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什麼時候進行體育鍛煉為好?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習慣早晨空腹鍛煉身體,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早餐或晚餐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後開始鍛煉較為適宜。
因為餐前鍛煉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動,延遲進餐可造成血糖過低,沒有服藥亦可使血糖過高,所以把運動放在餐後為宜。但餐後馬上運動對消化係統有影響,一般在進餐結束半小時以上進行,特別是晚餐。一般我國飲食習慣都是晚餐豐盛,飯後看電視、看報紙,體力活動少,對降低血糖及減輕體重不利。因此應每天早晚餐後或每周至少保證兩天早晚餐後散步或跳舞等運動半小時,對降低餐後血糖及保持正常的空腹血糖十分有利。
7.運動應持續多長時間為宜?
持續時間長短應因人而異。最好每天堅持運動,每天可以安排多次,亦可安排一次。每次運動時間在20分鍾左右,中間可休息10分鍾再繼續。總之量力而行,持之以恒,不要鬆懈。
8.什麼是運動處方,包括哪些內容?
運動對糖尿病有治療作用,但是由於每一位患者的具體病情是複雜的,要不要運動,做什麼運動,做多大強度的運動,應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的身體狀況而定。糖尿病患者應谘詢自己的主治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具體的運動方法,醫生給每個患者製定的運動方案,稱為“運動處方”。一般包括如下內容:運動的強度、持續的時間、種類、運動的進行時間(或時機)、運動的頻率等。患者可以根據以上幾點去安排安全而有效的運動項目。
9.運動量如何計算?
運動量=運動能耗×運動時間
運動能耗=該運動項目每千克體重每分鍾能量消耗×患者體重
例如:一位60kg體重的人每天上下樓梯時間為45分鍾,那麼他的運動量=0.1004×60(體重)×45(運動時間)=270kcal。
按每克脂肪可產生9kcal熱能計算,270kcal的運動就需要消耗身體30g的脂肪,亦即可減輕體重30g。當然,這是指在飲食控製、身體體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效果,如果多進食了相當熱量的食物,那麼隻是食物被消耗了,體重就不會減少。
10.運動強度如何估計?
運動強度(劇烈的程度)指必須對肌肉達到一定的刺激才能發揮有氧運動的最佳效果。
什麼是有氧運動呢?所謂有氧運動就是指能增強體內氧氣的吸入、運送及利用的耐久性運動,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和所需要的氧氣基本相等,沒有缺氧的存在。有氧運動的特點是強度低、時間長、不中斷、有節奏。出點汗,不是大汗淋漓;喘點氣,不是氣喘籲籲。
運動量是否適宜一般用心率來衡量。(170-年齡)為運動中適宜的平均心率,如60歲的人平均心率應在110上下,使體內的糖、脂肪被完全分解成能量。這對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非常適宜。相反,競技性、對抗性的運動多數屬於無氧運動,在缺氧情況下,人體糖、脂肪被利用後所產生的是酸性產物(即未完全分解的產物),這些產物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堆積會產生酮症酸中毒,會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11.運動交換表是什麼?
正如幹重活就要多吃飯一樣,運動強度大,消耗的熱量也大;運動時間長,消耗的熱量也多。具體運動和消耗熱量的關係如下表(表12-1)。
1單位相當於消耗90kcal熱量,每天運動2單位效果最好,可防止糖耐量低減轉化成糖尿病。
12.運動時著裝的注意事項?
(1)氣候炎熱時應穿輕便、吸汗貼身的棉織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