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一三位摯友(2 / 3)

“如果我對瑪麗說:‘你說得很好,但是如果你多一點活力,就會表演得更好’,她就會覺得事實上她說得並不好,因而會產生抗拒心理。更重要的是,她會覺得自己很差勁。告訴她和全班同學她說得很好,而且甚至還可以說得更好,她就不會覺得這是批評了,她沉醉在成功的歡欣裏,她的態度是肯定積極的,並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了她自己。還有,她的同學也不會認為這項訓練對瑪麗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這是肯定的加強,而不是羞辱。班上其他學員也接受同樣的訓練和講評,這樣做的效果是,他們不會覺得受到批評,也不會覺得低人一等。”

教師還常常引述著名作家——當然也包括戴爾·卡耐基在內——的名言,來加強講評的功效。這些名言使教師的講評具有更大的可信度,而且讓學員知道這些原則都是基本的真理,在人際關係方麵尤其如此,學員應用了從卡耐基著作中學到的原則。因此急於要得到聽眾的認同和讚揚。

講授卡耐基課程的都是些什麼人?他們主要來自高級經理階層,有的是專業人員,有的是來自推銷業、銀行、教育係統和政府機關的人員。他們自然是卡耐基各教學班的畢業學員,他們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他們具有特別的條件,足以接受所有教師都必須接受的嚴格訓練。這項訓練大約要持續兩年,並且還要繼續接受在職訓練。

擔任教師的首要條件是具有大學學位,很多教師還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從卡耐基課程畢業後,要做教師的人至少要做兩期卡耐基課程的助教。助教協助教師的教學和發表示範談話,在學員準備發表談話的時候接受谘詢,在學員發表談話的時候計時,以及執行課堂中的其他工作。他們必須參加一項“教師訓練討論會”,討論會是在卡耐基機構總部由教務人員主持,這項討論會要求很高,很多人就是因不能達到要求的標準而被淘汰。達到標準就是獲得試用教師的證明,然後再隨正式教師在教學班授課,表現合格的試用教師就可以擔任正式教師。

我一直認為,不管我領多少薪水,我的表現必須與薪水價值相當。

——[美]彼得斯當然,就是正式教師也要接受再訓練。卡耐基機構經常舉辦進修班和複習班,不但要加強教師的基本訓練,而且還要考核、評鑒教師,並提出建議以改進教師的教授方法。除此之外,卡耐基機構教務部還派遣人員到世界各地去視察,和各地的教師們一起工作。卡耐基機構經常審查和評鑒教師,教師如果達不到標準就會被辭退。

卡耐基課程主持人的資格及卡耐基機構教務部,都得向美國非大學進修教育委員會備案,這個委員會的核定備案資格,是由美國教育部批準的。該委員會在1974年合並為美國全國非營利機構,以提高和保持進修教育計劃的水準。為了達到這個宗旨,他們訂立了標準,所有開辦成人教育的組織,都必須達到這個標準。卡耐基課程也以此為工作目標。

這些標準和大學或學院備案的標準差不多,其中的規定內容包括課程的研究、教師的選擇和訓練、教學設備、財務穩定性以及訓練效果等。要獲得備案,舉辦成人教育的組織必須提出教學活動的詳細分析,並且要接受教授小組的訪問。在教學計劃實施期間,這些教授負責評鑒這些教學計劃。

卡耐基的理論、原則和做法,不會隨課程的結束而結束。它們融入學員的生活中,繼續發揮功效,幫他們尋找生活的新途徑,度過更豐富的人生。

戴爾·卡耐基教學的影響遍及全世界。他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除英語之外,還印成了三十六種語言;而他的《人性的優點》也被翻譯成二十七種文字。全球五大洲的五十個國家都設有卡耐基課程。

卡耐基課程遍及全世界的國際教學計劃,形成了現代成人教育無與倫比的規模。雖然通過各種語言和翻譯,各地的卡耐基課程在精神和內容上並無二致。不論是在英國會議大廳沉靜的氣氛裏,或是在原始村落的茅草屋裏;不論是在熱帶酷熱之中,或是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寒冬氣候裏,卡耐基課程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

通過各地所設立的課程以及授課教師,卡耐基課程以豐富的、重要的方式影響了全世界各個地方的人,提高了人們生活的素質。

由於很多班開設在世界上偏遠的地區,即使不知道卡耐基是何許人,或者不知道卡耐基教學計劃的人,也都因此發現了成人教育的新途徑,結果改進了無數人的生活形態、地位和自覺性。

全世界很多國家的高級政府官員,都接受到卡耐基的訓練。在畢業學員中,更有很多是內閣閣員、大法官、國會議員以及高級外交官。洪都拉斯的兩任總統波裏卡波·裴茲·加西亞將軍和他的繼任人璜·阿爾拔圖·麥爾加·卡士楚,都是卡耐基課程的畢業學員。裴茲的夫人也是卡耐基課程的畢業學員。

1956年卡耐基課程在倫敦柯德瑞大廳舉行一次展示教學。這是卡耐基課程第一次進入英國,但卻遭到了新聞界刻薄的批評,認為它太過幼稚。不過,當學員注冊、繼續學習下去直到畢業,新聞界的態度也有了改變,而在以後的年月裏,從英國卡耐基課程畢業的學員已經有了好幾千。

在非英語國家舉辦卡耐基課程的,首先是中美國家和南美國家。教師從美國到這些國家去設立卡耐基訓練班,以英語教學,在這種情形之下,自然隻有英語流利的人才能夠參加學習。那時有足夠多的美國人、英國人和其他會說英語的人,因而不至於招不到學員。

你不能等別人為你鋪好路,而是自己去走,去犯錯,而後,創造一條自己的路。

——[法]古祖特等到訓練出能說英語又能說西班牙語的教師之後,就立刻開辦了西班牙語的課程,現在所有的書和教材,都有了西班牙文版本。不過在早期的時候,教師使用的還是英語教材,而且教師雖然在課堂上用西班牙語教學,但教師課後的討論會用的還是英語。

但是,就算學員的英語說得很好,他們也難於用這種外國語言來表達他們真正的感覺。卡耐基機構鼓勵用所在國的語言來教學,例如用大部分的歐洲語言、廣東話、南非荷蘭語、菲律賓的塔加拉語、冰島語、希伯來語、印尼語、日本語、馬來語、斯瓦希裏語和泰語等。

不過,外國的學員有時也會懷疑,像卡耐基這樣美國化的課程,是不是能適用於他們的國家。

西班牙卡耐基課程主持人艾杜阿多·克瑞亞多·阿吉瑞做出這樣的評語:“卡耐基課程最特殊的一點是學員在初參加的時候,都十分關心這種課程是不是太‘美國化’了。不過在課程進展下去後,這種感覺就消失了。等到訓練完成之後,每一個學員都會認為卡耐基課程很好,這可以從他們的觀點中反映出來,而且他們都應用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克瑞亞多在西班牙很多城市裏開設卡耐基課程,還在一家周刊雜誌上寫了兩頁的特別報道,題目是《為人的力量》,把很多卡耐基的原則傳達給西班牙全國的讀者。

南非的卡耐基課程,使用南非荷蘭語和英語。約翰內斯堡的主持泰瑞·奧士楚維克發現,南非的學員有時候利用卡耐基課程來改進他們的英語,雖然這不是卡耐基開班的宗旨,但是卻能夠給學員更多使用英語的信心。

奧士楚維克也常常在土人居住的地區開辦卡耐基課程,他用的是英語。一堂課中,一名學員談到他和巫醫相處的經驗,突然之間,他用祖魯語喊出一句話來,全班也都跟著站起來以傳統古老的祖魯族態度回喊著,然後又安靜地回到座位上,像沒有事一樣繼續用心談話上課。

今天,世界各國負責卡耐基課程的主持人,大多數都是這些當地國家的人士,不過也有些地方的主持人是美國人或其他外國人。

歐洲傑出主持人之一狄爾·艾爾頓,開辦的課程遍及全西德。艾爾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長大的,從小就接受憎恨美國人的教育。在十七歲的時候他被征兵到德國陸軍裏,但是基本軍事訓練還沒有接受,戰爭就已經結束了,他成為美國軍的俘虜,被拘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他和美國人沒有什麼接觸,對美國人也沒有什麼好感。

後來艾爾頓慢慢地了解美國和美國人。他認識到他之所以對美國人沒有好感,完全是因為他對“征服者”的偏見使然。艾爾頓在1973年卡耐基機構國際大會上說:“一群人對另一群人或許心存偏見,但是卡耐基課程幫助我們把別人當做一個個體來看,而不是把他當做另一群人中的一員來看。在卡耐基課程中,我們遇到來自各種不同環境和文化背景的人——大家聚集一堂——大開了我們的眼界,使我們獲得不同的觀念。”

要其他國家的人了解戴爾·卡耐基的著作和其他教材中所列舉的美國人的例子,確實有點困難。艾爾頓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他在翻譯這些書和教材的時候,有時候得換些例子,讓德國人了解這些例子所要表達的意思。

美國人用名字稱呼關係並不太親密的人,這個習慣對德國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由於互相稱呼名字是全世界卡耐基課程的做法,艾爾頓就在第一堂課中解釋用名字相互稱呼的原因。他告訴學員,稱呼名字可以打破同學相互間溝通的障礙——但是他建議如果在街上遇到另一個同學,最好還是不要用名字來打招呼。為了防止德國人對以名字相稱呼的較隨便的方式產生抗拒,在班上叫學員的時候就不用比較親密的“你”字(du),而用較正式的“您”字(sie)。他還解釋,卡耐基教師傳統使用的招呼“晚安,朋友們”(在德國文化中,一個人是不可以隨便用“朋友”這兩個字來招呼別人的),並沒有損害德國人對朋友的觀念,因為在卡耐基課程的教室環境中,所有學員都是朋友,大家在友善的氣氛中分享著共同經驗。

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於縮小了自己的成就。

——[美]唐拉德·希爾頓卡耐基課程在德國很受歡迎。漢堡一家公司由於他們的人員接受卡耐基訓練後對公司很有幫助,因此就熱忱地為卡耐基課程作宣傳,他們的推銷員向顧客推介卡耐基的訓練,甚至當推銷員爭取到報名卡耐基課程的人員時,公司還按介紹的人數發獎金給推銷員。

在文化與美國顯著不同的地方,學員一開始常常會抗拒卡耐基的技巧。英國伯明翰主持卡耐基課程的保羅·韋納報告說,在“打開你的殼”這堂課中,學員們要大喊大叫,敲擊桌子,有個學員立刻走出教室。“他是城裏的一名經紀人,是隻參加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俱樂部的人,非常英國化——老派的,就是在沙漠裏也要穿上大禮服的那一類人。我看到他走出去,我也就跟著他走出去。他說,‘如果也要我大喊大叫、敲桌子,我隻好退學。這完全違反教養嘛!’我回答說:‘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在大喊大叫、敲桌子。你同意這樣做有很好的作用嗎?’他點了一下頭。‘你不覺得應該放鬆一些你的虛假的約束?’他想了一會,然後同意了,再回到教室。當輪到他發表談話的時候,他說他不喜歡在這種情況下發表談話。他講得很好,而後成為鼓吹卡耐基課程的人。”

東方開辦卡耐基課程所遭遇到的問題,與在其他地方不同。香港卡耐基機構的經理說,中國人非常在意“顧全麵子”,因此對中國人施展傳統的推銷技術根本就行不通。中國人雖然不想買推銷員所推銷的東西,但是為了保留推銷員的麵子,他們不會直截了當地說“不買”,他們會說些模棱兩可的話拖下去,而讓推銷員自己放棄。

這位經理說:“這種情形使推銷員非常沮喪,你永遠沒有辦法知道該不該再去推銷一次。但是我們克服了這個困難,因為我們發現中國人是誠實的民族。在試講大會中,我們宣布,有興趣報告參加卡耐基課程的人,就請接受會後開始上課用的書,結果真正要參加的人都拿了書,而其他的人就都不拿。如此一來就不必勉強沒興趣的人說出‘不要’,也就保住了推銷員的麵子。”

不過,日本的情形又大不相同。參加卡耐基訓練的人,大多數都是各公司從職員中選送來的。在日本,公司就像父親一樣,非常注意職員的發展。卡耐基課程對開展他們的業務來說,已經占著非常重要的分量,日本大多數重要的公司,都派遣各階層的員工來接受卡耐基班的訓練。他們和卡耐基課程主持人簽訂年度合約,以保證他們的人確實能夠參加訓練。

日本的卡耐基課程通常在好幾個月以前,就已經登記滿額了。為了使不在公司工作的人也能夠參加,每期都保留一小部分名額,供其他大眾申請。不過,申請這些空額的人,都要經過主持人法蘭克仔細的審核。

法蘭克以前在芝加哥州立大學旅館管理學院讀書的時候,參加了卡耐基班的課程,印象非常深刻,他認為應該在日本開辦這種班。幾年之後,他寫信給卡耐基機構國際總部,建議他們在他的祖國日本開辦卡耐基課程。這封信轉給了最靠近日本的夏威夷卡耐基課程的主持人艾德溫·惠特羅,他先與法蘭克連絡,稍後又親自到東京去拜訪法蘭克,商量法蘭克能不能加入惠特羅的組織,在日本開展和教授卡耐基課程。法蘭克當時身任旅館管理的顧問,事業很成功,不願意放棄事業,從頭開創另一種新事業,同時,他認為自己還沒有做好從事這項冒險事業的準備。八個月之後,經過慎重的考慮,他決定參加在日本開辦卡耐基課程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