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聲嗎?巴菲特回憶父親:是否真有機會平等這件事(1 / 3)

課前引:所謂的“機會平等”存在嗎?每個人在某些時刻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我們又能因為別人的境況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別人被這些所謂的“機會不平等”製約嗎?所有的問題好像都沒有確切的答案,但人們的行動卻能很好地回答這些所謂沒有答案的問題。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機會平等”這些字眼。但對於這個詞我真有點心有餘悸,畢竟我們即使來自同一個國度也不能保證大家麵臨的客觀條件是一樣的,如果麵向全球,這個觀點就更難讓人接受。

政治權利平等、醫療衛生條件平等、就業平等、教育平等……很多東西都被冠以“平等”,這不免會讓人產生社會環境是公平的想法。但縱觀我們的周圍,每個人的出身都很不相同,有的人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知識分子之家,有的人卻出生在貧窮的家庭,有的人能夠順利地接受教育,有的人為了接受教育不得不身兼數職等等。這是很常見的社會現象,但這些現象很容易就會讓有些人的心理不是很平衡,為什麼自己要工作才能接受教育,為什麼我的父母隻能生活在社會的低下層,甚至有的人會埋怨為什麼我沒有做律師的父母等等。這些都看似是因為不公平、不平等造就的社會現象。但如果能夠細心分析,或許這不是“機會平等”的全部含義。

從我們很小的時候開始,母親經常會帶著我們去拜訪生活在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雖然我們的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母親都會力所能及地給予別人幫助,並喜歡詢問他們的近況,了解他們的需要。因此,我們很早就受到這方麵的教育,每個人的出身都不盡相同,但我們要學會弱化這些不同點,因為對於客觀存在的條件,我們一時半刻是很難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改造的。當我們為這些條件感到無力時,不妨先接受它,並弱化它對我們的影響,讓自己保持心靈的健康。

在每個人的心裏,多少都會被這些條件充斥著自己的神經,但這都不是造成我們敏感的主因,而是周圍的人很少關注他們的內心,沒有聽到從它們那裏發出來的聲音。這些聲音與出身無關,僅僅是人類的某種精神需求。這些精神需求有時不是自己想表達就可以表達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製約。如客觀的大環境,又如自己生活的條件,又或者是家庭的客觀環境等。

我的父親很早以前就認識到這一點,尤其是他遊曆過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後,對這些現象的認識就更加深刻。因為他看到那裏的公民為了謀生,竟然沒日沒夜地在工廠和耕地裏勞作,沒有一點私人時間,即使這樣努力還食不果腹,直至把他們的理想和願望都磨滅掉,認為這些都是人類思想的奢侈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潛能,但因為客觀環境的影響導致很多人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用父親的話來說,在那些勞作的人們中不知有多少個蓋茨和多少個巴菲特,但因為條件環境因素製約了他們才能的發揮,最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平凡簡單地度過自己的這一生。

人們的能力和潛能因為客觀條件的製約導致不能順利發揮,因此也製約了這個世界的科學和文化的發展,不知多少的發明家和哲學家等被埋沒在這裏。因此說“機會平等”其實一點也不平等,但這種不平等不是我們的主觀意識能夠改變的,這樣我們就不得不對這樣的環境妥協。但這不能成為阻礙我們發展的借口,條件是可以創造的,怎樣創造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利用自己的優勢嗎?接受他人的幫助嗎?還是其他我們想不到的問題。

這個話題可以說十分寬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很多時候都很難統一起來,甚至覺得有點多此一舉,但無論怎樣,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案,全在於我們能否挖掘。

就像我在前文所說,可以像我母親那樣盡自己的能力給予別人幫助,人性本善,我們隻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擁有善心的人有很多,但能否正確對待自己的善舉就另當別論了。因為每個人都被自己狹隘的思維所製約,對別人有一種偏見,特別喜歡把別人的狀況和他的本性混為一談。抱有這樣想法的人是一個十分主觀的人,因為他隻看到事物的表麵現象,卻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但如果我們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就不能把遭遇的人或事看得非常透徹。

就像我們對某些人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如果因為自己幫助了別人就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那麼你的這些舉動不是一種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給予的善舉,僅僅是為了顯擺自己擁有“愛心”而實施的一種行動。還有一種人,他們表麵上“樂善好施”,但他們實施這種舉動是為了讓人們稱讚他,或想獲得一定的名譽。對於這種人的這些行為,我認為他們是虛榮的、自私的,因為他們的給予是有目的的。一個真正擁有善心的人從來都是不求回報的,甚至他們的貢獻都是默默無聞的。

另外,有的人認為自己很了解人類的本性,總喜歡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猜度別人的需要,但殊不知他的認知是十分膚淺的,甚至有點不符實際。因此,當我們看待有些人或事物時不要抱有太多的主觀態度,畢竟人的本性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一定要學會保持客觀,保持中立,這樣才能把這些人和事看得更透徹。

為了讓你們對我以上說到的觀點理解得更清楚,我想說說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一件事,希望我們都能從中學習並理解這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