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
糖尿病常合並膽囊炎,膽石症。這是因為:
☆糖尿病使機體防禦功能減弱,對存在於膽係內病菌的抵抗能力減弱,不能將入侵的細菌殺滅,細菌在局部繁殖,導致膽係感染。
☆膽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升高,使膽汁中結合的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酶分解為不溶於水的遊離膽紅素,再與鈣離子結合為膽紅素鈣,經過一定的黏合過程而形成結石。
☆糖尿病神經病變使膽囊收縮乏力,遇有寄生蟲侵入或其他物質堆積時,不能及時將其清除,可形成結石。
☆糖尿病容易合並膽固醇增多及卵磷脂減少,使膽汁中多種液體的比例破壞,膽固醇容易被沉澱析出,形成結石。
☆膽囊的微血管病變可引起膽囊供血減少,膽囊收縮功能下降,膽汁滯留黏稠,膽固醇沉澱,易發生梗阻及化學炎症。
☆氣腫性膽囊炎是糖尿病患者合並的較少見的嚴重感染,一般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病原菌有梭狀芽胞杆菌、大腸杆菌、鏈球菌及綠膿杆菌等。
糖尿病合並膽囊炎與膽石症有何臨床表現呢?
症狀:急性期患者可出現腹痛,多為突然發生的右上腹絞痛,呈陣發性加劇,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惡心、嘔吐、發冷、發熱及黃疸等。發病多與飽食、吃油膩食物、勞累等因素有關。其特點是起病突然,發展迅速,與之相應的並發症發生率高,如膽囊穿孔、壞疽、氣腫性膽囊炎等;慢性期可長期無任何症狀,有時僅表現為上腹飽脹、噯氣、隱痛等。
體征:慢性期患者可無任何體征,急性期患者可有右上腹呼吸運動受限,右上腹壓痛和腹肌緊張,有的伴有莫菲征陽性,有的可出現黃疸。
糖尿病合並氣腫性膽囊炎的特點:多見於男性,膽囊壞死和穿孔的發生率較高,死亡率也較高。症狀表現為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發熱,伴口渴、多飲等症狀加重,由於氣體的作用,腹部觸診有握雪感,並聽到摩擦音。
糖尿病合並膽囊炎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首先,急性發作期應禁食,進行抗感染、解痙及補液治療。補液時不僅要補充電解質溶液,也要注意補充熱量,要用胰島素控製血糖。急性期過後,可口服消炎利膽藥,也可擇期手術治療。下麵介紹一個中藥驗方:
益膽靈:天然豬膽汁經低溫濃縮後,晾幹,研成細末。加入胰酶粉,製成腸溶膠囊或片劑。它不僅含有鈉鉀、鈣、等離子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而且還含有膽甾醇、卵磷脂及其他磷脂、牛磺膽酸、鵝脫氧膽酸、甘氨酸、蛋白分解酶、胰澱粉酶、胰脂肪酶以及核酸分解酶。與人膽汁成分極其相似,因而可代替濃縮的膽汁,餐後服用在腸內釋放,具有消炎、止痛、助消化的功能,從而使發炎的膽囊得到休整,逐漸恢複正常的功能。
怎樣預防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呢?
平時應注意飲食葷素搭配,既要保證營養,又要避免過於油膩,勞逸適度,加強個人休養,注意情緒穩定。是減少膽囊炎發作的關鍵因素。
尿路感染
糖尿病患者合並尿路感染極為常見。糖尿病的高糖環境,神經源性尿瀦留,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常常成為泌尿係感染的誘因。本病起病多較急,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尿少,有的伴有明顯的同側腹痛、壓痛,有的伴有病側腰痛,多劇烈,嚴重者可有肉眼血尿,寒戰及高熱。
尿常規化驗可呈蛋白尿、白細胞管型尿,鏡檢時視野充滿紅細胞及白細胞。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尿培養可見大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血培養陽性者47%,克雷伯杆菌7%,其他尚有變形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影像學改變的病理基礎為局部充血、水腫和炎細胞浸潤。
超聲波檢查靈敏度及特異性改變較CT差,主要改變為局限性或病灶側腎髒腫大,可有局限性或彌漫性中央竇擴張,由於超聲檢查價格便宜,操作方便,可多次複查,不需注藥增強檢查,可疑病例可以在其引導下穿刺檢查或治療,且對於重症感染,陽性率較高。因此可以作為初選手段。對於臨床可疑,超聲檢查腎髒腫大,有可疑病灶,但不能明確性質者,或者須考慮做侵襲性治療時,可做CT增強掃描檢查確診。
其他影像學檢查,如靜脈腎盂造影,因無特異性改變,意義不大;選擇性腎血管造影,可顯示病灶處血管受擠壓、缺血改變或移位,以靜脈相較明顯,但其主要適用於個別疑為腎腫瘤時的鑒別診斷。
治療主要為足量有效抗生素和大量飲水治療,必要時可經靜脈給藥和補液,可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或氨基糖苷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真菌感染可選抗真菌藥治療。療程須延長,一般需要6周,或直到B超或CT掃描顯示腎內病灶完全被吸收,尿培養5次陰性,方可停藥。在治療泌尿係感染的過程中,應同時注意控製血糖,最好改用胰島素治療。一些對腎髒有損害的藥物,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均應慎用,注意並防止腎毒性的發生。若已發展為腎及腎周圍膿腫,需穿刺或造瘺引流排膿。如病灶感染嚴重,並威脅到生命,可考慮腎切除。
預防措施
積極治療糖尿病,使病情得到滿意的控製,讓體內代謝正常或接近正常。
積極參加運動,合理使用運動療法,做到持之以恒,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注意清潔,講究環境和個人衛生,早晚刷牙各一次,刷牙時要用軟毛牙刷,以免損傷牙齦。
在天氣寒冷時要注意保暖,每天早晚各用冷水洗手、洗臉一次,可以增強禦寒能力,有效地預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