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社會交往之陌生人篇(1)(1 / 3)

社交範圍狹小,怎麼辦?

社交,顧名思義是指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學生朋友走上社會以後,都會麵臨一個如何走出舊時的生活天地,建立新的社會交往關係的問題。雖然,學生都有參與社交活動的強烈需求,但不少人不能適應這種社會聯係突然擴大的變化,苦於不善於與人交往,以至缺少必要的社會聯係。有的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往往沉默無語,碰到異性更是手足無措、心慌意亂。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社交恐懼症”。

要消除這種內怯的“社交恐懼症”,就要從樹立自信心入手,全麵而客觀地評價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羞怯的心理特性就懷疑自己的全部能力。要經常自己鼓勵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及時去除心理上的壓力。同時,應當善於正確地與人進行比較,不要一發現自己不如別人就消極氣餒,而應通過比較來調節自己的不足之處,盡可能發揮自己的長處。當一個人發現了自己潛在的才能後,就會增加“自信度”。此外,還要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盡可能與同學經常交流情感,逐步嚐試主動接觸陌生人。隻要敢於衝破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屏障,你的社交能力一定能增強。

做生意要有資本,參加社交活動同樣也需要資本。不過“社交資本”不是金錢和資產,而是知識、技藝、風度、素養等無形的精神資產。古人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的社會交際群體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共同的興趣。可以說,共同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把人們吸引到社會群體這種非正式組織中來。共同的興趣,也是一種內在的凝聚力,代替了嚴格的紀律,維係著社交群體的存在。然而,共同的興趣是建立在對某種專門技藝、某門學科、某項事業無比熱愛的基礎之上。坦率地說,一個學無所長,隻會炫耀自己門第、財富的青年,在現代社會是很難擴大社交範圍的。

社會交往之陌生人篇參加社交活動,就要注意社交風格。所謂社交風格,是指一個人的衣著裝扮,言談舉止。社交應注意“十戒”,即第一,不要板麵孔。有句老話講:“你的笑容就是你的財產。”笑容使人愉快,怒顏叫人厭惡。第二,不要失風度。不要恣情談笑,舉止輕浮。應該活躍而不失風度,沉靜而不麻木。第三,不要自視清高。既不能過分謙卑,也不應把眼睛生在額頭上。第四,不要固執己見。當別人與自己意見不合時,切忌氣憤填膺,旁征博引加以批駁。第五,不要揭人之短。不能用別人的生理缺陷來取樂逗笑。第六,不要賣弄聰明,否則會刺激別人,產生不快甚至衝突。第七,不要玩弄奸詐。必須以誠相待,友愛相處。第八,不要輕率從事。不問對方為人如何而一見傾心,拉住便談,談則無所不及,這樣的做法極為有害。第九,不要忽視儀表。要注重儀表的端莊整潔。第十,不要顧此失彼。不要造成“被遺忘的角落”,使別人產生寂寞和不快。不會了解別人,怎麼辦?

在社交場中,要博得人們的好感,總應該符合對方的口味才是。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性格、脾氣、嗜好,是不可能達到這一目的的。而隻有把對方的情況基本上了解清楚,與之交往,方能使自己在各種場合成為大受歡迎的人。

那麼,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獲得這一手“本領”呢?

一、了解對方

羅斯福總統是一位交際能手。他還沒有當選總統時,在一次酒宴上見到許多不相識的人,而這些不相識的人並沒有向羅斯福表示友好。於是,羅斯福有意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向那些不相識的人請教,他們便成了熟人。一天,一位叫陸思瓦特的博士坐在羅斯福的旁邊,羅斯福機巧而輕輕地同他說:“陸思瓦特先生,請你把坐在我對麵的那些客人向我介紹一下。”於是陸思瓦特非常高興地把每個人的性情、特點大略地介紹了一番。對此,美國著名新聞記者馬考遜也說過,每個進來謁見羅斯福的人,在接見前,關於這個人的一切情形,他早就打聽好了。

然而,對於那些偶然遇上的陌生人和找上門來的不速之客,隻能在直接接觸、觀察中獲得了解。可有意無意地提一些問題,或找些無關緊要的話題進行交談。這樣,便可大體上了解對方的談吐及其興趣。還可采用心理學和“相命學”的方法打量對方的外表特征,觀察對方的心理狀態。一般地說,人的言行、打扮、氣度、風格基本上反映了其人的精神狀態和性格脾氣。一個濃眉大眼、魁偉彪形、粗聲大氣的人,其性情多是粗獷的;一個不修邊幅、不拘小節、言談風趣而爽朗的人多是較浪漫的;一個木訥寡言、拘泥謹微和左思右想的人,其性格往往是內向的……凡此種種,都可以作為認識人的一種參考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