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引: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但平凡有平凡的福氣,平凡有平凡的好處,我們應該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平凡。
每次別人聽到我進行自我介紹,都會用吃驚的表情看著我,對此我十分習以為常,畢竟與父親相比我實在顯得有點平凡,但我從來不會為此感到不高興,在我看來平凡是福。
性格的造就和家庭的成長環境是離不開的,而我很慶幸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因為父母傳授給我的世界觀影響了我對世界的認知,也影響了我學習的態度,甚至影響了我與人們的交往。在我看來,這些世界觀不是普通家庭都擁有的,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是我生活的明燈。
父親教給我的第一個世界觀是信任。這個“信任”不是單純地要求我們“信任”他人,“信任”自己,而是要求我們信任世界。
現在想來我的童年生活真是很幸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信任關係,民風很淳樸,無論走到哪裏,你都能遇上讓你打招呼的人,而對方也會大聲對你進行回應,甚至會進行交談,雖然說的話語都是日常的瑣碎事情,但生活卻是十分美好的。
不像現在的人,都把人性扭曲了,他們都相信人性本惡,因此在交往之中總是不能放下自己的戒心,因為怕別人有所圖,甚至有點害怕與別人交往,因為不知道自己會遭遇什麼。不信任的關係導致人與人之間不能熱情地進行交往,在工作中隻是同事關係,但很少能夠進展成朋友關係,進展成親密的朋友關係就更困難了。
但在我童年的那個時候,每個人都與自己的鄰居相處得非常好,他們相信人性本善,因此很少去猜度別人的想法,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利益關係。重要的是,他們除了不這樣想,還經常大方地分享自己的食物和見聞,沒有人不是對方的朋友,矛盾在這個時代很少發生。
父親在奧馬哈市買了一幢房屋,而這幢房屋陪伴了我的成長,記得這幢房子離我的外祖父母家很近,因此我們經常會到他們那裏玩,外祖母是一名全職的家庭婦女,喜歡烹煮食物,而且她自製的冰激淩十分美味,為了讓我們充滿驚喜,她會在冰激淩裏放入很多糖果,這常常吸引著我們。而外祖父是一位仁慈的老人,他經常關心我們在學校的生活,經常問我們在學校認識了什麼朋友,學習了什麼東西,並且根據我們學習的東西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題目讓我們思考,我們總是樂此不疲。
當我們年紀稍大的時候,大概是能夠自己過馬路的時候,父母就讓我們單獨去外祖父母家玩,而且十分放心,因為按當時的生活環境來說這不是一件什麼危險的舉動,反而是鍛煉我們獨立能力的好時機。而且我們經常在來去的路上遇上熟人,並不會覺得寂寞,他們時常與我們打鬧,甚至會親吻我們。
記得那時候在花園種了幾行玉米,這是我們孩提時候的勞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勞動成果,我們經常把玉米分給周圍的鄰居,讓他們分享我們的勞動,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或許你會認為我在說假話,這種詩意般的生活還存在嗎?存在,也是我的親身經曆,這也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信任,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這份信任的心,它讓我懂得與人分享的樂趣,也讓我知道人性本善,沒有多少惡意,要學會認真聆聽。
另外,我還知道快樂原來很簡單,不需要有太多的物質和奢華,隻要懂得感恩,這個世界就會向你回饋你想擁有的笑容。物質不代表一切,隻要能夠滿足生活所需就足夠了。至於精神上的快樂,就取決於你自己,你自己是快樂的根源,如果你不能認識到這一點,總是認為世界不公,甚至認為別人與你作對,那麼你就不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生活,甚至給人感覺有點偏激。
一個人如果信任世界,那麼他的精神很多時候都十分富足,從來也不知道所謂的人心險惡。真正的人心險惡也不過是我們對別人不信任的結果。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人留意你,每個人都忙於自己的生活,又怎麼有時間對你進行算計,即使被別人算計也要你擁有這樣的資本才可以,如果你沒有資本,憑什麼不相信別人。
所以我們必須擺正自己的態度,才能感受生活和世界對我們給予,甚至會覺得感恩,因為自己擁有的已經很多,之所以不能感到滿足也隻不過是我們的貪念使然。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一切,那麼我們就能明白生活、明白世界,用充滿愛的心去對待世界,那麼田園詩意般的生活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會存在,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
我的父母除了向我們傳授“信任”的世界觀外,還要我們懂得“寬容”。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這讓我感到很新鮮。每天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從而了解他們的民族文化和生活,增添自己的見聞,並讓自己擁有包容的心,接受他們的習慣和世界觀。
社會生活是團體生活,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與他人和諧共處,如果我們一味讓別人來適應我們,那麼我們是一個十分自私的人,一個自私的人從來都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從來都喜歡以自己為中心。
這對於我的父母,他們是不允許我們擁有這樣的行為的,他們認為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包容別人,不能隨意對別人進行否定。
我十分讚同他們的觀點,正因為我們的個性和習慣不同,才讓別人能夠正確區分誰是邁克誰是傑克,也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個性的個體,這才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如果每個事物都一樣,沒有任何不同之處,那麼相信我們也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甚至十分枯燥。誰也不想生活一成不變,誰也不想生活不能激發我們的好奇心,誰也不想生活沒有半點激情。如果要實現以上的種種就需要我們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包容和尊重別人的行為。
為了讓我們感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信仰,我的母親經常會帶我們去參加其他禮堂舉辦的宗教儀式,因此,我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熏陶,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並用開放的心接納各種宗教信仰。當時間一長,我發現每個民族的宗教信仰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無所謂對錯,這些都不過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每個民族文化的結晶。