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是說不(1 / 3)

不要臉

想不要臉,也不是件容易事。首先你得有那個條件和資格。如小青年談戀愛,到了一定的火候上,一方稍有越軌,一方就會有反應,大多要罵一句,自然是似惱非惱地罵:“不要臉。”

不要臉好啊!這就把倆人的戀愛關係確立下來了。特別是女孩,能罵對方“不要臉”,還能不把對方樂得跳起來。

前些日子,有個女孩尋到晚報的“情感時空”專欄向記者講述她的幸福,就用了這樣一句話:有時候,真該不要臉呢!

匪夷所思嗎?有點兒,但應該承認是一句大實話。人的幸福常常就建立在一次“不要臉”的基礎上。像在“情感時空”講述的女孩,曾默默地愛著一個同學,她羞於表達,就那樣偷偷地把同學藏在心底。畢業了,天各一方,相互偶通一次信息,僅此而已,沒有更深的發展。風言風語地,女孩還知道同學談戀愛了,她心裏苦啊……這就接到一個電話,同學來她的城市出差,事已辦結,單等下午的一趟班機,就回工作的南部城市了。女孩子整裝趕到機場,也不多說話,強硬地拎過同學的行李,兀自向候機廳外走去。

同學跟上來了。

女孩依然生氣的樣子。

女孩子說:“要麼甭打電話,要麼打早點。”

同學就沒話了。

女孩叫了一輛出租,把她的同學塞進車裏,自己跟進來,緊挨同學坐著,在業已繁華的北方大都市裏,找到一個僻靜的茶社。雙雙走進去要了一個小間,茶香燭影裏,倆人把埋在心裏的話都說出來了。同學的眼裏,原來有著女孩很重的位置,可是女孩的矜持和高傲,叫同學隻有卻步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同學猛然醒悟,驚呼:“我誤機了!”

女孩嫣然一笑,把她漂亮的身子,歪在了同學的懷裏。

看來,人不能不要臉。但有時候,還真是應該不要臉。特別在兩情相悅時,你給誰要臉?要臉作什麼?相親相愛,原來就是一場脫光了衣服,裸露了身體的不要臉的事情!

讀沈從文的傳記,知道他一生溫文爾雅,但在湘西小城的風情裏,他愛上了一個女子。那女子是她的學生。在那個時候,先生愛上自己的學生,在別人看來,絕對是“不要臉”了。還有我們尊為“五四”文化旗手的魯迅先生,多麼嚴肅凜然、冷峻剛直的一個人,也向他的學生許廣平發起了愛的衝擊。其實,許廣平的愛在她的一個同學身上,那同學生病住在醫院,已有了生命的危險。但魯迅管不了其他,眼裏和心裏就隻有一個許廣平……他的衝動,在當時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指責,說他一句“不要臉”,魯迅是會笑著接受的,因為他愛的人,最終成了肌膚相親的愛人。

最“不要臉”的人,徐誌摩是絕對擔當得起的。風流才子的他,愛上林徽因時,苦苦地糾纏著,從英國追回了祖國大陸,看著人家走進結婚的殿堂後,他轉回頭,又纏上有夫之婦陸小曼。和陸小曼的那一場戀情,真可謂水深火熱、天翻地覆,全不管世人如何評說。即便倆人的婚禮上,請來的主婚人梁啟超,也不避人耳目,把他們當麵臭罵一頓,要他們別再把婚姻當兒戲,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

女孩為愛“不要臉”,比起她的這許多前輩來,又能算什麼呢?

《人間四月天》近來在電視上熱播著,大家都長著眼睛,都有一顆火熱的心,就不能不受感動了。風流才子的徐誌摩,與風情萬種的陸小曼,共同演繹的那場愛情佳話,讓咱們現在的人,怕隻有偷眼抹淚了。

為了愛,所以不要臉。

那麼為了頭上的烏紗,為了腰包裏的鈔票,是否也應該不要臉?這個問題不好說,故且不說。還是說愛吧,現在好像也沒有大愛了,因為現在沒有徐誌摩那樣的大情聖,也就很難有人大不要臉。

那就讓我們為小不要臉的文中女孩祝福吧: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