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現在有十二名教師,日語、英語都說得很好,其中隻有一位不是日本人。這個非日本人的教師是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一名官員,日語當然也說得很流利。1975年美國福特總統和基辛格國務卿訪問日本的時候,經過這位官員的安排,所有卡耐基課程的教師都參加了美國大使館的歡迎會。
若要萬事服從自己,首先要自己服從理性。
——[古羅馬]塞內加世界各國設立的卡耐基課程,大部分的教師都能說很好的英語,但是有些地區的教師訓練還得使用當地的語言。由於大部分的教師訓練員除了英語之外,其他語言說得並不很流利,因此需要翻譯。卡耐基機構的一名教師訓練員尼克·賴桑特已球遊世界好幾次,到各地訓練卡耐基課程的教師。他講了通過翻譯來溝通複雜觀念所產生的奇特感覺,“巴黎卡耐基課程的主持人吉拉德·韋恩和他的同事吉博特·喬丹擔任翻譯,討論的時候,我必須等候翻譯,而不能對詢問作出直接反應,起初覺得很是分神。不過,一旦我習慣了這種情況之後,卻進行得出乎意料的順利,而那次會議也成為最有收獲的一次。”
在某些國家,學員從很遠的地方趕到教室來上課。如在澳洲,學員開自己的飛機從偏遠的牧羊場趕到墨爾本或其他的大城市來上課也是常事。在小的市鎮,人數不足於開班,他們就租一輛馬車到鄰近的城市去參加卡耐基課程。
而在另一些國家,經濟成了問題。某些地區,低收入人口太多,沒有能力繳付學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卡耐基課程主持人想盡辦法促使各公司行號為他們的職員負擔部分或全部學費。英國利茲市的卡耐基課程主持人史坦利·衣博曾報告說,當地政府為了鼓勵官員接受訓練,特別成立資助成人教育的委員會,學員能完成成人教育的,政府就補助百分之五十的學費。
極為歡迎卡耐基課程的另一個國家是冰島。冰島主持人康拉康·艾多生,在1976年1月9日為慶祝參加卡耐基機構十周年,特別舉辦一次晚餐舞會,邀請差不多三百名他的畢業學員參加,貴賓中有冰島內閣的一名成員,他說卡耐基課程對冰島極有幫助,很多冰島政府和商界領袖都是卡耐基課程的畢業學員,其中包括一位前任總統和多位內閣成員。
艾多生主持的卡耐基課程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學員是通過畢業學員熱忱推介來的,他幾乎根本不需再去做招生的努力。艾多生把他的卡耐基課程畢業學員稱為他的“軍隊”,他們組成非正式的卡耐基課程畢業學員俱樂部。這個俱樂部並不是校友會,因為會員經常因工作變動而離開或加入,流動性很大。因此,一般來說,俱樂部的會員都是新近畢業的會員。現在冰島大概有十三個這樣的俱樂部。
卡耐基機構副總裁李查·牟格爾飛到冰島參加艾多生的慶祝舞會,並且用冰島語向大會發表演說,代表全世界卡耐基機構的人員和畢業學員,祝福艾多生、他的工作人員和全體畢業生。
幾個月之後,南非德爾班市的卡耐基課程主持人湯尼·史登甫也舉行了一個同樣性質的大會,以慶祝他參加卡耐基機構二十一周年。南非是卡耐基課程極為活躍的地方,全國每一個主要城市都有卡耐基課程的主持人或者地區經理。
由於南非政府的政策和習慣,多年來卡耐基機構都分別為白人、黑人和其他種族的人開班。1976年,史登甫同時開辦了兩班,一班招收了六十名印度人,另一班招收了三十名白人。由於這兩班的白人和印度人都沒有人反對,史登甫就把人數平分開來,從而第一次在德爾班市開辦了兩個不同人種混合班。
精神振作的商人,除了有小心謹慎的習慣之外,還得要有敏捷和不因循兩種長處。
——[美]卡耐基自那次以後,德爾班以及南非其他城市的卡耐基課程,都是白人、黑人、雜色人種及亞洲人混合在一起上課。史登甫報告說,由於學員通常都是頭一回和另一個種族的人真正地接觸,所以,他們在一起能夠進一步了解異種同胞和自己在文化上的異同。
參加畢業典禮人數最多的一次,是1975年在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市舉行的。九個卡耐基班,大約三百八十人畢業接受文憑,觀禮的還有一千多位學員的家人和親戚朋友以及厄瓜多爾的很多顯要人物,包括大法官和首席推事。
把畢業文憑頒給每一位學員後,大家高聲呼叫和唱歌,接著像橄欖球比賽一般,所有的人列隊遊行。當然還有特別的紀念品贈送給主持人李查度·皮尼歐和他的助手艾度奧多·孟度沙。
卡耐基機構當時的副總裁約翰·古伯和他的太太艾德娜受邀參加了這一場畢業典禮。他們在機場上受到大約八百名卡耐基畢業學員、他們的家人和朋友的歡迎。等到擠出飛機場之後,他們又受到另一群歡迎群眾的包圍。這一群人揮舞著旗子,組成一個車隊,沿路按著喇叭,護送他們到旅館,然後在旅館大廳裏,隨著特別請來的樂隊的伴奏繼續跳舞慶祝。
另一個熱烈歡迎卡耐基班的國家是以色列。達萊亞·艾倫(現在是衣撒克·李葳夫人)生於以色列,十六歲的時候隨父母到了美國,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之後,她父母(兩人都是卡耐基課程的畢業生)送給她一份畢業禮物,那就是讓她參加卡耐基課程。她所得到的印象真是太好了,因此認為這種課程也應該在以色列開辦。
以後她找了,幾個人,籌劃在以色列開辦卡耐基課程。不過,卡耐基課程主持人的資格執照,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的。在美國以及大多數其他國家的主持人,必須從頭開始努力好多年,才可以取得這項資格。在外國的主持人有時會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徒階段而得到委托,但是也得經長時間的訓練之後才能擔任授課工作。艾倫小姐發現她找的人沒有一個願意去受那麼長久而嚴密的訓練,他們自己的事業已經有了成就,撥不出時間去接受卡耐基機構的訓練。
雖然當時她隻有二十出頭,但是卡耐基機構經理階層對她的智慧、熱忱和專注的精神印象非常深刻,因此決定給她一次機會,如果她願意以兩年的時間到美國接受訓練,畢業之後就請她擔任以色列卡耐基課程的主持人。她接受了各種課程訓練,從學員、助教一直做到教師。此外,她還利用在紐約卡耐基機構工作的一段時間,征招學生,與卡耐基機構高級人員經常討論更深入的問題。艾倫小姐說:“我所接受的訓練和參加的討論,可能比卡耐基機構裏任何一個人都多,因為我正逢其時,正當其地。他們在兩年之內把我訓練成為一名主持人。”
她在1973年1月回到以色列,設了辦公室。開始的時候很難展開。因為當時這種課程對以色列人來說還是一樣新的東西,大家還不接受。但是辦了幾班之後,消息就傳了開來,說是卡耐基課程對大家真的有幫助,於是吸引了許多人參加。起初班上使用的是英語,但是在第四期之後就用希伯來語教學了。
另一項困難是訓練新教師。由於所有教師都必須先參加訓練討論會,然後才能擔任教學工作。在以色列卡耐基班的第一批教師,必須遠赴歐洲或美國,去參加這種討論會。半年之後,卡耐基機構資深教師約翰·麥克瑞士特地到特拉維夫舉行了一次教師訓練討論會。
創基立業,一半靠運氣,一半靠自己努力。
——[印尼]林紹良卡耐基課程在以色列開辦後的頭八個月,一切都很順利。艾倫小姐決定到紐約探看她的父母,和父母共度猶太人的假日。她帶著在以色列所獲得的成績回到紐約州的花園市,接受卡耐基機構國際總部人員的讚美。不過,事情並不是一切都完美。
1975年12月,卡耐基機構在加州聖地亞哥召開大會,艾倫小姐報告了後來的情形:
“在1973年10月6日,我們猶太人的贖罪日,我醒來聽到收音機報告說,以色列已經開戰了,和阿拉伯國家打仗了。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我登上一架以色列的飛機,因為我是屬於以色列的,那是我一生中心境最不安寧的一次飛行,747飛機滿載著趕回家去的以色列人。我不是軍人,坐在我後麵的有將軍和其他的軍官,他們和我一樣害怕。我們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
“說到戰爭期間的情形,我記不清了。我誌願到醫院裏為我的同胞工作。戰爭結束了,但是我的世界也停止了——我的卡耐基世界。一位教師是一名戰車軍官,遠在西奈半島的另一位教師是一位軍醫,遠在戈蘭高地——我也不確定是否在那裏。助教不是在步兵排裏就是在反戰車單位,分散在前線各個地方。學員和未來的學員更不知道到哪裏去了,四周根本沒有男人。我不敢打電話找人,害怕接電話的人說:‘他已經陣亡了’或‘他受傷了’。”
“整整七個月之久,全以色列沒有一個卡耐基課程,原因是沒有人可以施教。我精神沮喪,從極度的成功轉入失敗。我就是打不起精神,提不起一點勁兒。”
“我坐在辦公室裏發呆,我隻是坐在那裏等——等什麼我不知道。有一天電話鈴響了,是胡達·巴開打來的,他是以色列卡耐基課程第二期的一名畢業學員。”
“我們互相問候了一番,他從聲音中聽出我的情緒狀態。然後就說過來看我。”
“他來到我辦公室,問我知不知道他在戰爭期間做了什麼工作。由於他已經五十多歲了,我知道他並沒有實際參加戰鬥,他說:‘我擔任最糟糕的工作。.我得通知人家他們的兒子已經陣亡了。如果我不是卡耐基課程的畢業學員,我那個工作就根本做不下去。我從卡耐基訓練中得到的力量才使我沒有精神崩潰。’”
“‘而你是我的教師,你竟然坐在這裏隻想不行動。在你四周有的是需要你幫助的人。他們憂傷沮喪,沉陷在消極的想法裏,不能夠振作起來開始工作,而戰爭早已結束了好幾個月。你坐在這裏什麼事也不做,你簡直是犯罪!這就像一位醫生有的是藥,有一個人快要死了,而醫生卻不把藥給這個人一樣。’”
“我看著他。他繼續說下去:‘站起來,不要隻想自己。目前在以色列你是唯一可以教卡耐基課程的人,所以你要站起來,把卡耐基課程開起來,讓其他的人和我一樣從中得到一些益處。現在隻有你可以把卡耐基課程開辦起來。’”
“你們知道我做了些什麼?在很短的時間裏,我又開始開展和教授卡耐基課程,重整我的工作人員,添加教師,再度把卡耐基的理論原則帶給以色列。”
人的生命及其精力都有極限,必須全神貫注並且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追求卓越。
——王永慶“這種力量,這種使我再度振作起來的力量不是發自我自己,而是發自很多卡耐基課程的畢業學員,也就是那些從我講話中獲得益處的人,他們把我以前給他們的力量又還給了我。”
“我們大家,我們所有在卡耐基機構工作的人都有一種力量——能夠教授卡耐基課程以激發別人。我們必須把這種力量提供給他們。我們虧欠他們這種力量,如果我們忘記了這一點,總有一天,某位卡耐基課程的畢業學員,就會來提醒我們所具有的力量。”
達萊亞·艾倫·李葳太太這一番話的意思,已經由成百上千的卡耐基機構的工作人員傳達給全世界的人,超過兩百五十萬卡耐基課程的畢業學員從卡耐基訓練中得到益處。他們由日增的自信和熱忱中獲得麵對生活的力量,他們增進了更有效地溝通意見的能力,使他們在業務上、社交上和私人生活中都能享受更好的人際關係,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接受卡耐基訓練的許多男男女女都寫信來說,他們在公眾和私人生活方麵,都比以前更容易和別人溝通。
有個叫路易士·魏爾契的人,兩次競選修斯敦市市長都失敗了。1963年他參加了卡耐基課程,他的學習目標就是消滅他與競選對手的差距。他完成卡耐基課程之後,再度競選時一舉獲勝,並連任了五屆市長。
有一位公司老板,因為不能與人溝通,使他的三百四十名員工變成了他的敵人。但當他從卡耐基人際關係班畢業之後,他改善了這種關係,又使三百四十個敵人變成了三百四十位朋友,使他的事業成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因為憂慮,瀕臨死亡,但卡耐基的課程教他征服了憂慮,得到了快樂,獲得了健康,又多活半個世紀。
戴爾·卡耐基的理論、原則和做法,並沒有隨著卡耐基課程的結束而結束,這些理淪、原則和做法融入了畢業學員的生活中,應當繼續發揮它的功效,幫助人們尋找新的途徑,過更具活力、更令人滿意、更豐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