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具備強烈的歸屬感。
熱愛組織是團隊精神的基礎。隻有熱愛組織的人,才能與組織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始終站在組織的立場,事事處處以組織利益為重。而對組織的熱愛根源於對組織的強烈的歸屬感。
強烈的歸屬感可以改變一個組織,並造就員工的地位。
艾德勒應聘到一家製衣公司。這家公司已經虧損達2000多萬美元,公司連給員工發工資都很困難。
艾德勒想:我既然來到了這個組織,就是這個組織的一分子了,就要為組織服務,我一定要設法把我的企業從困境中解救出來!
這種強烈的歸屬感使他主動去找老板,覺得首先應該轉產。他們決定把生產成人服裝改成適合兒童需求的特色服裝。結果新服裝上市後供不應求。艾德勒自然也在組織裏站穩了腳跟,決策層決定讓他負責分管新產品開發的工作。
第三,善於發現他人之長。
個人融入團隊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看到他人的長處,欣賞他人的優點。表麵上看起來這並不難做到,但實際上要真正從內心深處欣賞他人並非易事。很多時候,我們更關注別人的錯誤和缺點,而對他人的優點卻視而不見。顯然,這種行為是很難讓我們融入團隊的。因此,要想融入團隊,就必須拋棄這種行為和思想,了解他人的長處並加以讚美,而非揪住缺點不放。
在組織中,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隻關注缺點很容易導致團隊成員間的矛盾,從而破壞團隊成員間的和諧關係,影響團隊合作。隻有采用欣賞的態度,對於他人的長處大聲讚美,對於他人的缺點以誠懇幫助人的態度私下交談,這樣才能促進組織內部的合作。
第四,看清自己的位置。
一個好的團隊就像一部設計精密的機器,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獨特的定位,都有自己最主要的工作。隻有每一位組織成員都認清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自己的主要任務,組織這部機器才能正常運轉。若對自己位置認識不清,看不清工作的重點,組織就會一團糟。因此,在加入一個組織之後,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不翻閱文件、承接任務,而是尋找自己的定位,找準自己的位置。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為了克服更大的困難,創造更大的業績,我們需要不斷地與他人聯係,與他人合作。
但是沒有人喜歡被強迫或遵照你的命令行事。如果你想贏得他人的合作,就要征詢他的願望、需要及想法,讓他們出於自願。所以,一個能融入團隊,與他精誠合作的人,不僅要培養團隊精神,還應該這就需要熟練運用如下溝通合作技巧:
(1)讓他人覺得想法是他自己的
愛德華·豪斯上校,在威爾遜總統執政的期間,在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有極大的影響力。威爾遜對豪斯上校的秘密谘詢及意見依賴的程度,遠超過對自己內閣的依賴。
豪斯上校利用什麼方法來影響總統呢?
"認識總統之後,"豪斯說,"我發現,要改變他一項看法的最佳辦法,就是把這件新觀念很自然地建立在他的腦海中,使他發生興趣--使他自己經常想到它。第一次這種方法奏效,純粹是一項意外。有一次我到白宮拜訪他,催促他執行一項政策,而他顯然對這項政策不表讚成。但幾天以後,在餐桌上,我驚訝地聽見他把我的建議當作他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老練的豪斯沒有打斷總統的話,說:"這不是你的主意,這是我的?"他不願追求榮譽,他隻要成果。所以,他讓威爾遜繼續認為那是他自己的想法。豪斯甚至更進一步,他使威爾遜獲得這些建議的公開榮譽。
我們每天所要接觸的人,就像威爾遜那樣具有人性的弱點,因此,且讓我們使用豪斯的技巧吧:讓他人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
(2)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記著,別人也許完全錯誤,但他並不認為如此。因此,不要責備他;試著去了解他,試著忠實地使自己置身在他的處境,從他的立場去看問題,就很容易尋找到合作的契機。
(3)請求對方的幫助
人類天性中都想做個重要人物。請對方幫你一個忙,不但能使他感覺自己重要,也能使你贏得友誼與合作。
本傑明·富蘭克林就運用這項原則,把一個人刻薄的敵人變成了他一輩子合作夥伴的。
富蘭克林年輕時,當選為費城州議會的文書辦事員。議會中最有錢又最能幹的議員之一,卻非常不喜歡富蘭克林。他甚至公開斥罵富蘭克林。
這種情形非常的危險,因此,富蘭克林決心對方喜歡他。
下麵就是富蘭克林自己敘述的經過:
"聽說他的圖書室裏藏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書,我就給他寫了一封便箋,表示我極欲一睹為快,請求他把那本書借給我幾天,好讓我仔細地閱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