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王順友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也沒有丟失過一個郵件、一份報刊,投遞準確率達到100%。2005年,王順友應萬國郵政聯盟之邀,飛赴瑞士,為萬國郵聯行政理事會作關於中國郵政普遍服務的報告。該理事會自1874年成立以來,王順友是受邀作主題報告的第一個普通郵遞員!他的成績迎來了全世界的敬意。
王順友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立足於自己本職崗位,一心撲在自己的工作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著,做出了常人難以作出的卓越成績。是什麼讓他堅持了這麼多年呢?是責任,是他對工作的責任,是他對邊民的責任!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士都是重視責任的人,這是永遠的“金科玉律”。隻要我們與責任相伴相隨,我們所迎接的必將是成功的甜蜜果實。
承擔分外的事,讓金子的光更耀眼
職場總會有許多事情可做的,要不然也就不是職場了。有些工作也許真的不是你的分內工作,可是有些難題的存在卻阻礙著團隊的前進,作為公司的一分子,你應該主動幫助上司或同事解決這些難題,而不應坐視不理的。
隻有這樣,企業或上司才會有機會知道你具有身兼多職的才能,而這也正是事業有成的關鍵。其實,工作是不分分內分外的,隻要是職場上的事,隻要是自己見到的活兒,不搶著把它幹好,心裏就會不踏實!
不計報酬地承擔分外事,對負責任的員工來說,不僅是理所當然的,而且還會視為榮幸的事——老板為什麼叫我多幹,是他信任我,是我的技術比別人強,這已經是最好的獎賞了,我幹嗎還要計較其他?有這樣想法的員工必定比別人進步更快。
常桂春所在的北京二七機車廠是一個有著光榮曆史和輝煌業績的大型製造企業。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型機車“和諧號”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就出自他們機車廠。
常桂春18歲進廠當工人,她經常承擔一些分外的事,在實踐中練就了一身真本事、硬功夫。她運用“手感、眼觀”,掌握了加工規律並總結出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按傳統操作方法加工機車油路上的錐形螺堵,一次隻能加工一個。常桂春創造的“進刀挑扣倒裝工件”工作法,一次走刀可連續加工3個工件,是原來工效的3倍。
常桂春成為技術上的“多麵手”:車工、銑工、鑽工、鉗工,樣樣精通。在她擔任班長的小件班,哪裏缺人她就到哪裏幹。有一年,廠裏生產任務十分繁重,常桂春一邊積極組織生產,一邊頂崗加班加點搶任務。在她的帶領下,全班職工不畏高溫酷暑,堅持生產,齊心協力加工、製造東風7C型機車配件100多項35萬多件,液調車配件68項386件,圓滿完成了生產任務。她當班長5年,小件班無論是現車生產還是配件生產的計劃兌現率都在100%。
常桂春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雖然她把經常加工的配件尺寸早已牢記在心,但每次開工前,她總要把圖紙、工藝規程仔細看一遍再開工。每加工完成一個配件,她都要仔細測量檢查,在每個環節上把好質量關。常桂春每年加工的配件多達兩萬件,但從未出過一件廢品。技術人員和檢查人員都說她是“質量信得過的人”。她連續多年被評為“廠級質量標兵”。
平時搶著幹髒活、累活的常桂春,還經常開動腦筋搞技術革新。近些年,她製作的方便、實用的工裝卡具近40項,有些配件成了她的“專利”產品。在加工東風7C型機車板閥座時,為解決四爪卡盤找正費時、費力的難題,常桂春找材料製作了加工胎具,放進板閥座,就能定好中心,由此提高工效4倍。
憑借著多才多藝與積極主動等優勢,常桂春成為二七機車廠最為核心的工人之一,並先後獲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勞動模範、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全國鐵路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在領導與同事眼中,她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好員工。
其實,有兩種員工是永遠無法超越別人的:一種是隻做別人交代的工作的員工;另一種是連別人交代的事也做不好的員工。也許你會發現,多數人隻對自己分內的事負責,對同事表現出來的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對上司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故步自封的懶散和執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