大哭起來,顯然,他還無法忘卻這一人間的慘劇。

這個人間慘劇是大自然造成的,但是我們人,難道就沒有責任了?

我要說,我們人是有責任的,很大很大的責任呢!網絡上有誌願者發起的一個民間統計活動,已有一個初步的統計結果顯示,汶川大地震倒塌的政府辦公樓僅有3座,而倒塌的幼兒園和中小學,就達33座……這個比例,我不說,大家心裏有數,就是我們口口聲聲講的,要全民重視教育,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都隻是落實在口頭上而已,太表麵了,完全與實際不相符。

難怪綿竹市的老百姓在震後第13天,便要向坍塌的學校的責任者問責了。

5月25日上午10時許,縣級市綿竹通往上級市德陽的公路上,地震中遇難的富新二小127名學生家長自發組隊,徒步走著,目的地是德陽市委……隊伍中,失去孩子的父母們,手捧子女的遺像,默默地向前走著,紅腫了的眼睛,都是痛傷的啜泣,但卻流不出眼淚來……我們的眼淚都流幹了!前行隊伍裏有人這麼說,自從悲劇發生後,孩子的家長們,就都守候在富新二小在廢墟上搭建的靈棚裏,等待著有關部門來做調查,給大家一個說法。

大家要的說法很單純,教學樓的質量有問題嗎?

等不到來人給說法,家長就隻有討說法了。他們義無反顧地往前走著,就有聞訊而來的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趕了來,他在前行的隊伍中極盡口舌,想要阻擋討說法的家長,不要徒步去德陽……隊伍中沒人聽他說,大家見慣了在綿竹市電視、報紙、廣播上總是春風滿麵、意氣風發的蔣書記,沒少走訪基層,沒少調查研究,沒少發表施政方略……可以算是一個勤勉的市上領導,可在這天,大家不想聽他說話,便是他費盡口舌,大家還是一步不停,向他們既定的目的地德陽市委走著……毫無辦法的蔣國華書記,到這時方寸大亂,電視、報紙、廣播上很是講究的他,居然張開兩臂,雙膝一屈,跪倒在前行隊伍前麵,揮手請求家長們:不要走了!相信綿竹市委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跪下了!一個市委書記給老百姓跪下了,不在這麼特殊的環境下,他會跪下嗎?他會有許多辦法不跪的,不跪也能把你老百姓擋在綿竹市,但是房塌了,死人了,死的不是一個,而是成百上千個,他就隻能跪下來了。這一跪,讓我不禁對他生出許多同情來,因為那塌了的學校,不一定是他任內蓋的,追究責任,大概也追究不到他的頭上,那麼他又為何要跪阻老百姓向上級反映問題呢?

我揣摸不透,想來想去,覺得不外乎兩種因素,一是蔣書記還想捂蓋子,不願意把問題捅到上級去,那對他的仕途可能有影響;再是他心裏愧疚,真的覺悟到平時的工作有不到的地方。當然,不能排除還有其它方麵的因素。但遺憾的是,蔣書記的下跪,並沒能阻擋得了老百姓越級反映問題的腳步,繞過萬般無奈的他,一路前行,最終到了德陽市委,向上級組織遞交了調查教學樓建設質量的請願書。而且迅速獲得答複,一個月內調查清楚,向老百姓作出交待。

類似富新二小家長們的內心痛苦和大膽質疑,在地震災區死亡學生家長中普遍存在,譬如最早被媒體關注的聚源中學,教學樓的垮塌,導致273名學生和6位老師遇難,另有80多人受傷。家長們氣憤難平,是因為聚源鎮遠離震中心,鎮上的建築大都受損較輕,唯獨學校的樓房塌成平地,這能說不是質量問題嗎?

可惡的大地震,以那種極端的方式,向世人揭示了學校建設質量的一個大問題,這讓人在流淚哭泣的時候,不能不有所警醒,而做進一步的問責。

問責已經有了明確的結果,5月25日,由國家建設部組織的專家組,在聚源中學現場,對混凝土的標號、預製板中的鋼筋等事項,做了全麵的質量檢驗,結論是:這個學校的原有校舍為問題建築。

這樣的檢查還在進行,這樣的結論還在繼續,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陳保勝,作為抗震救災專家組的成員,到都江堰中學的廢墟上作了實地勘察後,明確指出:聚源中學在選址、建築的構造、施工和材料諸方麵,肯定都是有問題的。

與這些問題教學樓形成對照的是,有一個叫劉漢的人,捐資建的幾所希望小學,無一出現問題,學校裏的眾多學生和教職工,在大地震來臨時,全部安全撤離,沒有一人死亡或受傷。

對建築木作頗多興趣的我,在災區采訪,很想能去劉漢希望小學看一看,接待人員沒能滿足我的要求,因為唐家山堰塞的危害,包括劉漢希望小學在內的一大片居民村落,都已撤出原住地,搬到了地勢相對較高的安全地帶。

去不了劉漢希望小學,我就找了一位知情的人,向他詢問采訪了。

他倒是肯說,說得也有根有底,隻是在問他姓名時,他很幹脆地拒絕了。他的理由是,希望小學是劉漢出資蓋的,你曉得他的名字就好了,要我的名字有啥用。我同意了他的理由,就說你說得對,我們知曉劉漢就好了。

因為他出資建設的希望小學,距離地震中心區的北川縣城僅隻8公裏,但卻安然無恙,學校裏的483名學生和29名教職工,連個擦皮剮肉的小傷都沒有,這讓他在廣大的地震區域,幾乎像英雄一般,讓人傳頌著了。

知情者一開口,就先說了這樣一段話。

他說,劉漢最早也在學校當過老師,後來下海弄潮,先做建材貿易,後來又做期貨,現在又涉足房地產,旗下人才多是通曉建築業務的專業人士。一次和北川縣負責教育的副縣長拉話,談起大山裏的教育,副縣長給他說,許多都是不能再用的危房。劉漢聽在耳裏,急在心上,當即就與那位副縣長商量,要在大山裏捐建一所希望小學。對學校建設知根知底的劉漢,不想把他的捐款花得不明白,因此,在希望小學的工程施工中,他派出了專業技術人員,對工程質量進行了全程監理。當時,劉漢麵見承建希望小學的建築商,問他60萬元的一項工程,你打算在中間賺多少?

建築商回答得幹脆,就一成吧,合計6萬元。

劉漢笑著告訴建築商,你把60萬元全都用在工程上,我另給你6萬元怎麼樣。

建築商不是傻子,他聽得懂劉漢對工程質量的重視,在施工中就也不敢含糊,照圖紙要求,一絲不苟地建設了劉漢希望小學。即使這樣,在震後學校把電話打到漢龍公司,向劉漢通報了希望小學的情況,他那邊的人,有許多人笑了,笑著笑著又都哭了。他們擔心,那麼大的地震,希望小學是不是也完了?

幾天了,就是出資人劉漢,也把一顆心提在半空放不下,他希望他的希望小學能夠經受得住大震的考驗。現在他是放心了,包括這家深山裏的劉漢希望小學,以及他出資在綿陽地區捐建的另外四所希望小學,無不經受住了大震的考驗。

這個考驗是什麼呢?僅是幾座挺立在地震廢墟上的建築嗎?應該說是的,但還包括了世道人心,就是做一件事情,必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原來陰得很深的天空,突然地裂開一道縫隙,有萬道陽光透過縫隙射向地麵,讓我有些冰涼的心,獲得了一絲溫暖……站在那殘磚做的108塊墓碑前,我的心緒天馬行空亂得不見眉目,我想起網上發布的一幅照片,是有一位頭戴鋼盔的軍人,麵對這一塊塊殘磚,和殘磚背後小小的墓堆,他無法安慰自己,在荒山上采來一把青草,躬身獻給了這片新的墓地……我感動這位解放軍戰士的情懷,自己無法告慰自己,就也學著他的樣子,從墓地旁的野山坡上,采來一把青草,獻給了那麼多年幼的靈魂……我轉過身了,在我就要離開這片墓地的時候,卻又看見幾隻花彩的蝴蝶,從我眼前飛過,飛入了那片墓地,一會兒在這塊殘磚的墓碑上停一陣,一會兒又到那塊殘磚的墓碑上停一陣……

噢,翩翩起舞的蝴蝶啊!

指揮任木匠

如果不是大地震,任隆富是做不了這個臨時指揮的,可惡的大地震一來,連村組一級的幹部都沒做過一天的任隆富,卻義無反顧地成了向峨中學現場救援總指揮。

這個決定是都江堰市副市長廖小平作出的。赴災區采訪,我有幸見到這位從農村基層一步步幹到副市長職位的副市長,十多天的抗震救災,塌下身子泡在災害第一線的她,滿臉的倦容,渾身疲憊,在她向我們介紹情況時,很動感情地說到了任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