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神秘的誌向巴菲特回憶父親:誌向的秘密(1 / 3)

課前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誌向,但能否把自己的誌向變成現實這是人生一個比較困難的課題,除了客觀環境對我們的誌向實現有所製約外,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如果一個人擁有堅強的意誌,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堅持不懈的心,那麼誌向的實現將會離我們越來越近,這也是誌向實現的法則。

2008年秋,我在洛杉磯佩利媒體中心的演出很有意義,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能把屬於自己的音樂思想和表達方式呈現給我的聽眾;二是父親會來參加這個音樂盛會,甚至會和我一同演出。可以說我的內心非常激動,因為父親從來沒有這麼正麵地支持過我的事業,總是默默無聞地在背後看著我。這次能夠與他一同演出實屬人生的第一次。當演奏完畢後,父親歡快詼諧地對場下所有觀眾說:“我來看看自己的鋼琴課投資的成果。”場下的觀眾立即哈哈大笑。

說句老實話,我不知道父親指的鋼琴課是哪一次,因為我總共學了4次。這個事情說起來真有點玄妙,有時回憶起來覺得自己的人生軌跡早有定數,而僅僅因為自己年少氣盛沒有把握住而讓自己走了很多彎路。

的確,有時我們根本不知道以後自己要走的路究竟是一條怎麼樣的路,總是在探索中前行,而且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誌向很奧妙,當我們嚴重偏離軌跡的時候它就會把你拉回來,當你重新與它接觸時又會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感想。但很多時候這些想法都有點稍縱即逝,因為各種因素又再次偏離它,就這樣反反複複,尋尋覓覓,終歸都是回到原點,回到那個由始至終都令自己感到興奮的地方。

現在回想起來,音樂一直陪伴在我的周圍,但為什麼在我上大學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把它發展為自己的誌向,而僅僅是業餘愛好。或許這與我浮躁和自負的心有關,當一件事物比較容易獲得的時候,我們很少對它進行關注,甚至認為人之常情,因此會對它視而不見,但這樣做就會讓自己錯過最珍貴的東西,最後後悔莫及。

我的母親說我在寶寶期間一直都喜歡牙牙學語,而且很有語調和韻律,有時甚至讓她覺得我在歌唱,十分開心和愜意。當我步入幼兒期,我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很感興趣,無論是什麼都會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去探索,甚至會製造一些有節奏的聲音,很多時候還會樂在其中。當我第一次接觸鋼琴的時候,好像知道它能為我們帶來美妙的聲音一樣,我竟然用手向所有琴鍵一掃,隨即響起像下雨一樣的聲音,讓人感覺十分清涼、愜意、浪漫。

在我5歲的時候,當時我對別人的好感剛萌芽,喜歡一個叫戴安娜的女孩,於是我邀請她到我家做客,並唱了一首歡快的歌曲以表達我對她的喜愛,並說:“戴安娜,請永遠陪伴著我。”這些都是我童年時候的美好回憶,但都沒有離開音樂,它在我生活的周圍存在著,但我卻沒有發現原來自己對它是這麼著迷的。

在我的少年時期,當時甲殼蟲樂隊的音樂非常盛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我也是其中一個樂迷,十分追捧這個樂隊的音樂。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盛行才讓我對音樂有了一個更深刻的理解,並知道它帶給人們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另外,我還喜歡和朋友們模仿他們歌唱的動作和語調,也喜歡模仿他們彈吉他的姿勢,並且樂此不疲,百做不厭。有一次我在聽他們的唱片的時候,留聲機的針突然斷掉了,我很苦惱,因為很想繼續聽下去,不知怎麼來的靈感,竟然想到母親的縫衣針,於是把它換上留聲機,竟然又再次歡快地唱了起來,這也是我第一次修理音樂設備。

我第一次學習鋼琴實是在6歲的時候,當時的那個老師是我們街道的一名婦女,這個區域的孩子基本都是她的學生,從她那裏我學習了鋼琴的一些基礎的知識,如琴鍵的作用以及音符樂譜的學習。通過這個老師的啟蒙,我對鋼琴有了一定的知識和基礎,並知道怎樣通過琴鍵去表達自己的心情,大調是明亮、歡快的音符,而小調是憂鬱、苦惱的音調。因此,有一次我的心情十分糟糕,不能用言語來形容,但我很想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於是坐到家中客廳的鋼琴前彈奏起《洋基歌》,這個曲目本來是歡快的調子,但卻被我彈奏成十分憂鬱灰暗的音調,讓全家人都知道我現在心情十分不好,情緒消極。

這次對鋼琴課的喜愛持續了兩年,至於為什麼會放棄我們暫且不做討論。我突然想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相信也困擾過很多人,就是為什麼我們做一件事情剛有點眉目,想深入探究的時候,我們總是猶豫不決,停滯不前,甚至果斷放棄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相信會有很多的答案,但我認為或許和人們的普遍心理有關。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從來都沒想過要成為這個領域的拔尖人才,僅僅是想了解一點皮毛,或者是讓自己達到平均水平就心滿意足了。在社會生活中這種現象十分常見,每個人都喜歡和周圍的人進行交談,而且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當別人有這方麵的技能時,自己也會想辦法了解,因為不想與人交往的時候沒有一點共同話題,甚至被排斥、取笑等等。但生活是為了自己而活,不是為了別人,如果我們不能認清這一點,我們就會進入對人生理解的誤區,讓自己終無所成,永遠都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

當然我不是說每個人都一定要有自己的成就,但當發現自己對某些事情感興趣時,最好要學會力爭上遊,排除萬難,讓自己用堅毅、堅持的心去學有所成,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如果我們礙於困難,而且又感覺自己不比別人差,於是自負自滿,停滯不前,這樣永遠都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誌向和價值。難道你想要成為一名舞蹈家,僅有“普通”水平別人就會給你冠以“家”級的頭銜嗎?難道你想成為一位發明家,僅有“普通”的知識理論水平能夠讓你順利抵達目標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知道,因此,當我們確立了自己的誌向後,就應該堅持不懈,運用自己堅強的意誌打破困難對我們的禁錮,並學會擁有獨立的思想,畢竟成功以前有很多人是對我們的能力進行否定的,每個人都隻用“普通”的眼光看待事情,也認為符合常規的行為才是最安全的行為。但安全能使我們抵達實現誌向的岸邊嗎?

所以,如果要實現自己的誌向必定要有衝破障礙的心。

說到這裏,我想起自己為什麼在兩年後拒絕繼續學習鋼琴課了,如果用當時我僅有的詞彙表達,那就是我不喜歡學鋼琴了。

與其說我不喜歡不如說我沒有自信,當我學習了兩年後,當然要麵對一些更難的課程,但這些對於當時年少的我來說有點接受不了。我雖然喜歡學習鋼琴,但當課程越來越難時,我感覺有點力不從心,而且覺得很難理解,這讓我十分在意,畢竟我是想繼續學習下去的,但隨著知識的深入,我感覺自己越來越難以駕馭,甚至覺得十分痛苦,當時的我沒有成人的思想,隻覺得生活好像有意刁難和打擊我繼續學習的信心,於是我要放棄,我不想讓自己再為這些事情感到煩躁不安,不想自己被這些事情困擾,我喜歡無憂的生活。

在我們初試誌向的實踐時,這種矛盾而煩躁的心情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一旦不能順利克服,那麼我們的誌向就不再是誌向了,僅僅成為一種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