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褚家掌著兵權財力,朝官多是父親門生,如此下去,是萬萬不好的。
大哥遣人來,就是請她想個法子,京城那邊皇帝的不滿已是毫不掩飾,大哥幾次勸解都沒有效果。
因此,褚曼玉便匆忙寫下書信請來人帶回,信上隻是說說在外的日子,寫寫所看之書的體會,隻是那體會之下,卻是在勸慰。
來者相告,太後那邊有意緩和父親與皇帝之間的僵持。
大哥猜測,最直接的辦法,便極可能是讓她入宮做個嬪妃。
按夏國律,該是從美人或者貴人起的。
褚曼玉想起年幼時候,那時新帝剛剛登基不久,一切都還仰仗著父親的扶持。
一次母親帶自己進宮朝見,那天日頭特別好,慈寧宮院落裏栽了參天的大樹,蔭深似海,她們站在下麵極是清涼。
小孩子天生好奇,垂首站了不久便忍不住悄悄四下張望,隻見宮闕的簷角飛揚,襯得那藍天透明而高遠。
站得久了,微微有些發暈,更覺得殿閣巍峨。有穿著華麗的姑姑含笑走出,麵上略有難色地說道:“近日來太後娘娘勞累,今日更是精神短,不便接見各位了。勞煩相國夫人跑了一趟。”
母親麵上永遠都是那抹和煦的微笑,連連道:“是我們打擾娘娘了。如此,便不敢煩擾,改日再來朝見吧。”隻是拉著自己的小手的那隻手緊了下,不經意地一層怨色一閃便過了。那位姑姑輕輕福了個身:“那就恭送夫人了。”母親含笑點點頭,拉起自己轉身離去。
走至慈寧宮門口,褚曼玉回頭,便見那高牆連綿蜿蜒,似永不到盡頭。
有個金黃衣衫的小男孩,並一個著銀色袍子的小男孩,嬉笑著從古木間追逐跑過,都是粉雕玉砌的麵容,極為好看,有溫柔聲音遠遠傳來:“皇上來了,瑾公主來了……”
那是她第一次進宮,那日回到褚府,父親少有的跟母親發了脾氣,責怪母親帶她去那裏。如此,在之後漫漫的十數年裏,她再沒踏進過那高牆半步。
可是,自己心中,卻知道這是好事,雖然一些閨閣好友對皇宮極其向往,比如吳大人的女兒,常會說起若是自己進宮要如何如何。
但那個地方,聽曾經在宮中服侍過的婆婆說,是座牢籠……父親每說起那裏,便是一臉凝重地搖頭。
褚曼玉熟讀詩書,那些宮怨之詞多淒美,無不訴說君王薄幸,女子空待君王至,韶華變白頭……若是真進了去,便再無出來的一日了。
褚曼玉久久凝望一碧如洗的藍天,思緒翻轉間,手上不禁握緊了腰間一枚玉佩。那是一隻纏枝寶相紫玉佩,上麵有金篆的“比翼”二字。她的目光有些迷離,若是真進了去,那竹林之後的身影,便是永世難違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