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責任的試金石—七招修煉責任心 (2)(1 / 3)

1985年的一天,一位客戶要買冰箱,結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後勉強拉走一台。顧客走後,張瑞敏派人把庫房裏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台存在缺陷。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麼辦。多數人提出,又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於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台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台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幹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張瑞敏主持了一個又一個會議,討論的主題非常集中:“如何從我做起,提高產品質量。”

三年以後,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促使了每一個海爾人落實自己的責任,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使海爾成為當時注重質量的代名詞,並輝煌至今。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因此我們在落實責任的過程中應該把殺雞用牛刀的精神亮出來,保證不出現小責任背後的大問題,保證責任到位。

責任無小事。現實工作中的失敗,常常不是因為“十惡不赦”的錯誤引起的,而恰恰是那些一個個不值一提的“小錯誤”積累而成的。在精細化時代,工作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所產生的後果都會被不斷擴大,這些早已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細微之處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責任心。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不會成為一名優秀員工,而一個不注重細節,不把小事做細、做好的員工也稱不上是一個具有責任感的員工。工作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要做到盡職盡責。

坐過上海地鐵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鐵2號線的故事。上海地鐵1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的設計師設計的地鐵2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1號線中有那麼多的細節在設計地鐵2號線時被忽略了。結果地鐵2號線的運營成本遠遠高於1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地鐵1號線在設計施工上和地鐵2號線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細節上的區別。

1三級台階的作用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麵就那麼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1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台階,然後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台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地鐵1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2號線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2對出口轉彎的作用沒有理解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當2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裏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3一條裝飾線讓顧客更安全

每個坐過地鐵的人都知道,當你距離軌道太近的時候,機車一來,你就會有一種危險感。在北京、廣州地鐵都發生過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險事件。德國設計師們在設計上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們把靠近站台約50厘米內鋪上金屬裝飾,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這樣,當乘客走近站台邊時,就會有所“警惕”,停在安全線以內。而地鐵2號線的設計師們就沒想到這一點,地麵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磚,乘客很難意識到已經靠近了軌道,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人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4不同的站台寬度給人的舒適度不同

許多人在進入上海地鐵的時候,都體會到兩條地鐵舒適度的巨大差異。地鐵1號線的站台設計寬闊,上下車都很方便,而當你轉入地鐵2號線後,就會感到窄窄的讓人難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這種大都市,地鐵2號線站台顯得非常擁擠。

5為什麼省掉站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