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2章 自己的路自己走(1 / 1)

一般情況下,人怎樣走路是由自己的頭腦指揮的,而不會受他人的控製。溫州人在選擇自己發展的道路上也是一樣,不看書上的教條,不聽他人的指揮,而是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他們選擇了這樣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由優勢產業、關聯行業、上下遊協作配套,形成大小業主和諧共生的內部條狀、外部塊狀的特色產業區域。這種教科書上找不到的產業模式在現實中卻所向披靡,戰無不勝。這也是“落後、低級”的家族企業卻能夠比跨國公司更有效率的主要原因。

在溫州經商、辦廠蔚然成風,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開發項目,家家戶戶融通資金,家家戶戶開拓市場,結果是家家戶戶都有企業家,人人都是企業家。對於這種一哄而上辦企業的局麵,有人擔心會因為過度競爭而大麵積死亡。然而正是這種一哄而上,形成了溫州不少產業不可比擬的競爭力。

比如溫州的防風打火機剛具規模時,歐美的中間商找上門來,大家見有利可圖,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不到一年的時間,成品廠就從500家增加到3000家,競爭慘烈。各廠家壓縮成本,推出新品,兩年後,2500家倒閉,又隻剩下500家,但由於這一哄而上,剩下的500家全是成本高手,致使原行業老大日本80%的企業倒閉,從而占據全國80%、出口99%的市場。

1998年,柳市也爆發了這種“亡命”競爭,近千家企業進行了一場價格大戰,70%在虧損線下,300家企業倒閉。這種競爭形成了在全球都無可比擬的核心能力,使溫州企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

好看的鞋子穿起來不一定不舒服。同樣,西方現代化的經濟模式並不見得是最適合中國實際的經濟模式。一個典型的溫州民營企業,開始起步時,小企業、小商品、家族化都是別無選擇中最優的選擇,因為隻有這樣更貼近中國這個市場的文化和國情。“高山峽穀有小城,有城就有溫州人”。有人說溫州人可怕,可怕在什麼地方呢?溫州人的可怕首先就是溫州人天生有一種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的樸素自然哲學意識。他們不做高深的理論探討,堅信“民以食為天”,總是用最簡單、最直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贏得生存空間、獲得財富。

敢為人先,就意味著敢於嚐試、敢於探索、敢於創新,就是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做前人沒做過的事,不斷進行創造性的實踐。這是溫州人最突出的個性特征,也是溫州人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因此,在機遇與風險並存的市場經濟大潮中,他們不因循守舊,敢想敢幹,努力搶占市場先機。務實的溫州人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生產紐扣、皮鞋、打火機、低壓電器等等。因此當別人還在觀望時,他們就已經獲得財富,並開始進軍新的領域,並成為領軍人物。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越是本土化的,也越具有比較優勢。最好的老師,不是GE(美國的大公司——通用電氣),也不是韋爾奇,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就是實踐。

成就了溫州商人乃至浙江商人的最大秘密,就是他們更貼近中國市場的文化和國情,也更了解這個新興市場的水土更能把握這個市場的脈搏。雖然是草,但卻有根,而且深深紮進厚厚的“本土”層。他們采用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最適合的經濟模式。納愛斯集團總裁莊啟傳說的好:跨國公司的管理模式,必須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否則一定不能成功。

溫州人的創富故事,明顯是可以讓所有人學習和模仿的。他們不像有特殊海外關係的粵商那樣,遙不可及、高不可攀、難以模仿。溫州人就像親切的鄰居,是身邊的榜樣,是可以學習的商業楷模,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也是能夠一學就會的商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