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聲嗎?巴菲特回憶父親:是否真有機會平等這件事(3 / 3)

像肯·小葛瑞菲是一名出色的棒球手,但他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父親的有意栽培和熏陶。他的父親是一名大聯盟棒球手,而且也屬於比較出色的那種,從小就帶肯·葛瑞菲觀看棒球賽和訓練他的棒球技術,甚至在其他場合受到父親隊友們的熏陶,最後把棒球技術掌握得非常優秀。當他第一次上場比賽的時候,很多人都懷疑他的實力甚至不如他的父親,因此而議論紛紛,但當他在球場勇猛奔跑時,人們不由得被他的技術和速度震撼,最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掌聲。又如凱特·哈德森是歌蒂·韓的女兒,不但繼承了母親的好樣貌,而且還占盡優勢的地理位置——好萊塢,當人們想用這些條件對她加以抨擊時,她在舞台上表現出來的表演實力讓那些想抨擊她的人變得啞口無言,甚至認為她的能力在母親之上。因此,所謂先天的優勢有時看起來好像十分重要,但能否把這些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超出先天優勢,全在於使用這些優勢的人。一個人如果能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不斷奮鬥,堅持不懈,那麼他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果實,這與先天優勢無關。

在此舉一個相反的例子,西納特拉先生是一位出名的音樂家,他能為自己的子女提供優厚的資源,豐富的音樂知識,但他的孩子們並沒有因為這些優秀的條件繼承父親的音樂細胞,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達到父親的能力,更不要說超越了。所以,先天條件隻是讓我們比別人節省了一點時間和少受一點磨煉,但卻不能保證我們成為優秀的人,一個人沒有這方麵的能力,無論他怎麼努力還是會失敗的。

人們的成功和失敗沒有太多的標準,很多時候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但我們不要受這些因素的影響,當我們想要發展一些事業時,不妨與自己來一個說真心話的對話。問問自己有沒有這方麵的興趣,問問自己有沒有想過在這方麵發展,在這方麵發展是不是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並問問自己有無這樣的時間去試驗等等。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心中的需要,了解自己能不能不被別人左右,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就像我,很多人都說我是巴菲特之子,為什麼不從事投資這個行業,或許能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一位優秀的投資家。我也曾經想過這個方麵的問題,但我發現自己對投資這個領域一點興趣都沒有,因此果斷放棄。至今我也沒有因為自己的這個選擇而後悔,我反而慶幸自己有這樣的勇氣,衝破思想的禁錮,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

如果我當時選擇了投資這個領域,我不敢想象現在的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我。或許我即使不能超過父親,也能在華爾街謀得一個好職位,畢竟我是巴菲特之子。又或者成為某間公司的理財顧問,並有可能不會失業,因為看在父親的情麵上也不會把我辭退,等等。

但說句老實話,別人想到的這些我也能想到,而且如果我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即使我不是巴菲特之子也會選擇學習研究這個領域的知識,像我父親那樣,堅持不懈,樂此不疲地研究學習,成為這個領域的天才。

因此,我們的路隻由我們去走,別人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少的,我們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意誌,隻有尊重自己意誌的人,才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取得想要的成果。沒必要把什麼“機會不平等”作為自己的借口,如果你真這樣做,那麼你注定是一個庸才,是對社會沒有貢獻的庸才。

小貼士: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路上有很多美麗的風景,而且這些風景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但能否善用這些風景,或用正確的態度去看風景就全在於我們自己。我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天都接受環境對我們的教育,但顯得十分重要和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環境教育,作為父母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孩子對待事物的態度,或不能引導他們擁有正確的世界觀,那麼就等於親手把自己的孩子毀滅掉,最後使孩子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作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如果條件允許,盡量抽時間和孩子展開心靈的對話,認真聆聽孩子們的需要,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2.要多留意孩子們的情感,很多時候都不過是想受到你的關注和愛護,而你盡量滿足孩子們這方麵的需求,這比你為他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要好很多;

3.清楚地認識到客觀的物質條件不是決定孩子能否成為優秀人物的關鍵因素,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4.學會引導孩子認識並理解第3點,讓他們不用膚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境況,應該從自身出發實事求是地追逐自己的目標。

作為孩子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把自己內心的訴求大膽地說出來,讓父母知道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2.主動與父母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並清楚地表達感受,讓自己把思想的負擔都釋放出來;

3.當家庭條件不是很豐裕的時候,要學會激勵自己,讓自己從身邊的事情出發,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強自己的自信;

4.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要學會毫不猶豫地進行了解,然後堅定自己的決心,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那麼你渴望的成功總是會來拜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