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社會交往之陌生人篇(3)(1 / 3)

五、隨機應變

衝突中你還可以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必要的防衛。如當對方惡意中傷地罵道:“你是個偽君子、大騙子,什麼壞事你都能做得出!”你不妨以解嘲的口吻反問:“哦,是真的嗎?我倒要請你徹底揭露揭露。”誘使他繼續“表演”下去,直到他再也找不到言辭。在這種情況下,你要盡量做到有禮、有理、有節。這樣做,顯然比大動肝火、暴跳如雷強得多。它不但不使你因暴躁而失禮、因憤激而失態,還可以在人數眾多的場合,贏得周圍人們的理解和支持。

古語雲:“有大度者成大器。”當別人對你惡語相加時,你要把它看作是對自己修養、意誌和情感的最好的磨煉。為了實現將來能有一番作為的宏願,願你在這種磨煉中表現出積極和主動。怎樣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

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是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內容,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就是要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出發,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不能因某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不同就加以歧視或侮辱;一個民族生活習慣的保持或改革應由該民族集體決定,別的民族或個人不能強製或幹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生活習慣為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別的民族,也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去對待民族生活習慣,去處理與民族生活習慣有關的事情。由於民族生活習慣具有民族性、敏感性等特點,因此,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裏,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對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乃至國家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那麼,作為學生我們如何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呢?

一、要充分認識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少數民族在形成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它反映了民族的曆史傳統、生活方式和心理感情。所謂生活習慣,主要指少數民族群眾的衣著、飲食、居住、生產、婚姻、喪葬等方麵的習慣。這些習慣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是少數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也是一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對一個民族的經濟、文化、人們的生活、思想以及民族的發展進步、民族間的關係都有很大影響。少數民族對本民族的生活習慣有著特殊的感情,或引以為自豪,或奉為神聖,不容他人褻瀆。不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容易刺激民族感情、影響民族團結,不利於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因此,我們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任何歧視、不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都有害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國家昌盛。

二、要了解熟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我們可以讀一些介紹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的書籍和文章。我們還可以在跟少數民族朋友接觸交往過程中留心觀察、虛心求教,還可以通過旅遊、參觀、調查訪問、影視作品、專題研究等方式方法多層次、多側麵地了解。

三、認真地、誠心誠意地、不折不扣地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1936年紅軍長征經過四川涼山彝族聚居區時,由於彝族群眾深受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對紅軍北上抗日的方針不了解,將紅軍團團圍住不讓通過。紅軍反複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並由司令員劉伯承和彝族首領小葉丹喝雞血酒、結拜兄弟並送槍支彈藥,終於贏得了彝族群眾的理解和信任,紅軍才得以順利通過。由此可見,隻有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才能加深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進民族團結,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的統一,推動社會建設的發展。

四、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政策我國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因此,對少數民族生活習俗的侵犯,也就是對民族平等權利、民主權利的踐踏。在我國加強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中學生應該成為學法執法的模範,帶頭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怎樣與外國人交談?

學生朋友如何與外國人交談?讓我們先從一則小故事說起。在我國北方的一座城市,有幾名男女大學生星期天遊公園,遇見一美國小姐,就主動與美國小姐打招呼。雙方交談起來後,其中一位大學生不停地問那位美國小姐:“你幹什麼工作?”“一年能收入多少錢?”“你今年有30歲嗎?”直問得美國小姐滿臉惱怒,拂袖而去。弄得幾位大學生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