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厄運籠罩著你》的作者卡西納說:"不是沒有頭腦的人應該渴求厄運,而是說厄運是很好的家庭教師。它能幫助你學到並深刻體驗到許多東西,並對此難以忘懷。它還能使你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局限--這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主要標誌之一。"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一句至理哲語。失敗是成就事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就如同一串珍珠項鏈,珍珠象征成功,而那根繩子則象征著失敗,如果你掌握不好失去這根繩索的話,那麼再美麗的珍珠也會散落到地下,無法連接成一串美麗的圓圈掛在頸上。
任何一名員工從平凡到卓越,從基層走上高位,都必然要經曆挫折和失敗。從挫折中汲取教訓,戰勝失敗,是邁向成功的踏腳石。幾乎每一位身居要職的卓越員工都曾經曆過荊棘遍地、艱難困苦的階段。而關鍵在於,當他們被失敗擊倒後,會立即反彈起來,同時會汲取寶貴的經驗,繼續向前衝刺,直到將失敗製服。
1984年,塞奧·捷曼得到可口可樂公司決策層任命,讓他來扭轉同百事可樂公司競爭所引起的銷售額下跌的不利局麵。捷曼采取的策略是改變可口可樂的配方,以"新可樂"的商標麵世,並對此做了大量的廣告宣傳。
然而,結果卻沒有如捷曼預計的那樣成功,相反,甚至沒能保住舊可樂的市場。
"新可樂"是自美國聞名的Edsel汽車市場失利以來損失最嚴重的新產品。僅僅79天的時間,舊配方的可口可樂便又回到了超級市場的貨架上,一年後,受挫的捷曼離開了可口可樂公司。他的錯誤,從某種程度上講要歸咎於他的自負。
當捷曼離開可口可樂公司後,他有14個月沒與公司的任何人交談過。他回憶:"這些日子是孤寂的。"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和一個合夥人共同開創了一家谘詢公司。
在亞特蘭大的地下室裏,靠著一台計算機、一部電話和一台傳真機,他的公司便運作起來。逐漸地,他的谘詢客戶發展到像微軟公司這樣的大公司。他的信條是:改變自己,敢於挑戰失敗。
7年後可口可樂公司也來尋找他的建議。捷曼說:"我做夢也沒想到,公司會請我回去。"管理部門需要他協助整頓。"我們因為不能容忍失敗而喪失了競爭力,"可口可樂公司的總經理羅伯特·格茲塔承認,"人隻要運動就難免摔跟隨頭。"
不管在什麼組織中最需要並孜孜以求的,是那些能從失敗中得益和崛起的鬥士。億萬富翁帕羅特說:"連續不斷的成功無形中會滋長一個人的傲慢和自滿。""我需要的是這樣的職員,他熱愛烽火硝煙的戰場,願意並敢於麵對障礙的困境。"
當今世界變幻莫測,每個人遭遇偶爾的失敗是難免的,關鍵在要有勇氣應付麵臨的一切失敗。甚至許多領導更傾向於重用有過失敗經曆的人。哈佛商學院的約翰·考科教授說:"我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會在討論一個高級職位的候選人時,有人會說:"這個人32歲時就遭受過極大的失敗。"其他人會說:"是的,這不是好兆頭。"但是今天,同一組董事會卻會說:"讓人擔心的是這個人還未曾經曆過失敗。""
不能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而被挫折所嚇倒,才是徹底的失敗。
一位生物學家把一條鯪魚和一條鰷魚放在同一個玻璃器皿中,然後用玻璃板把它們隔開。當鯪魚興奮地撲向自己的"美餐"時,它卻被撞得暈頭轉向。碰了十幾次壁後,鯪魚沮喪了。
然後,生物學家輕輕將玻璃板抽去,但是鯪魚對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鰷魚卻視而不見了。沒過多久,鰷魚因有生物學家供給的魚料依然自在地暢遊著,而鯪魚卻已經翻起了雪白的肚皮浮在了水麵。
美食張嘴即得,而鯪魚卻因饑餓而死亡,這的確可悲可笑。然而,在現代職場上,一些員工不是也像那條鯪魚一樣嗎?一點點的風浪就使他們棄船上岸,一次小小的碰壁就讓他們裹足不前,一個小小的挫折就使他們放棄了一切理想和努力……許多時候,失敗的真正原因在於被曾經的失敗所嚇倒,對近在眼前的已被抽掉"玻璃"的"鰷魚"沒有去"再試一次",再勇敢地去挑戰一次!
懼怕失敗,被失敗嚇倒,不願冒險,雖然可靠,雖然平靜,但那實在是一個悲哀而無聊的人生,是一個懦夫的人生。因為你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潛能。你的潛力本來可以讓你創造一番卓越的作為,可是你卻甘願把它放棄了!與其造成這樣的悔恨和遺憾,為什麼不勇敢地向失敗挑戰呢?與其做一個平庸的懦夫,不如做一個哪怕失敗一萬次的英雄!
職場勇士們都令大聲地說:讓失敗來得更猛列些吧!他們會猛烈地去挑戰失敗,在與失敗和挫折決鬥的過程中,創造卓越,超越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