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第6章第11節舍得道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有的人卻認為承認錯誤是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尤其在別人麵前,是一件有失身份的事情,所以即使犯了錯也不肯承認,遮遮掩掩,甚至當別人當麵指出或提出的時候都不肯承認,更不要說道歉了。

然而,你要清楚:與其等別人提出批評、指責,還不如主動認錯、道歉,這樣更易於獲得諒解、寬恕。凡是堅信自己一貫正確,發生爭端總是武斷地指責對方大錯特錯,從不認錯、道歉的人,根本交不到朋友,或易交難處,永遠缺乏知心朋友。

如果我們由於自身的孤傲和不安全感寧可讓友情出現裂痕也不願意說“我錯了”這句話,那實在是愚蠢之至。諾曼?皮勒說過:“真正的道歉絕不隻是簡單地認錯,而是對你說過或做過的有損友好關係的言行表示真誠的歉意,並真心實意地希望友誼得以修複。”

1755年,在競選弗吉尼亞州議員的辯論中,23歲的上校喬治?華盛頓說了一些侮辱小個子對手脾氣暴躁的潘恩的話,對方當即用桃木拐杖把他打倒在地。站在一旁的士兵立刻衝上去,想為年輕的上校報仇,華盛頓本人卻從地上爬起來阻止了他們,說他會處理好此事。

第二天,他寫信給潘恩,邀請他在一家酒館同自己會麵。潘恩到達後,本以為華盛頓會要求他先表示歉意,然後與他進行決鬥,誰料,華盛頓卻先對他表示了歉意,並主動伸出和解之手。

道歉並非示弱。一個人要承認自己的錯誤是需要勇氣的。人際關係是生活中最難處理的事情,人都免不了有出錯的時候。一旦錯了,就得道歉,隻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有些人明知道是自己的不對,可是礙於所謂的身份或者麵子一類的問題,不肯主動認錯,覺得認錯是沒麵子的事情,所以衝突也就無法解決。其實一個人能主動承認錯誤,就是一種勇氣,這不僅有助於解決相關的矛盾,也能取得一定的滿足感。

說“對不起”的時候,眼睛一定要直視對方,隻有這樣才能傳遞出你的心意。如果一邊做事一邊道歉,或者用回避的方式,都表現不出你的誠意,無法讓對方感覺到你是真的認錯。沒有辯解的道歉才能讓對方感覺你的心意,達到道歉的目的。

小雯借朋友的衣服穿,卻不小心因為疏忽把衣服刮破了,小雯覺得很抱歉,就在還衣服的時候,很誠懇地對朋友說:“對不起,我不小心弄破了你的衣服,這是一個裁縫的電話,我已經聯絡過他了,他說可以補得像沒壞的一樣。”

這種正麵的直接道歉是最好,也是最佳的方式。假如小雯在還衣服的時候隻是說:“衣服破了,我賠錢給你吧。”對方肯定會婉言謝絕,但心裏絕對會不舒服,覺得小雯的“道歉”隻是形式上的,不夠真誠,他們之間自然也就有了締結。

小偉在朋友的生日宴會上喝多了,將女主人最喜歡的一個花瓶失手打碎了,以小偉的經濟實力賠不起這個花瓶。

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小偉挑選了一張精致的賀卡,寫上自己的歉意:我知道我的行為給你們造成了困擾,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無法原諒的,請相信我絕對不是故意的,如果當時我沒有喝醉,也就不會發生那種事情了,所以請接受我最真摯的歉意。

小偉將卡片親手交到朋友手裏,並帶了一瓶朋友最喜歡的酒,不是為了表示賠償那個花瓶,而是為了表示真誠的歉意。

小偉的這樣道歉方式很藝術,你也可以不直接說出“對不起”,而是像小偉這樣用一張卡片或一份小禮物等,都可以表示歉意。最重要的是不要回避,一開始就要先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道歉一定要有誠意。

真心實意的認錯、道歉就不必強調客觀原因、做過多的辯解。就是確有非解釋不可的客觀原因,也必須在誠懇地道歉之後再略為解釋,而不宜一開口就辯解不休。否則,你對自己的錯誤實際上是抱著抽象否定、具體肯定的態度,這種道歉,不但不利於彌合雙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會擴大裂痕、加深隔閡。道歉需要誠意。雙方成見很深,當對方正處在火頭上,好話歹話都聽不進時,最好先通過第三者轉致歉意,待對方火氣平息之後,再當麵賠禮、道歉。有時當務之急不是先分清誰是誰非,而是要求雙方求同存異去對付共同麵臨的困難或“敵手”。如雙方僵持不下,勢必兩敗俱傷。如一方先主動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緊張為和諧,乃至化“敵”為友。

要記住,真正的道歉不隻是認錯,同時也意味著承認自己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困擾,而你對彼此之間的關係很重視,希望道歉可以化解衝突,重歸於好。誠懇的歉意不僅能彌補彼此之間的關係,還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所以,如果你犯了錯,就大方地表示歉意,誠懇地說一句“對不起”。

一定要改變觀點,不要認為道歉是沒有麵子的事情,當你做錯的時候,請拿出你的勇氣和誠意,向對方道歉,要知道道歉是緩解衝突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