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機後,小阮又聯係車隊,告之其車次及抵達時間,並交代了接車事宜。然後,小阮通知服務中心打印一張接站牌,放至總台,轉交給車隊司機,並一再叮囑,由於車隊司機與客人的語言障礙,有關費用問題,一定要等到客人到店由接待員負責向客人解釋收取。
一切安排妥當後,小阮方才下班,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臨走時,小阮將聯係電話交給中班接班人,把一切都交代得很清楚。
服務員小阮把首問責任製詮釋得相當完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當客人有問題找到她的時候,盡管她不是承辦人,但這是公司的事,於是她主動承擔責任,主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其次,當客人找到她的時候,她沒說她不知道,而是盡全力幫助客人解決問題。
最後,她主動與其他部門做好聯係工作,做好了責任對接工作。
作為公司的員工,不管是不是在自身的工作範圍內,和自身有沒有直接關係,都要把客戶當做自己服務的對象,不要找理由推托客戶要求你做的事,或是對客戶的一些其他要求不理會,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通過相關的部門或是自己的努力盡量滿足客戶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讓客戶滿意。
所以,當你把自己當做公司的“窗口”時,你就有可能把本來沒有的機會變成自己的機會,把不是自己的產品變成自己的產品。隻要客戶一開口,你就要解決一切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種責任至高無上的精神。每一個員工,無論自己職務和權限大小,麵臨責任時都應當把自己當做公司的一個“窗口”,毫不猶豫地承擔。
顧客就是上帝,任何產品和服務隻有得到顧客的認可才有可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在企業都在高喊各種動聽服務口號時,在企業都在挖空心思提高服務項目標準時,誰能夠將責任落實到位,做得更好,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任何一個員工都應該承擔100%的責任,為客戶提供200%的服務,把令人滿意的服務提供給消費者。在責任—服務—回報的往複循環中,為自己、為公司贏得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自身責任的小疏忽,顧客心中的大問題
責任無小事。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但不能因此對工作中的小事敷衍應付,輕視責任。可能你在工作中的一個小疏忽,到了客戶那裏就變成大問題和大麻煩。
工作中那些不起眼的疏忽和失誤都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產品是企業的名片,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一點小疏忽也會演變成大問題,輕則會令企業形象受損,重則會為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浙江某地用於出口的凍蝦仁被歐洲一些商家退了貨,並且要求索賠。原因是歐洲當地檢驗部門從1000噸出口凍蝦仁中查出了02克氯黴素,即氯黴素的含量占被檢貨品總量的50億分之一。經過自查,環節出在加工上。原來,剝蝦仁要靠手工,一些員工因為手癢難耐,用含氯黴素的消毒水止癢,結果將氯黴素帶入了凍蝦仁。
這起事件引起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一則認為這是質量壁壘,50億分之一的含量已經細微到極致了,也不一定會影響人體,隻是歐洲國家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太苛刻了;二則認為是素質壁壘,主要是國內農業企業員工的素質不高造成的;三則認為這是技術壁壘,當地凍蝦仁加工企業和政府有關質檢部門的安全檢測技術,大大落後於國際市場對食品質量的要求,根本測不出這麼細微的有害物。
追究起來,一些員工缺乏責任感是導致這起事件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無論人們如何評判這次事件的結果,我們都可以從中吸取這樣一條經驗教訓:錯誤,隻要是錯誤,無論怎麼細小,都可能造成偌大的損失。
可口可樂是全球飲料行業的第一品牌,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竟也因為一個小小的包裝汙染問題而弄得幾乎“傾家蕩產”,多年積累起來的品牌差點毀於一旦。1999年6月9日,當比利時發生可樂中毒事件的時候,可口可樂公司後悔莫及。因為,如果能在客戶投訴可樂問題的幾個小時之內及時撤換那一批問題產品,那麼這將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包裝汙染問題,就像超市裏每天發生的事情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惜的是,公司用了整整10天才作出反應。公眾被激怒了,沒人再購買可口可樂產品,而且,比利時和法國政府還發布禁令,要求可口可樂公司收回所有產品。公司陷入了建立113年以來最大的危機——公司股票下跌了6%,並被迫回收了14億瓶可樂產品,價值6000萬美元。這還僅僅是開始……10天的危機,可口可樂公司總損失達130億美元,全球共裁員5200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伊維斯特被迫辭職。的確,真難以相信,由於反應遲鈍,可口可樂公司差一點讓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可口可樂品牌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