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如何預防糖尿病並發症(三)(3 / 3)

Δ持續的高血糖和高血脂狀態,使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下降,加上免疫球蛋白的糖基化,可使抗體的活性下降,導致易感狀態。日本學者認為,1型糖尿病患者,白細胞吞噬能力下降,過氧化物產生減少,彈性酶分泌量亦有下降。2型糖尿病時,殺菌能力下降,過氧化物產生減少,彈性酶分泌能力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均降低,肺結核患病率增高。近年來美國肺結核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據統計在吸毒者中肺結核患病率增高,說明肺結核的發病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的關係。

診治中應注意的問題:糖尿病合並肺結核大多嚴重,診斷治療不及時往往造成病情急劇惡化,危及生命。糖尿病合並肺結核是難治性肺結核的一種類型,所謂難治性肺結核,是指那些病程長,症狀重,X線顯示不可逆改變,痰中結核菌長期陽性不能轉陰,以當前內、外科方法難以徹底治愈的病例,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應把胸部X線檢查列為常規檢查,是早期發現並發肺結核的重要手段。

☆痰的結核菌檢查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並發呼吸道感染時,應列為常規檢查。

☆肺結核患者亦應常規做血糖及尿糖的檢查,以發現是否存在糖尿病特別是要做餐後2小時血糖,若大於11.1毫摩爾/升即可診斷。

☆值得注意的是,由農村轉來的患者,常先因肺炎就診,且多被診斷為肺炎、肺化膿症,住院後才逐漸確診為糖尿病合並肺結核。

☆肺結核患者經積極、規律的抗結核治療,病變持久不愈或反複惡化,甚至痰菌持續陽性者應警惕並存糖尿病。特別是中老年人,糖尿病起病不典型,三多一少症狀較輕,甚至完全沒有症狀,故易漏診;或起病較急,演變較快,有時類似急性炎症感染,亦易誤診。但此類患者多為白痰,而非大量膿臭痰,咯血比較多見,白細胞計數常不高。初期的胸部X線表現為大片滲出性病灶,範圍廣泛而迅速融合,呈伴有液平麵的大空洞,並可有雙肺中、下部沿氣管分布的播散病灶。

☆在治療方麵,由於糖尿病的代謝紊亂,可使肺結核病情惡化,而肺結核的活動又加重了糖尿病的代謝紊亂。兩者互為因果,因此應兩病同時積極治療。

控製糖尿病:輕型糖尿病無肺結核中毒症狀者,可采用飲食控製及口服降糖藥治療,飲食可適當放寬。中、重型糖尿病患者和(或)肺結核病灶廣泛且有中毒症狀者應采用胰島素療法。待病情好轉後,可逐步改用口服降糖藥維持治療,使糖尿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製。

抗結核治療:可采用標準化療方案,即以鏈黴素、異煙肼、乙胺丁醇並用,或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進行全療程抗結核治療,時間以一年至一年半為宜。抗結核藥物的應用有時對糖尿病病情有一定影響,如異煙肼可幹擾糖代謝,使糖尿病病情不易控製,異煙肼在體內代謝時因與維生素B6競爭受體可導致末梢神經炎,而糖尿病也可合並周圍神經係統的損害而發生末梢神經炎,故糖尿病合並肺結核在抗結核治療中應加用維生素B6,以防止發生及加重末梢神經炎。利福平可促進肝微粒體酶對磺脲類降糖藥代謝失活,縮短半衰期,降低它的降糖作用,因而可使血糖波動。

糖尿病並發肺結核必須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兩病兼治,不可偏一,同時需注意抗結核藥物對糖尿病的影響,其預後一般是良好的。

牙周炎

糖尿病患者常合並牙周炎。很多患者常常是因為牙周炎到醫院就診,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的。那麼,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會同時合並牙周炎呢?有以下原因:

Δ糖尿病導致機體免疫功能減退,對外來病菌的吞噬和殺滅能力減弱,加之高糖環境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Δ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及不良修複物的長期刺激。

Δ局部創傷,如刷牙不當等。

Δ糖尿病患者牙齦微血管病變使氧彌散障礙,代謝廢物排出受阻。

Δ糖尿病患者中有部分攜帶牙周炎病的易感基因。

得了牙周炎有哪些症狀呢?這些患者常出現牙齦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疼痛。牙周部位可發生牙周膿腫、牙周袋形成,並有膿液滲出。

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治療是個難題。控製血糖,減少甜食的攝入是很重要的;其次要注意口腔的清潔衛生,刷牙要認真。炎症發作時要及時到口腔科就診。平時可以用手指常做牙齦的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當然,此時手指要保持清潔,以免造成人為的汙染。另外再介紹幾個小驗方:

Δ經驗方:川椒、白芷、細辛、蒼術、防風、苦參共研細末或水煎服。

Δ用蜂膠牙膏刷牙,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

皮膚帶狀皰疹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一般認為原發感染為水痘,複發感染是帶狀皰疹。病毒由上呼吸道感染進入人體,潛入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細胞或腦神經髓外神經節細胞,平時不致病,但在糖尿病患者由於情緒波動、創傷、過度疲勞等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時,較正常人易患此病。

本病發疹前有微熱、疲倦無力、全身不適及食欲不振等輕度全身症狀,患者皮膚敏感性增加,可發生神經痛、灼熱及瘙癢,或伴皮損出現。老年患者疼痛劇烈、難以忍受,有的患者皮損完全消退後,神經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最長可達1~2年。

一般在發病後2日左右,局部出現不規則紅斑,隨之在紅斑上出現多種小米粒至綠豆大小的成群丘疹,迅速變為水皰,內容物澄清透明,皰壁緊張發亮,呈半球狀高出皮麵,形似珍珠,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相繼發生,新舊皰疹依次沿某一單側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數日後,皰液可混濁化膿,或部分破裂,有漿液或膿液溢出,露出糜爛麵,幹燥結痂,痂皮脫落後可留有短期性淡紅色斑或色素沉著,病程約需2~4周,愈後一般不留瘢痕。

本病可侵犯各處皮膚,如胸、麵、頸、腰及四肢等處。當額部被侵時,症狀尤其嚴重,不僅疼痛劇烈,還可累及角膜、眼部,除皮膚症狀外,可伴聽覺異常、眩暈及麵神經麻痹。

根據單側性發疹,沿某一周圍神經分布,水皰簇集成群,常數群排列成帶狀,伴有神經痛,便不難作出診斷。

治療:

全身治療:止痛、預防繼發感染、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聚肌胞、幹擾素或轉移因子口服、靜脈點滴或肌注。每天一次連續7~15天為1個療程。

維生素B1,維生素B12口服或肌注。

對較重的病例,特別是三叉神經受累,伴有眼損害或老年患者,可早期應用激素治療,以減輕痛苦,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症。但對糖尿病患者需格外慎重,因為激素有引起血糖升高的副作用。

局部治療:以幹燥、收斂,保護創麵、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可以局部應用氧化鋅油、複方新黴素軟膏、肽丁胺。編者經過臨床試驗認為,如果蜂產品不過敏的患者,局部應用蜂膠可收到止痛、抗病毒及收斂的療效。

中藥治療:板藍根湯:板藍根30克,蒲公英30克,連翹30克,黃芩10克,茯苓10克,柏子仁10克,茯神10克,甘草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