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到山賊,是悟空出離了兩界山的重壓,剛剛保護唐僧,在西天取經旅途上遇到的第一個突發事件。悟空見到路邊閃出的六個山賊,滿心高興,扶起跌落下馬、口不能言的唐僧,對唐僧說:“這都是送衣服、送盤纏給我們的。”悟空“從耳朵裏拿出鐵棒說:‘不要走,讓老孫打一棍試試手’,嚇得六賊四散逃走,被他拽開步,團團趕上,一個個盡皆打死。剝了衣服,奪了盤纏,笑吟吟地走將來。”悟空剛剛皈依了佛門,心理上還是強盜,沒有慈悲憐憫之心。悟空貓捉老鼠一般地享受了殺人的過程,還剝了山賊的衣服,奪了山賊的財物,這時的悟空,還是十足的妖精和強盜。悟空由此遭到了唐僧對他的第一次驅逐。
第二次遇到山賊,情節要複雜一些。師徒們西天旅途近半,唐僧放馬獨自前行,路兩邊忽然閃出了三十多個強盜,攔住路口,嚇得唐僧戰戰兢兢,跌下馬來。悟空追趕唐僧,看見了強盜,心裏暗喜道:“造化,造化,買賣上門了。”悟空放走了唐僧,“展開棍子,晃一晃,有井欄粗細,七八丈長;蕩的一棍,把一個打倒在地,再不做聲。那一個開言罵道:‘這禿廝老大無禮!盤纏沒有,轉傷我一個人!’行者笑道:‘且消停,且消停!待我一個個打來,一發叫你們斷了根罷!’蕩的又一棍,把第二個打死了,唬得那眾嘍囉撇槍棄棍,四散逃生而去。
”悟空這一次遇到的強盜更為凶悍,上一次的強盜看到悟空的大棍,就嚇得四散逃跑,這夥強盜看到悟空的大棍子也不畏懼。悟空打死了第一個強盜,其他人還不收手,直到打死了第二個,強盜們才真正的放棄,丟下凶器逃跑了。這一次悟空打死了兩個強盜,並沒有殺掉全部的強盜,可見悟空殺人的目的,還是要趕走強盜,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否則以悟空的能力,這些強盜一個也走不掉。這次悟空的表現,就要遠勝於上次的表現,是悟空追隨唐僧佛門修行的進步。當然這也不是理想的解決方式,殺人終究是不對,就像後來觀音菩薩對這件事的評語一樣:“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死許多草寇!草寇雖然不良,到底是人身,不該打死……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但祛褪散,自然救了你的師父。”菩薩的這番話,點化了悟空,影響了悟空對待第三批山賊的做法。
唐僧對悟空的要求,和菩薩一樣要求完美。所以唐僧當時丟下悟空一個,忙驅馬跑回來,叫八戒趕過去告訴悟空,棍下留情,不要打殺強盜的性命。可惜八戒跑得慢了點,兩個強盜的腦袋被悟空“一棒子打出豆腐了”。唐僧一看真打死了人,心裏惱火,嘴裏不停地絮絮叨叨,猴子長、猢猻短地罵。唐僧的語言功底非常了得,尤其是碎嘴子折磨人的功力,曾經讓菩薩派遣的護法神也聽不過去,下來替悟空解憂。這次護法神沒露麵,悟空隻有一個人受著了,悟空聽得不由得冒火。唐僧罵完了悟空,覺得還不夠,決定變個花樣,要替死去的強盜禱告。
不過禱告的核心內容還是變著法兒罵悟空,唐僧禱詞的關鍵詞是:“……你到森羅殿下,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人。”唐僧雖然是個當師父的,但是有時候幼稚得有點可笑。悟空看著唐僧演給自己看的小品,怒火衝天,心理失衡,對唐僧說:“師父,你老人家忒沒情義,為你取經,我費了多少的殷勤辛苦,如今打死這兩個蟊賊,你倒叫他去告老孫。我動手打,也是為你。你不往西天取經,我不與你做徒弟,怎麼會來這裏,怎麼會打人。我也替他們禱告禱告吧!”悟空拿鐵棒子朝墳上猛搗,心裏想象是在搗唐僧。嚇得八戒、沙和尚心驚,唐僧滿心懷怒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