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眾誌成城有大為(1)(2 / 3)

無論多麼有才幹的人取得成就也是以他人的奮鬥為基礎的,而且組織中,這樣的人也是不可能取得長期成功的。蘋果電腦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正是其中的顯著代表。

美國航天工業巨子休斯公司的副總裁區登·科林斯曾經評價史蒂夫說:"我們就像小雜貨店的店主,一年到頭拚命幹,才攢那麼一點財富。而他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趕上了。"足見史蒂夫的能力超凡。

史蒂夫22歲就開始創業,從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擁有2億多美元的財富,他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不能不說史蒂夫是有一個創業天賦的人。然而,史蒂夫卻因為具有"叢林之王"般的個性,從來都獨來獨往,拒絕與人團結合作,從而吃盡了苦頭,導致了事業的挫敗。

史蒂夫驕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員工,像一個國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員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他,很多員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電梯,因為他們害怕還沒有出電梯之前就已經被史蒂夫炒魷魚了。

就連他親自聘請的高級主管--優秀的經理人,原百事可樂公司飲料部總經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稱:"蘋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無法執行任務。"

對於二人勢同水火的關係,董事會必須在他們之間決定取舍。當然,他們選擇的是善於團結員工和員工擰成繩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則被解除了全部的領導權,隻保留董事長一職。

對於蘋果公司而言,史蒂夫確實是一個大功臣,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組織中其他成員團結一心的話,相信蘋果公司是戰無不勝的。可是他卻選擇了孤立獨行,這樣他就成了組織發展的阻力,並且能力越強,對組織的負麵影響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這樣的出類拔萃的"幹將",如果沒有團隊精神,組織決策層也會從全局考慮忍痛舍棄。

有人也許會有疑問:有些天才,就是特立獨行的,他們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啊?偉大的成就有時候就是需要與世隔絕啊!

是的,在一些領域裏,也許,具有非凡天賦和超人努力的人會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梵高和愛因斯坦。然而愛因斯坦卻說:"一天中有很多時候,我都意識到,我的工作和思考,很多都是建立在同伴勞動的基礎上的,無論這些同伴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我必須竭盡全力釋放自己的能量,才能回報他們。"其實,他們隻是與他人合作的方式比較獨特而已!

一個員工要想有大的作為,大的建樹,就必須要時時反省自己,警惕成為現代組織中的"羅賓漢"。

那麼,"獨行俠"式的員工一般具有什麼樣的特征呢?

擁有比大多數周圍同事高的學曆或者專業技能,取得過一定業績,經常以此為榮,沾沾自喜。

獨來獨往,在組織內沒有什麼朋友,平常話不多,說起活來也充滿著驕傲的語氣。

能夠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和想法,但絕不容許別人修改,甚至包括領導在內。如果自己的意見被采用,則更驕傲;如不被采用,則內心忿忿不平。認為其他人的所有意見和計劃都是平庸甚至荒謬的,不屑一顧。

很少與人交流,對別人的建議和意見,不管善意、惡意,一概不予理睬,甚至粗暴回絕。

很少參加組織的集體活動,比如會餐、旅遊等,認為和同事人在一起很無聊,降低了自己的身價。

一旦上述具有一條或者幾條,這樣的員工會逐漸自絕於組織,這實際上等同於是自我毀滅!

這樣的員工應該深刻反思:人類曆史上是否有任何一項偉大的作為由單獨一個人完成的?應該看到每一個幹過一番大事業的人,其身後都有一個團隊。記住美國約翰遜總統的話:"的確,我們很難共事;但同樣,我們也很難獨自處事。"

一滴水,隻有溶入大海,才永遠不會枯竭;一個員工,隻有充分的溶入到整個組織、整個團隊中去,他的潛能和才幹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他才能不斷地被晉升到重要的位子上去,才能創造最大的效益,幹出有一番大的作為。

3、強化自己的團隊精神

眾誌成誠來自於親密無間的團結,而團結必須以精神紐帶來維係,這種精神紐帶就是當今組織所呼喚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團隊的成員為了團隊的利益和目標而相互協作、盡心盡力的意願和作風,是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的高度統一,是高績效組織的靈魂。

一個單位、一個部門要發展,要壯大,要有一番大作為,必須要有一種團隊精神作為支撐,每一個組織成員都必須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團隊精神。

第一,認同團隊使命。

團隊精神是一種心靈的力量,它來自於團隊成員對於共同使命的認同。人們隻有認同共同使命,才會產生共同奮鬥的激情,才會有齊心協力工作的動力。

因此,具有團隊精神的前提就是對自己所加入的團隊的使命的認同。如果無法認同團隊使命,不管有沒有豐厚的薪水激勵或有多麼嚴厲的懲罰,也不會激發起你的工作激情,更不會對團隊產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無法創造出卓越的作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